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過「出外靠朋友」這句話,而在MBA的圈子中,人脈網絡又是極為重要的事,但是該如何在建立社交圈時,不讓對方感覺到「被利用」,雙方都能從交流中有些獲得,是不簡單的技巧,所以我們來談談建立人脈的正確心態吧!

人脈的重要性

隨著科技發展,現代人的社交能力好像逐漸侷限在網路上,但是很多大事還是要靠著面對面討論、團體合作而完成,你覺得自己還保有與人面對面社交的能力嗎?(推薦閱讀:台灣人用英文「社交」,最該注意的5件事

其實從有意申請MBA開始,我就鼓勵大家多參加我舉辦的mingle event,找到志同道合的戰友,我的學生若在職涯或選擇學校遇到問題,我也會毫不猶豫的引薦其他校友給他們。而進入MBA之後更不用說,你面對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裡面可能有你未來事業的好夥伴,也有人會成為你一輩子的好友,所以不論是課程或活動,都是你累積人脈的好時機。(同場加映:申請期間該找誰尋求協助?這五種人可以幫你

千萬不要小看你在每個不同時期所遇見的人,他們常常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拉你一把。任職於三大顧問公司的CBS校友Kevin,三不五時就會接獲不同產業的案子,要在兩周內分析市場,他的感想是:「人脈若顧好,這些朋友們都能讓你問很多問題,幫你完成分析,只能說有人脈,就是有效率。」(延伸閱讀:家族企業二代,你超需要MBA人脈!哈佛家族企業社,培養財富再造的經營法則

社交是互相的,不是單方面的需求

你明白人脈的重要,但是要如何跨出第一步,建立社交圈,又讓你綁手綁腳,我曾聽過學生擔心「我也知道有事情才聯繫校友,是很不好的,但是校友平日工作這麼忙,我不好意思沒事還打擾他耶?」

就像我常說的,人與人的交流,是互相的,你不能一直想著有事才寫信請教校友,而是要盡可能的將他視為朋友,與他分享你的職涯經驗,聽到不錯的產業、生活訊息,認為他可能有興趣時,可以寫個email告訴他,甚至約他出來敘舊聊聊,這些都是很不錯的方式。(延伸閱讀:認識校友好處多多,但你一定要問「好的問題」

不少學生在進入MBA之後,會有更深的體悟,認為所謂的「社交」,不是對方能給你什麼,而是你能付出什麼,只有先付出,讓對方感受到,才能讓這段人際關係繼續維持下去。(Cornell畢業生的體悟→社交是了解我能給予對方什麼

Kevin也提到另一個與校友見面的禁忌,那就是不要總給人一付「我就是要來問你問題/問你有沒有工作機會/問你有沒有人可以推薦」的感覺。這與說話的技巧很有關係,例如你想問校友他們公司的職缺狀況,可以先自我分析一番,讓對方更了解你的特點,如此一來不僅會讓校友感覺到你的誠意,說不定還能一起討論,發展更多不同的工作選項。(同場加映:從《被動等待》到《主動社交》,商學院學生融入西方文化的重要關鍵

我多數的學生,出國念書後還是會定期跟我聊聊他們的近況,回台灣也會約見面,因此直到他們畢業後要找工作,我都還是會想辦法幫助他們。因為這樣子的社交方式很自然,很多時候也不需要開口請我幫忙,我就會主動提出哪個校友可以幫你的資訊。但我也有少數的學生,如果回頭看看我們在通訊軟體上的交談紀錄,每次都只有問我問題、求助的訊息,其他什麼都沒了。

做個能讓別人記得的你

說了這麼多,相信讀者也了解培養人脈及社交能力的眉角在哪,但是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塑造你獨特的形象,做個能讓別人記得的你。MBA的圈子充滿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在每個人做事能力都很強的情況之下,背景、履歷已經不是重點,你若擁有一個能被人記得、讓人們想起你會微笑的特質,可能比什麼都重要。(推薦閱讀:從美國商學院到美國職場,他深刻了解:鮮明的個人形象很重要!

不管你給外界的形象是樂於接受異國文化、勤奮認真或者是個很懂得享受美食的人,只要你的特質越「個人化」,給別人的感覺是舒服的,別人記得你的機率就越高。(MIT校友分享社交密技:與其經營人脈,不如累積人緣

我知道社交能力、人脈屬於比較抽象的課題,每個人的體驗也不盡相同,但是在我這幾年看過這麼多學生的經驗中,與人交流時,先想想自己可以提供為對方提供什麼幫助,是個很好的開端,下次你也試試吧!(延伸閱讀:進入 MBA 的第一步!同儕不會告訴你的五個職場社交秘密

看完這篇文章,你覺得哪個朋友也應該看看這篇呢? 用三秒鐘的時間分享給他/她吧!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

圖片:來源

本文同步刊載於SmartM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