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A2GMAT x Sabina 2025 錄取生分享會:從準備到實踐,讓自己成為更強的申請者

每年的5、6月,都是錄取生們開心與我、Eric 慶功,接著就準備飛出去念 MBA。今年照慣例的,我在 A2GMAT 的邀請之下,與學生一起參加了錄取生分享會,也把分享會精華節錄在這篇文章中。 


與會學生背景簡介:

NicoleJP Morgan 私人銀行 banker,錄取 Wharton

JoshuaDell 全球採購顧問,錄取  MIT Sloan,  Kellogg, Ross, Cornell

Alena,創立 Alena’s Studio,錄取  CBS, UCLA Anderson, Cornell


 

Why MBA?先搞懂你要的是什麼

陪學生申請 MBA,最喜歡聽他們錄取後再分享一次自己的 Why MBA,每次都更有感覺。

即將成為我 Wharton 學妹的 Nicole,一開始不確定自己要不要念 MBA,她說得誠實:「我在香港工作滿久了,薪水不錯、週末還可以回台灣,過得滿舒服的,最後看看主管的工作日常,覺得對這份工作的熱情,可能不足以讓我再做10年、20年。」(延伸閱讀:為什麼要念MBA ?這會是你最初、最重要也可能是難回答的題目

而獲得4校錄取並擁有獎學金的 Joshua,則說目前的他想要多一點「選擇的自由」,想要到不同的地方、公司工作,「以我的背景來說,能夠最快做到這件事的,就是申請 MBA。」申請過程中,他更確認自己熱愛產品,想參與創造,未來不管新創還是 Big Tech,都希望能有自己的舞台。

其實現在申請 MBA 的資源變多了,不管是校友、顧問,甚至是 AI 工具,重點不是要不要用,而是你懂不懂怎麼用、怎麼問問題。

Essay 是內化的練習場,面試肯定用得上

Joshua 寫 essay 的方式很 hardcore,他習慣在定稿後再放個幾天,回頭看又砍掉重練一大段,他笑說:「以效率的角度來看,是滿費時的,不過後來練面試時,我發現反覆咀嚼 essay 內容 ,很有幫助,因為你在寫 essay 的過程中就內化了,你知道哪些東西是真的講起來有感覺、有熱情,可以說服人的。」(推薦閱讀:Essay 寫了精彩故事,面試卻不知如何表達?Ross MBA Cheryl:準備申請的過程環環相扣,同步進行才完整!

這也讓我想到,學生在面試講 Why Tech、Why Consulting 的時候,通常都滿籠統,最常聽到的是「因為科技跟現代人生活息息相關」這類的原因,但卻缺少那些「情境化」的描述。

Joshua 也分享當初跟我討論 essay 時,曾經提到在廣達工作時遇上的穿戴式裝置專案,當時這個新穎的想法讓他很有感,也因此把當初的場景、看到的問題寫進 essay,希望未來能夠透過 MBA 的社團、課程等獲得更多資源,畢業後有機會創業。

我覺得這就是「情境化」的重要性,當然因為 essay 字數關係,不一定每個細節都能寫進去,但你要清楚的知道這段經歷,如何運用在面試裡,尤其是被追問時,能不能接得上。

Reapplicant 的逆襲:unique in your own way!

另一位錄取多校的學生 Alena,其實在第一次申請時,就在新創公司做到 COO,幫助公司年營收成長15倍,卻沒錄取理想學校。第二年捲土重來,為了讓學校看到自己的改變,選擇離開公司、自行創業、接案,展現更多做決策的能力。(延伸閱讀:捲土重來真勇者!二度申請者應該注意的三件事

現在很多產品週期短、組織變化大,每個人都應該思考,如何在職涯中跳出框架。但是要「跳出來」,不是只有創業這條路,建議大家不要只是為了創造特別的故事,而做職涯調動,你應該思考的,不是職涯要多 special,而是如何 unique in your own way。

就我觀察,其實滿多 MBA 都喜歡 reapplicant,因為這能充分展現他們的韌性,像我今年也有 reapply 的學生錄取 Stanford GSB,而這是他第一年申請時,想都沒想過的結果!

Alena 分享今年申請時,做的最大變動,第一,是把握 CBS R1 的申請機會,因為 R1 的錄取率、獎學金都比 R2 高。第二,做更多的模擬面試,她笑說:「對 Eric 很抱歉,第一年拿到面試邀請後,就滿放飛自我的,第二年跟更多校友聯絡,得到很多不同觀點,像我跟一個 Cornell 校友聊時,他剛好是面試官,分享了學校這兩年最重視的價值,我也透過每一次跟不同風格的人練習面試,應對更有彈性。」(同場加映:第二年重新申請,沒有時間能浪費!MIT Sloan MBA Cynthia:任何選擇都有風險,擬定目標全力衝刺就對了!


Q1: 哪些學校最好在R1申請?reapply的策略是什麼?

Sabina所有學校 R1 申請都會有些優勢,因為學校不知道今年會哪些背景的申請者,所以覺得不錯的,會先收,而且 R1 比較有機會拿到獎學金(R2 可能分完了)。(推薦閱讀:計畫在R2交出所有學校的申請,但也考慮拚看看R1嗎?R1優勢一次說給你聽!

R1 waitlist 會跟 R2 的申請者一起被審核,所以更有機會錄取。真要說的話,Duke、 NYU Stern 這種有4 round 的學校,前兩個 round 比較有機會。我都跟學生說,如果你真的覺得 GMAT/GRE 成績無法再考高了,準備好了就申請,讓自己有個開始,R2 有機會挑戰難度更高的學校。 

AlenaReapplicant 真的建議要在職涯或成績上有個改變,讓學校看到你的韌性。CBS 感覺滿喜歡 reapply 的人,至少我這屆的 R1 錄取者,很多都是 reapply 的,CBS 也很重視申請者對學校的 commitment,要記得對學校釋出大量、大量的愛。

Q2:如果理想學校連面試邀請都沒拿到,第二年是不是不要再申請同校?

Sabina以我的經驗來說,如果沒有被放進「黑名單」,又很喜歡這間學校,可以再試試。所謂的「黑名單」,就是 essay、面試都有點奇怪的那種。因為 reapply 時都會看去年的 essay,如果你的職涯目標不一樣,或看到一些趨勢想做些新的事,只要合理就可以。那面試的部分,如果氣場比較弱、氛圍比較憂愁,或者是之前沒收到錄取,寫信跟學校理論,像是這類的申請者,要獲得機會比較有難度。(推薦閱讀:面對 MBA 面試:相信自己,You are good enough!


申請過程中把自己變強,就是獲得幫助的最好辦法

如何籌措 MBA 的學費,是不少人有的問題,除了大家熟知的信貸、學貸等,獲得4校錄取,且都拿到獎學金的 Joshua 說:「GMAT 考高,獎學金就有機會拿多,不管是什麼貸款,都比不上學校直接發上萬獎學金給你還要好,所以申請過程把自己變強,就是最好的方法。」

A2 也分享以 GMAT 新制來說,最好是考到675分,「不過找到好顧問還是有差,之前有個在藥廠工作的學生,GMAT 新制645分就覺得夠了,然後找 Sabina 申請,R1就進了 Duke,也拿到不錯的獎學金,R2 自信就來了,願意再考高分,申請更有難度的學校。」 

被補教名師 A2 這樣誇獎,我就收下了! 我都會告訴學生,R1 申請的優勢除了獎學金外,真的是要讓你有個「開始申請」的感覺,先申請幾間學校,R2 再申請幾間,最後要選校時,是校友希望你選他們,不再是你拜託別人選你。

談到校友網絡,一直是我跟 A2 都感到驕傲的事,因為很多校友其實不在台灣工作,我們常常舉辦一些 MBA 校友活動,把握他們回台的時間跟大家聊聊,加上台灣校友很樂於幫助台灣人,每一年都讓這個社群更加茁壯。(跟 A2 之前一起開的分享會,也可以參考這篇文章-《A2GMAT x Sabina 分享會》2024最新申請 MBA 趨勢,不藏私分享給你!)

不過我也常提醒學生,要成為一個讓別人樂於幫助的人,學生要先懂得做功課,不管你是用 AI 工具做研究或者草擬問題,一定要先看過並確認學校的基本資料,不浪費對方時間,有確切的問題,最重要的是-don’t take the alumni’s help for granted. (媽媽魂上身)

MBA 面試不是要完美,而是要真誠

在聽到 Nicole 分享 Wharton 團體面試面對同組白人的超快語速;Joshua 線上面試時,面試官的狗突然跳上桌入鏡的各種有趣故事,我也想引用 Wharton 校友、每年要做超過100次模擬面試的智夢教育 CEO-Eric 所講的話:「面試跟相親很像,不是要故意討好對方,你做的功課、展現的熱情與誠意,才是讓人記得你的關鍵。」

所以就算是面試時,被突如其來的問題殺個不知所措,也不要慌了手腳,可以要求面試官暫停幾分鐘,讓你想一想,甚至可以承認自己想的不夠周到之處,但一定要展現你做的功課,那些就是你認真的證明。(推薦閱讀:2024錄取生分享會》MBA 面試不是要討對方喜歡,學習用精準語言,表達「我是誰」!

我曾聽過一個連續創業家分享,職涯中做過最好的簡報,不是面面俱到的那場,而是有角度的那場。因為投資人也是人,會對不同的角度產生共鳴,進而想像自己投資的模樣。我覺得 MBA 面試也是這樣,讓面試官看到你做了功課,或許不夠完美,但會讓人想要助你一臂之力,變得更好。

面試不是回答最正確、完美的答案,了解自己,做足功課,並在面試時好好展現,這就是學校在找的原創性。

與 AI 和平共處,找到專屬於你的自我價值 

這一兩年很多學生會問我,AI 工具的盛行,會不會讓申請變得更簡單?我了解用 AI 生成 essay、構思 idea 很快,但是可能台灣學生比較照單全收,我常常在 essay 中看到 AI 的痕跡。所以還是要跟大家說,善用 AI 工具,但不要全盤接受 AI 給的建議,有了 AI ,更要努力找尋自己的價值。

相信各大 top MBA 也意識到 AI 工具的威力,對於審核或許會有不同的標準,而我能做的,是繼續「鞭策」學生,一起討論出「好還要更好」的個人亮點及職涯故事。雖然顧問做了13年,我還是很享受跟學生各種申請、生活的疑難雜症,陪著他們在這段路上找到安定感,看著他們在世界舞台發光,真的是我做一輩子也不膩的事。

很開心看到今年的錄取生們,能大方討論他們的申請經歷,也希望他們的故事,能激勵更多未來的申請者。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或【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 】LinkedIn專頁

對申請美國Top 30大學有興趣?歡迎關注RocketAdmit網站RocketAdmit粉絲團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