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然後呢?」不僅是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名稱,更是平常與 MBA 校友交流時,常常聊到的話題。隨著 MBA 學費越來越貴,各項成本變高的今日,我們常常被年輕的學生問到,該如何評估及決定要出國念書? 

這一集,我們請來 Haas 校友、保德信金融集團的 Ray,跟他的老友 Wharton 校友 Adam 一起來聊聊,當初是怎麼規劃出國念 MBA,以及 Ray 長達15年的顧問生活。

_

本集來賓

Ray Chou

 

學歷:

Berkeley Haas MBA Class of 2007

 

經歷:

PartnerOliver Wyman

PrincipalBain&Company

Vice President, Business DevelopmentMasterCard

Team Manager,Product Supply Dept.P&G

 

現職:保德信集團 Head of Corporate Strategy International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本集重點

  1. 當年可以保送台灣企研所,他卻選擇申請 MBA

這一集 podcast,我們找來智夢教育創辦人、Wharton 學長 Adam 一起來當主持人,訪問他從「上個世紀」就認識的大學好友 Ray,兩人在錄音過程中不斷吐槽對方,聽得我哈哈大笑。(我們也有跟 Adam 錄過一集喔,歡迎閱讀及聆聽>> Podcast EP 17:MBA,然後呢?然後就從留學顧問變成投資人了!-Wharton 校友 Adam Cheng

Adam 眼中,Ray 從大學時期就是功課好又上進的好學生,在學期間參加了許多外商公司舉辦的競賽,畢業後要加入外商公司不是什麼大問題,更別說他還獲得保送企管研究所的資格,可是 Ray 卻選擇重頭開始準備 GMAT 考試,申請 MBA 

Adam 說:「當時 Ray 放棄去念企研所,先去當兵兩年,再投入職場,然後跟我一起準備 GMAT,這個時間、金錢成本怎麼算都不划算,很想知道他當初有沒有掙扎、最後是怎麼選擇的?」(推薦閱讀:為什麼要念MBA ?這會是你最初、最重要也可能是難回答的題目

Ray 則表示,大學畢業後不太確定自己要做什麼,在那個情況下,希望選一條能給自己更多選擇機會的路,「其實我當時沒有立刻確定要走哪條路,比較像是希望給自己更多選擇去評估,隨著時間經過,越來越清楚出國是條重要的路,當然如果沒有 Adam 的刺激、沒有出國,現在我的經歷、生活根本不會存在。」

Adam 當初就是鼓勵(或者說刺激?)Ray 一起準備 GMAT 的戰友,兩人即使進入職場,還是盡量準時下班到圖書館徹夜念書,而且兩人還選在同一天考 GMAT,走出考場時,Adam 考了 700分,而 Ray 則是拿到 760分。

Ray 表示,年輕時即使不太清楚自己要走哪個產業,還是會給自己設一個里程碑,像是幾歲要達到什麼樣的收入或曝光,「我當時給自己設定的時間表比較積極,所以我知道當兩年兵後,要抓緊時間準備考試、累積工作經驗,那我選擇加入的公司就不是特別針對收入來考慮,而是能否為我下一階段做加分。」(延伸閱讀:我該念MBA嗎 ?五個你不適合 MBA 的徵兆

  1. 在探索職涯跟累積工作經驗之間,他們選擇這麼做

聽到這裡,我就想起總是被台大、政大的學生問到,他們也希望未來充滿選擇,可是在探索職涯跟累積亮眼的工作經驗之間,常常有種互相衝突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踏出第一步。(推薦閱讀:我還是個大學生,我可以為申請Top MBA做什麼準備?

對此 Adam 分享,以比較功利導向來說,確定想出國念書後,就要找到對的工作經驗,「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的選擇,就是要想哪個工作能在最短時間內有最多的曝光,怎麼樣能讓我在申請 MBA 時有最多的經驗可以寫出來,這是最大的考量。」

Ray 則認為,大學畢業生的社會經歷其實跟專業經理人相比有很大的斷層,該思考的是如何快速積累這些能力,像是他退伍後在 P&G 工作兩年,快速打下基礎,「畢業後就進入成熟的企業工作,裡面的組織、制度及人員管理都已經行之有年,我能藉此快速了解企業運作,而不是從中摸索,對我幫助很大。」(好文推薦:大學生該找什麼實習或工作,未來申請MBA比較有利? 

也是在此時,Ray 才能逐一驗證書本上念的東西,在實務領域是否能實現。Adam 笑說,Ray 有幾年負責洋芋片品牌「品客」進口到台灣的業務,結果有一陣子船還沒到,導致全台吃不到品客,Ray 則回應「就是在那時,才發現原來不是像書上那樣計算的就對,實際情形不太一樣,哈哈!」

  1. 在顧問業待了15年,他最喜歡跟最不喜歡的

接著我們聊到,Ray MBA 畢業後,先後進入 Bain Oliver Wyman 兩間顧問公司,累積顧問生涯15年,這對我來說是滿不可思議的事,因為顧問工作高壓、機動性高,很多人在進入家庭後,就會因為諸多考量而選擇離開管顧業,進入企業等產業工作,不過 Ray 竟然能待15年,我好奇問他管顧業有什麼吸引人之處?(同場加映:2018台灣MBA高峰論壇》多元挑戰、不同視角看事,是他們熱愛管理顧問工作的主因!

Ray 表示,當初在 MBA 時,大家大多投入投資銀行或管顧業,而對當時年輕、有衝勁的他來說,管顧業會遇到各行各業,共事的人也常常不同,管顧業非常有吸引力。他說:「擔任顧問能解決龐大複雜的專案,會有成就感,而且在顧問行業中,人就是最大的資產,公司對人才培訓很重視,也會讓你覺得,自己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就是這份重視給我吸引力,能夠一直做下去。」 

Adam 在一旁聽了,立刻露出想聽辛辣爆料的眼神,要 Ray 也說一說在管顧業最讓他不喜歡的事,Ray 笑著說:「最不喜歡的,其實也是人跟事,有時做的專案比較機械化,也會有枯燥乏味的時候,這些事不至於會讓我不想做,反倒是共事的人不太契合時,會想要離開,不過跟不同的人共事在顧問業也是常態,所以這些時刻也沒有真的 trigger 我離開這行。」(延伸閱讀:2019台灣MBA高峰論壇》顧問工作工時長、生活緊繃,卻讓他們學到終身受用的能力!

Ray 接著分享,自己在加入 Bain 第二年當經理時,曾短暫到 Mastercard 4個月,「對一個沒有在企業待過的人來說,一下子不適應,不管是人也好、制度也好,我好像還是比較偏好顧問。有句話說”Don’t go away from something, go for something”,這段歷程對我來說也是個學習,去企業比較像是 go away。」 

「這真是我認識你這麼多年來,聽過最有智慧的一句話!」Adam 抓緊機會吐槽,讓我們大笑出聲,不過我們都很贊同這句話,畢竟每份工作都會有遭遇負面情緒的時候,如果只是想著要 go away 的逃避,也不是長久之計,倒不如專注於工作中自已感興趣的面向,改變一下心情。

  1. 顧問必備的三大能力,會隨著工作年資而改變比重

既然談到顧問這一行,我就繼續把常常被學生問到的問題,拿出來與 Ray 討論,很多顧問喜歡做專案的感覺,可是隨著位階越來越高,顧問的工作內容之一變成需要帶進客源,兩者所需要的技能不同,Ray 是怎麼平衡這件事的?

Ray 也跟我分享了顧問必備的三大能力:分析能力(解析、做報告等)、經驗相關能力(是不是在累積經驗,看到問題就知道答案,並能很快找到事情的優先順序)、資源相關能力(資源網絡,能否帶入現有體制無法獲得的資源、知識,甚至是帶入合作方、戰略夥伴)。(推薦閱讀:從日常培養解題力》頂尖管顧合夥人JT Hsu分享:找出真正問題才考驗功力

他說:「這3大能力是顧問必備的,可是隨著工作資歷越來越高,能力的比重會變得不太一樣,不是做了 partner 就不用分析、經驗相關能力,而是你之前一路累積了,知道要怎麼激勵同事、組員去發揮自己的最大化。」

Ray 也提到剛進管顧業時,非常注重執行能力,隨著時間不同,技能也會有所演變,「管顧業的 partnership,沒有一個固定的 profile,所我不會擔心自己適不適合帶客源進來,比較像是時機到了就不斷接受新挑戰。」

Ray 這樣有條理的分析,我跟 Adam 都感覺學了一課,下一集,我們將聊聊他為什麼離開管顧業加入企業,繼續他空中飛人的生活,家人有什麼感受呢?精彩內容千萬別錯過!

問題摘要

03:20 Ray 自我介紹

07:40 |當年拿到台灣企研所保送名額,如何評估在台灣念書或出國念書好?

19:15 |當你回頭看,覺得工作一年去念書,會太早嗎?

25:20 MBA 畢業後進了 Bain,當時年輕對於顧問業有優勢,可以比較耐操,而且你算少數可以待10幾年的,怎麼做到的?

29:05 |顧問15年中,哪些是你最不喜歡的事?

33:40 |當顧問做專案及帶案子所需的技能完全不同,你怎麼看這件事?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