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然後呢?」不僅是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名稱,更是平常與 MBA 校友交流時,常常聊到的話題。到歐美攻讀 MBA,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幾年後,大部分的校友都會開始思考,下一步是不是要回亞洲? 

這一集,我們邀請 CBS 校友、WeMo 共同創辦人暨副董事長的 Jeffrey Wu來聊聊當初在美國流浪14年的他,如何決定回到台灣,並在台灣創業?而創業這8年多的時間,他又有什麼樣深刻的體悟?一起來閱讀及聆聽他的分享。(先來看看我們多年前跟 Jeffrey 的專訪文章:遊子的返鄉夢》他創共享機車WeMo,為台灣環境盡心力

本集來賓

Jeffrey Wu

 

學歷: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MBA Class of 2011

USC 電機系

 

經歷:

McKinsey Engagement Manager

Intel Senior Product Development Engineer 

現職:WeMo 共同創辦人暨副董事長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本集重點

  1.   不會騎機車的他,選擇共享機車作為創業題目?

你一定曾經看過,在大街小巷中那些綠白相間的共享機車,而這個品牌 WeMo, 就是我們的好朋友 Jeffrey 當年回台灣後與朋友們一起創立。Jeffrey 在美國念大學、MBA 及工作將近14年,一直有要回亞洲的計畫,從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畢業後,加入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位於台北的辦公室。原本以為生活可以就此在台灣扎根,沒想到當時中國的案子多,讓他時不時往中國跑,無法如願更認識台灣的商業環境、累積台灣的人脈,生活型態也不夠穩定,於是萌生離開麥肯錫,自行創業的想法。(最近我們也跟 HBS 校友、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 Joey 錄了 podcast,也有很多創業經驗分享

可是創業題目這麼多,不會騎機車的 Jeffrey,怎麼會選擇共享機車來發揮?Jeffrey 表示,會找到這個題目,也跟麥肯錫有關,「當初台北辦公室幫台灣做了一個白皮書,內容提到未來10、20年的方向,其中也探討了台灣的問題與機會,像是少子化、空汙等議題。我們幾個麥肯錫同事就在聊說,如果要為台灣做些不一樣的事,循環經濟、地球永續都是很有意義的題目,從這部分再延伸下去,我們討論了台灣的獨特性有哪些,就想到台灣的機車密度是全世界排名第三。」

「其實我覺得台灣的機車可以用『過剩』這個詞。」Jeffrey 表示,台灣2300萬人卻有1400萬輛機車,平均每三人就擁有兩台機車,但使用率又異常的低,一天只有大概4%的時間被使用。他說:「既然有這麼多機車佔據公共空間,如果有個商業模式能稍微幫助這件事,又改善空污問題,那有多好。這些都是大家生活點滴的體驗,所以這個題目讓我滿有感的,從商業角度來看,1400萬輛機車的市場也很有吸引力。」

於是 WeMo 在2015年成立,成為台灣首家共享機車品牌,至今約有7000輛共享機車遍佈在台北市、新北市及高雄市,並累積超過百萬的註冊會員,近2億的騎乘公里數。今年還推出第二代改良式車款 WeMo Fly,將最為人詬病的續航力提升,並請來女團「BOOM!怪物新人」作為品牌大使,期待再創一波高峰。

  1. 「創業小白」太過天真浪漫、自以為是,回顧這條路走的好苦

Jeffrey 回想當初創業時,長期的願景「改變城市樣貌,讓城市生活更美好」,他笑說:「這個願景聽起來超級高大上,其實就是第一次創業的『創業小白』,總會有些自以為是的理想。」

我跟 Eric 也有創業經歷,Eric 還創立「你知我知好學網」,對於創業者一開始所抱持的願景很有感觸,Eric 分享,當初自己創業也是希望能改善教育環境,但被擁有豐富投資經驗的 Jamie Lin 提醒,第一次創業的人都會挑很難的題目,後來發現其實創業要賺錢,有更簡單的想法。

Jeffrey 笑著附和:「一定的,就是會覺得只是賺錢的話,為什麼要創業?當顧問時就可以賺錢了,但你會覺得要創業,就要做個最特別、可以改變世界的,有這樣的理想包袱,才選了這麼高大上的題目。」 

其實很多 MBA 校友都有創業念頭,但我認為最常讓他們卻步的原因之一是,MBA 校友愛分析!習慣做 spreadsheet 分析各種優缺點,加上身邊有很多可以請教的對象,得到太多反饋後需要內化思考,因此又要分析一陣子,不然就是擔心機會成本,覺得 MBA 學費太貴,應該要去大公司工作賺回來,想越多,就越難開始創業。(延伸閱讀:首次創業遇上危機,卻沒想過放棄 Chicago Booth Joseph:不留後路,才能持續思考及成長

Jeffrey 表示,創業的甘苦談,真的得親身經歷過才講得出來,「即使要我再選一次,我都不見得會做出創業的決定,創業真的跟當初的想像落差非常大、非常辛苦。尤其是機會成本的部分,不管你是不是要 pay back 學費,還是要把一個事業從零開始,其實都是一個正常人不會想到的事。其實你可以投資別人創業就好,不一定要自己去創業,如果沒有想得非常非常清楚,真的不要輕易嘗試。」(推薦閱讀:MBA跨世代對談》創業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每一步都要盡力把路走得更寬!

  1.   麥肯錫給的莫名勇氣,讓他挑戰創業

雖然創業真的不容易,但 Jeffrey 也是這樣挺過來了,他歸功於在麥肯錫所累積的經驗,「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麥肯錫對我創業帶來的幫助,我覺得他給足了我莫名的勇氣挑戰創業。」 

Jeffrey 說,麥肯錫的訓練會讓人具備各項武功,對於公司部門運作、產業發展及其他事務都有大概的概念,也會覺得這些都是自己能處理的。(同場加映:2019台灣MBA高峰論壇》顧問工作工時長、生活緊繃,卻讓他們學到終身受用的能力!

別看 Jeffrey 講得輕鬆,其實投資人大多為開車通勤,不一定理解共享機車的優點,常常去做募資簡報後,被發了「無聲卡」,他笑說:「募資吃閉門羹是非常稀疏平常的事,好一點的還會寫封信拒絕你,有些就直接不理你了,更別提有非常非常多投資者,只是為了收集你的 BP (Business Plan,商業計劃書)而接觸你,壓根對公司沒有興趣。」還有一般認為騎機車是「肉包鐵」很危險,開車的人認為機車族不守交通規則等偏見,都成為 Jeffrey 創業路上要克服的種種雜音。

Jeffrey 認為,台灣的機車文化根深蒂固,無法輕易改變,那就想辦法優化,尤其是機車的數量大,又在一個三不管地帶,「我覺得交通有選擇,對消費者來說還是好事,可以在不同的交通情境中,選擇最適合的交通工具。」

儘管創業遇到各式各樣的挑戰,但 Jeffrey 覺得自己能一直過關斬將,也跟在麥肯錫時培養的抗壓性有關,畢竟當顧問時工時長,又常面對不同公司 C-level 的客戶,見過大風大浪自然不會被打倒。

4.WeMo 的下一步:站穩台灣,佈局海外市場

隨著 WeMo 獲得下一輪募資,又發行新車,我們也請 Jeffrey 分享 WeMo 的下一步規劃,他提到,如果創業的前幾年時間都是在追求成長,確認商業模式可行,「那麼接下來就是要能賺錢,尤其在進入資本寒冬的時刻,獲利變得非常非常重要。」

Jeffrey 表示,共享機車沒有前人的經驗可循,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摸索這麼多年後,總算要開始朝獲利方向前進,除了會跟進業界其他玩家,在台灣更多城市提供服務之外,「我們現在也跟海外談合作,像是拜會印尼業者、政府官員,但要以共享機車出海,會比較比較大手大腳一點,還是需要一些資本力量才能促成,所以我們現在還是以站穩台灣為主。」

此外,WeMo 也將開發車隊管理系統的能力延伸,將系統服務提供給四輪業者使用,顛覆過往傳統租車,要到櫃檯填寫資料、取車還車的模式,提供24小時無人租貸服務,在人力、成本上有更好的運用。WeMo 與中小型租賃業者合作,目前全台有約100多台汽車,在台北、台中、高雄甚至金門,都能使用 WeMo 的 app 租汽車,期望今年能達到1000台汽車的規模。

聊了這麼多 WeMo 的源起及未來發展,真的很以 Jeffrey 為傲。下一集,我們會聽到 Jeffrey 從來沒分享過的創業心境,以及家人對他的種種支持,一起期待吧! 

問題摘要

02:38|介紹 WeMo

05:40|創業動機?如何找到共享機車這個想法?

11:43|創業 8年了,現在的 WeMo 提供的服務為何?分享一些用戶數等重大數據

17:05|當初的創業願景是「讓城市變得更美好」,為什麼是選擇機車?長期來說,你認為機車是適合留在城市的交通工具嗎

22:50|創業過程中,過去的麥肯錫經驗有沒有帶來什麼幫助?

26:30|在募資的過程中,曾經遇過什麼困難嗎?

30:20|WeMo 接下來的計畫是什麼?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