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在R2交出所有學校的申請,但也考慮拚看看R1嗎?R1優勢一次說給你聽!

近年我們曾有高達21個台灣學生申請到CBS,是史無前例,但希望不要後無來者的記錄,而這21個學生,全數都是在Early decision round(ED)申請的,也就是說他們10月初以前就繳交了申請文件,所有top MBA裡面,也只有針對CBS,我會建議所有國際學生都不要輕易嘗試在ED之後的Regular round(4月截止)申請,而CBS也是採取特別的rolling basis(先到先審)制度,一但開放申請後,在ED截止日之前繳交的申請資料,都會在一個月左右就發放面試邀請,兩週內完成面試,大約面試後兩週就發放錄取/拒絕通知。

有想法很好,但別只是空想!採取行動,你才能離理想方向更近!

我問他最重要的問題:Why MBA?他說他想幫台灣打出品牌,他從台灣代工業出身,覺得成本不能是台灣產業唯一在乎的地方,他說他研究國外的品牌發展,發現從根源就有四個問題可以著手。我看他思緒清晰,他對申請的學校,也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接著我問他:「你一直在代工業工作,又那麼想改變這個環境,那你曾經做了什麼去改變它?」

認識校友好處多多,但你一定要問「好的問題」

我們談過怎麼參加招生說明會,也簡短談過怎麼發問,為什麼還要聊怎麼認識校友呢?好問題,有時候會有不同學校的MBA校友和我抱怨,info session、coffee chat和MBA高峰論壇等等活動,都不乏有一些申請者問「白目」的問題,做「白目」的事情,你聽了可能很生氣:「我又沒念過MBA,我怎麼知道什麼問題不白目?」喔no no no,我們其實不是要求你問多「MBA」的問題,我接下來會舉一些例子。

問自己五個問題,搞清楚可以申請到什麼樣的MBA?

假設你決定今年要申請 MBA 了,你有了幾年工作經驗,考了一次的 GMAT,正在前往大家說的 700 分的路上,把大學成績單翻出來,發現 GPA 有點低,整理從以前到現在做過的課外活動,好像有點少,目前有一些工作機會,要不要現在轉換跑道?這些問題,都是為了一件事。

我該今年申請MBA還是明年再申請?先搞清楚這四種情況大不同

如果你正在轉換跑道,手上有一些新的工作機會,那你要考慮的或許是,這個新的機會會不會讓你申請上 top MBA 的機率大大增加?例如你從一個較小的公司跳到國際知名的公司,如果今年申請,你的新公司資歷還不到半年,今年申請會不會加不到分?我覺得如果你的產業、function是一樣的,你就可以今年申請,因為你到另一家公司,不會需要一段時間上手,反之,如果你換了產業或 function(例如本來作行銷,現在做財務),那你應該累積一定的經驗再申請,才有辦法「用」到這個新資歷帶來的加分。

MBA該選擇念一年還是兩年?用這三個問題去想就對了

正在準備申請MBA的你,已經有幾年的工作經驗,甚至擁有一個碩士學位了,很多跟你一樣的學生會問:「真的要再去念兩年書嗎?」好問題,其實歐美常有筆戰,討論一年及兩年制MBA的好壞,大部分的歐洲學校提供12-16個月的MBA學程(LBS的21m以及西班牙IESE的2Y除外),而大部分的美國學校提供兩年制的MBA,所以該怎麼選擇呢?

女力時代,勇敢追夢吧!》MBA強調多元化,女性申請者優勢多

在商學院的申請者中,女性相較於男性確實是少數群體,Top 15 MBA女性通常佔全校的30至40%。一般2年制的Top MBA申請者,平均年齡在26至28歲,這個年齡的女性面對這項需離鄉背井2年、投資台幣700萬的人生投資會有較多的顧慮,而Adcom為了讓學校保持多元化,自然會提出各項資源吸引女性申請者。

後疫情時代,線上面試該注意什麼?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HBS、Wharton、Stanford GSB等校都宣布,2020-2021申請年度將採用線上面試。不能與面試官或其他申請者面對面交流,情況跟往年都不太一樣,不過這也是考驗申請者是否能善用科技資源的時候,我也彙整學生過去線上面試的經驗,提出幾個重點給讀者參考。

釐清 MBA Essay Writing 的 3大迷思,你也可以輕鬆用英文說故事!

每年的 MBA 申請,大部分的歐美學校都是在十月初有第一輪(Round 1, R1)的申請截止日(application deadline),一月初有 R2 的 deadline,所以身為顧問,下半年就是我的忙季(像薑母鴨一樣!),MBA 申請,除了 GMAT、TOEFL 等考試成績、履歷表、推薦信外,還要針對每個學校不同的問題寫英文論文(Essay writing),所以我最近每天都在看幾十篇的 essay;但儘管網路上的資訊也不算少,每年看來看去,大多數學生們還是有相同的迷思。

為什麼要念MBA ?這會是你最初、最重要也可能是難回答的題目

你想念MBA,你想到國外工作,想跟全世界最優秀的、背景不同的人一起切磋學習,你想工作之後再重返校園學習更多東西,你想轉換跑道,也有人說就是為了更好的薪水。以上都對!我知道我很cynical,很喜歡訓話,但以上原因都沒有錯,都是很好的原因,我沒有要說「錯!」所以我把這篇標題叫做「深層的原因」,因為以上的原因都是 “What”,not really "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