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生Hank今年剛從Cornell Johnson Business School畢業,即將進入香港金融業工作,看著他這兩年在社交能力跟產業研究都更有自己的見解,期間還去了英國的LSE交換,收穫滿滿的他跟我聊了好多,一定得將他的經驗與讀者們分享。

選擇未來產業,要懂得看趨勢

Hank將成為香港花旗銀行Sales&Trading的生力軍,原先也考慮要做股權分析(Equity research)的他,對此做了一些研究,認為過去投資銀行招募新血,相當著重建模組、分析的技能,現在更偏重於溝通、服務等軟實力,因此決定朝銷售面挑戰。

Hank表示,其實投資銀行的業務部門真正需要的是軟技能,要對業界生態有一定的理解,並知道如何將產品推銷給客戶、維繫與客戶的關係,「我必須先了解客戶的操作風格,再看看可以提供什麼協助,讓他想在我們銀行下單,溝通與洞察能力,是現在投資銀行比較注重的技能。」(軟技能正夯!快來看看這篇了解更多)

近年投資銀行在亞洲的徵才不如以前多,我很好奇Hank為什麼還是想繼續在此行業深耕?他說:「雖然產業在縮編,但是客戶還是需要有人服務的,其實現在的客戶比較沒有那麼在意分析報告的內容,只需要知道有業務在為他關注市場即可,所以部分銀行裁員會從分析師開始,這也就是我先前猶豫要做分析或銷售的原因。」

我這幾年看過一些MBA畢業生,沒有研究產業趨勢,只是因為單純喜歡某一個行業就投入,就算產業看起來是正向成長,也不代表每個職能(function)都很有發展,所以我覺得Hank的考量滿週到的,也找到自己的優勢,也在這時候感受到他的成長。

Hank(左一)一年級時與同學合照。

MBA畢業生,用隱形技能拚輸贏

其實能進MBA的人,都擁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所以畢業後求職的最大賣點,除了過去產業知識,反而是一些隱形的技能,能讓你在面試官前脫穎而出。

Hank說:「Sabina,之前申請學校時,妳跟我一起討論、整理了我過去的人生故事,這部分直到找工作時還是很有幫助,讓我更清楚要如何協調手上的資源,並與應徵工作的技能需求連結。其實我覺得,找工作就像申請MBA的延伸,要非常清楚你的優勢在哪裡。」(同場加映:學習麥肯錫最強面試術》善用「故事力」,讓面試官忘不了你!

Hank的優勢,是他在校時曾主辦Hong Kong trek,帶著同學參訪香港各大銀行及與校友會面,靠著事前跟各大銀行人資、校友聯繫時,加深對方對他的印象。他說:「對校友來說,他們很感激在校生願意為了學校跟同儕付出心力舉辦trek,尤其這個trek的時間剛好是大家都很忙的招募季,所以校友確實是看在眼裡的,我想這是我讓他們留下印象的原因之一吧!」

Hank在校時,曾參加IB immersion program,教授曾任職於花旗銀行,講解課程及訓練非常實用,讓他在面試時更能侃侃而談。加上他也參與Cornell一個完全由學生運作的Cayuga Fund,密切注意股票走向並做出實際交易決策,累積實戰經驗,也成為他的面試加分利器。

除了善用校內資源之外,Hank也積極向外尋求幫助,他透過各種管道與任職於投資銀行的校友聯絡,瞭解更多產業現況,並與同學練習面試的各種應對進退,他說:「之前面試Bank of America時,透過校友的幫助,事先得知面試官的更多背景,讓我準備起來更有方向,而且面試官對有做功課的人,會更加留意。」

同學在Cayuga Fund績效檢討前夕烤的蛋糕,同學們最後各自把印有自己照片的蛋糕吃下肚。

Cornell教會我:「社交」是了解我能給予對方什麼

聽到這我忍不住插話了,因為印象中的Hank,好像比較是忠厚老實型的,如今卻變得這麼健談,到底怎麼辦到的?Hank笑說:「那可能是Cornell讓我改變啦!我慢慢了解,在networking時,要多了解對方需要的是什麼,而我又能提供什麼樣的協助,這點真的很重要,也更容易搭上線。」

Hank說的沒錯,不少人會認為,校友時間寶貴,要與校友聯繫,最好是帶著充分的問題再來,平時不要打擾人家。但是大家忽略的是,人與人的交往,很多時候是互相的,你總是帶著問題出現,久而久之校友的感受也不會太好,所以試著從自己有的經驗、資源出發,在每次聯繫時同樣提供校友一些啟發,才能與校友建立更長遠的關係。(延伸閱讀:認識校友好處多多,但你一定要問「好的問題」

除此之外,跟校友共同擁有的學校經驗,也是一個很好開啟互動的話題。Hank表示,Cornell學生較少,建立革命情感相對容易,甚至不只有跟商學院的校友,而是整個大學的校友網絡,尤其學校又座落在大學城內,跟位於大城市的學校相比,學生感情更為緊密,「我常跟校友聊坐車6小時到紐約面試或者跟同學一起熬過暴風雪的經驗,都很有共鳴,所以學校位置偏僻一點好像也有好處喔,哈哈!」(推薦閱讀:從《被動等待》到《主動社交》,商學院學生融入西方文化的重要關鍵

Hank就讀Cornell時,上學路上的景色非常壯觀。

踏進英國傳統名校LSE,體驗不同的上課方式

與不少MBA 學生一樣,Hank也在這兩年期間到歐洲體驗不同類型的商學院生活,嚮往倫敦的他,選擇到約有四分之一至半數學生畢業後都從事研究、教學工作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交換,「本來想說看了很多美國MBA學生,想見識一下優秀的歐洲商學院研究型學生,結果上課上得好痛苦,一份作業的參考資料是12篇論文!」

課程雖然精實,但Hank很享受歐洲多元、包容的文化,也樂於與不同國家同學交流,他選修的一堂談判課,每周都需要與不同背景的同學協商各式各樣的case,他說:「有一周要與英籍印度裔同學模擬績效考核,還有一周與法國籍的律師同學談供應鏈整合,非常有挑戰。」(同場加映:美國、歐洲商學院氛圍大不同!他說:一個學習獨立,一個感覺像大家庭

Hank把握在歐洲的機會,到8個國家旅行,參觀了哈利波特片場,也去愛丁堡上了蘇格蘭威士忌品酒課,充分展現會念書也會玩的MBA精神!相信接下來要開始在香港金融業打拼的Hank,有了這兩年的MBA經歷,面對接下來職場上的種種挑戰,一定也能一一擊破,期待聽到更多他的職涯分享!

看完這篇文章,你覺得哪個朋友也應該看看這篇呢? 用三秒鐘的時間分享給他/她吧!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