「MBA,然後呢?」不僅是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名稱,更是平常與 MBA 校友交流時,常常聊到的話題。上一集,我們邀請 CBS 校友、WeMo 共同創辦人暨副董事長的 Jeffrey Wu 來聊聊當初如何決定回到台灣,並在台灣創業。
這一集,Jeffrey 要與我們分享更多他的創業心情、家人為他帶來的支持,以及他長期擔任 CBS 校友面試官,希望看到的申請者特質,一起來閱讀及聆聽他的分享。(先來看看我們多年前跟 Jeffrey 的專訪文章:遊子的返鄉夢》他創共享機車WeMo,為台灣環境盡心力)
本集來賓
Jeffrey Wu
學歷: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MBA Class of 2011
USC 電機系
經歷:
McKinsey - Engagement Manager
Intel - Senior Product Development Engineer
現職:WeMo 共同創辦人暨副董事長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本集重點
- 創業這個自私的決定,感謝另一半無條件支持
我們跟 Jeffrey 一家很熟,常常一起出遊,我跟他的太太 Carol 也常有聚會,印象很深刻的是 Carol 曾說過,Jeffrey 還在麥肯錫當顧問時,某一年情人節他們兩人吃飯,她覺得眼前身穿西裝、隨時帶著筆電處理公事的 Jeffrey 好帥,我只能說,真的是熱戀期耶,哪個女生可以忍受另一半在吃飯時處理公事,還覺得好帥?(顧問真的是一天到晚飛來飛去,看看這集 podcast 分享就知道)
Jeffrey 回想,自己還沒結婚就做了創業這個自私、無知的決定,很感謝太太一直以來的支持,「當時天真的沒想過這個創業題目會這麼龐大,還以為在美國矽谷創業,隨便募資都是好幾千萬美元,可是在台灣創業不是這樣的環境,所以跟每個創業者一樣,也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沒領薪水等,所以太太很辛苦,很感激她。」 (推薦閱讀:從大公司轉戰創業,一年半零收入! CEIBS MBA Cindy:擺脫MBA包袱,運用校友網絡資源讓自己變得更好!)
Jeffrey 表示,當時經歷了 COVID 時期,街上沒有人,根本也不會有人使用交通工具,種種的不確定,讓公司資金一直燒,各種發展都很辛苦,「我的個性是不會跟別人講這種壓力,太太可能也一知半解公司到底賠了多少錢,我不會講給她聽,但她一定能感受到這些情緒,所以很感謝她的陪伴。」
很多人說 Jeffrey 這兩年變得比較快樂了,他也坦承確實是變快樂了,畢竟走過 COVID 的低谷,可能自己染上憂鬱症都不自知,「所以很感激家人願意這樣不離不棄,不然說實話,這個肯定是可以鬧家庭革命的。」 (同場加映:為了兼顧家庭而創業 Chicago Booth Eve:是MBA讓我勇於挑戰!)
聽到 Jeffrey 的分享,讓同樣有創業經歷的我們感到心有戚戚焉,雖然 Jeffrey 說自己的個性不習慣向別人吐苦水,但台灣的創業者群體還算龐大,有時大家只要約出去,不用講太多,都能理解你正在經歷些什麼(乾啦乾啦!Eric 還說當時創業時,身邊的創業家很愛唱五月天的歌,哈!)
- 決定了一件事,不要被其他雜音影響
聊完創業後,我們也要為那些還在考慮要不要從美國搬回台灣定居的校友們,向 Jeffrey 請教他的自身經驗以及建議。因為他當初放棄美國的工作、生活,甚至是在中國的發展機會,決定要在台灣扎根,也需要一定的勇氣。(延伸閱讀:別因為計較薪資,失去累積能力的機會!聯發科、小米前CFO- 喻銘鐸談「挑戰自我的勇氣」)
對此 Jeffrey 表示,自己當初選擇回台灣,就跟 CBS 最大的賣點一樣,重視的是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如果你確定了這一件事,這件事就成為你的 first principle,必須要在這個框架中運用所擁有的東西,而且不要再去重新考慮這個題目。」
他說:「如果你真的起心動念要回台灣,那就不要在那邊想薪水會變少、機會不夠多,然後台灣又有地緣政治關係一大堆有的沒有的,那些都變成噪音,也都不重要了。」對 Jeffrey 而言,當時就是台灣這個地點最重要,而且當時在麥肯錫工作,也沒有覺得賺錢很困難,或是說覺得自己有賺錢的能力,因此不會把有錢的職位這點作為考量,「當時認為一群好朋友一起創業,然後去做一些可以為台灣好的事,很棒!就一股腦地投入。」(推薦閱讀:MBA 生活不能錯過什麼?海外工作要注意哪些事?來看看 MBA 校友群無私分享!)
我們都覺得有 first principle 這樣的想法很好,像去年 Eric 到法國學廚藝一個月,我也跟著去了一週,跟很多餐廳、酒吧的員工聊天後發現,歐洲人對待工作與生活的態度,比較像是先選一個想要的生活方式,再選工作,所以他們可以規劃一年要放幾個月的假、要去哪裡旅行,再依照這樣的需求找工作,跟美國、亞洲人覺得先選工作,再想生活的順序有點不同。那趟歐洲行後,也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各種順序,甚至對於未來引導小孩辨識 人生 priority,有了不同的想法。
- 擔任 CBS 校友面試官,他首重有故事的人
我常常會跟想申請 MBA 的學生說,MBA 的校友網絡是寶藏,像 CBS 在台灣的校友們雖然分屬於不同產業,但常常聚會、互相關心,很團結又真誠,而 Jeffrey 也長期熱衷於參加學校事務,擔任校友面試官,面試台灣申請者。
Jeffrey 表示,自己真的很認真為申請者寫面試後的報告,而他希望能協助進 CBS 的申請者,也都如願錄取,「雖然這樣講有點太自以為,但我當然希望是歸功於我為申請者們寫的報告啦,哈哈!」
Jeffrey 提到,畢竟面試時間有限,他重視的是申請者是不是有故事的人,「有故事這件事,其實也意味著說,在你所謂的人生十字路口上,你在 soul searching 的過程當中,你有把人生很多東西拿出來思考過。」 (推薦閱讀:Sabina 顧問十年回顧:本世紀最重要的能力 – storytelling、問對的問題,請你享受這段 MBA 的申請過程!)
Jeffrey 表示自己的面試風格跟麥肯錫很像,通常都是從一個問題當中一直挖深,問更多 follow-up questions,如果是你親身經歷的故事,自然能講得透徹,也因為有事先想過、做好準備,所以其實好的面試會感覺像在聊天、講自己的故事。
Eric 每年都要為學生做近百次模擬面試,對於 Jeffrey 的說法也很贊同,「其實這一塊不容易練習,因為這些都是自己曾經有的經驗、體悟,才有東西可以分享。」(同場加映:面對 MBA 面試:相信自己,You are good enough!)
Jeffrey 補充,現在很多申請者都會特別提到自己曾跟哪個校友見過面,對方說了什麼,所以讓他更喜歡這所學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問申請者,你們何時碰面?在哪碰面?如果是我認識的校友,我會追問申請者,有沒有跟這個校友聊到他最喜歡的什麼事,這樣你就會知道申請者是真的有跟校友見面聊天,還是只是借用校友的名字來面試。」
聽到 Jeffrey 的分享,我想 CBS 有這樣用心的校友幫忙學校把關真棒!很開心能透過這個 podcast 的時間,跟老朋友敘敘舊,也從他口中聽到好多我們不知道的事,說好了下次再跟 Jeffrey 一家相約出遊,也祝福 WeMo 發展得越來越好!
問題摘要
00:50|當初從麥肯錫離開,是已經分析了 pros and cons,那八年後回頭,你覺得那些 benefit 有拿到嗎?
05:20| 創業八年,帶給家人們什麼樣子的影響?
09:25 |創業遇到 COVID 是最低潮的時候,你都會跟誰吐苦水?
14:30| 當初放棄美國工作,選擇回台灣,離開管顧業開始創業,面對這些職涯、生活上的十字路口,有沒有什麼人生哲學可以分享?
19:40| 除了是 CBS 校友之外,也曾經當過校友面試官很長一段時間,分享一下你重視申請者的哪些特質?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