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然後呢?」不僅是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名稱,更是平常與 MBA 校友交流時,常常聊到的話題。我們常常聊到,MBA可能帶來更多選擇,卻也無形之中產生了既定的框架,當你想要走一條跟他人不同的路時,該如何思考這個決定?

這一集,我們實現了粉絲們的 podcast 人選願望,邀請在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烏干達辦公室工作4年多的 Kellogg 校友 Tina Huang 聊聊當初她的職涯選擇,以及過程中的犧牲及獲得,一起來聽她怎麼說。(Tina 的職涯故事,可以來看看這篇文章

本集來賓 

Tina Huang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Kellogg MBA Class of 2015

 

經歷

NikeGreater China Responsive Business Program Manager

NikeNorth America DTC Digital Operation Manager

NXP SemiconductorsSenior Supply Chain Planner

 

現職:聯合國 World Food Programme 烏干達辦公室顧問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本集重點

  1. 面對多個工作邀約,她選擇不做會後悔的那個

Tina 是我們10年前剛開始當 MBA 申請顧問時帶的第一屆學生,那時 Eric 還沒接手智夢教育的 CEO 一職,也有在帶學生,而 Tina 就是少數他帶過的學生之一。這集 podcast 感覺有點像回到從前,我們趁著 Tina 返台待產的時間,約她來聊聊職涯抉擇,討論未來的規劃。(推薦閱讀:想轉換職涯跑道,卻不知從何開始?Chicago Booth MBA Louise:先想想自己的最大賣點!

Tina Kellogg 畢業後分別在 Nike 美國總部、上海辦公室工作,工作內容大多與供應鏈、流程優化有關,幾年後有意轉職的她,手上握有上海 Apple、新加坡及香港新創公司與聯合國糧食計畫署(World Food Programme,簡稱 WFP)的工作邀約,也曾拿這幾個工作機會與我們討論。

Tina 回想當時面對手上這麼多元的工作邀約,也開始思考自己未來想做什麼,最後決定的方法是,選一個之後比較不會後悔的工作。她笑說:「當時的我30歲、單身,如果沒試看看聯合國的工作,比較有可能後悔,或者之後結婚生子,也沒有這個膽識去嘗試這份工作了,所以就決定去烏干達,殊不知這一去,就改變了我的人生。」

要做出這樣的職涯轉變,真的需要勇氣,因為 Tina 是不折不扣的都市女孩,記得當時在 Nike 工作的她,受限於平日上班大多要穿 Nike 運動鞋,週末來參加我們舉辦的 Mingle Event 時,即使全身上下穿的都是運動風,腳上還不忘踩著摯愛的高跟鞋。如今她放下高跟鞋,踩進充滿黃土泥濘的非洲烏干達,迎接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同樣有非洲經驗的,還有這位校友

  1. Nike 到聯合國,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除了環境有很大變化之外,工作中能發揮的影響力也不太一樣,Tina 所在的烏干達辦公室,負責較大型的專案,當地有130萬名難民,都依靠 WFP 的補給。 

Tina 回想第一次在烏干達出任務時,「我們發給難民一個月8.5美元的糧食費,這個金額可能我們喝杯咖啡就喝掉了,卻是他們一整個月的糧食費。」

她這樣比喻,「以前在 Nike,最擔心的可能是 Jordan 限量版球鞋的發行延誤,一雙鞋要價幾千美元,只要延誤就是一筆大金額;在 WFP 擔心的是難民拿不到補助金,或者要發放的糧食沒有即時到位,這兩者的影響力不太一樣。」(延伸閱讀:從管顧業轉戰互聯網公司 Wharton MBA Houfer:MBA帶給我的影響力,讓職涯每一步都有跡可循!

如果說到美國念書,就像進入文化的大熔爐,聯合國更是一個多元的環境,在跟同事工作時,Tina 認為自己的角色,就像是橋樑,連結人道主義與當地商業環境,「很多在聯合國工作的人,非常在乎人道主義,思考方式不太一樣,像是去找當地銀行合作,同事會認為我們正在幫助難民,銀行應該要給優惠或協助,可是我也了解銀行當然希望賺錢,或者更加妥善運用數據,所以要從中幫忙創造雙贏局面。」

此外,聯合國規定,員工24年要輪調不同地方,可能橫跨非洲、南美洲、東南亞或總部辦公室,因此同事之間對不同的文化背景較為敏感。Tina 分享,自己曾在一個帶小孩來工作的活動中,看到同事之間如何突破刻板印象,因為在聯合國,跨文化的結合很常見,她自己也是在當地認識了義大利、烏干達混血的另一半,生了兩個寶寶,並將烏干達視為第二個家。

  1. 投入 NGO 需要熱情,她偶爾也想念安穩便利的生活

一邊聽 Tina 的分享,就讓我想到那些 MBA 畢業後沒有選擇金融、管顧或科技業等熱門產業的學生,像是我有些學生在電影產業,薪水或許不如同學們好,可是真的對產業有熱情,他們都戲稱自己是在 passion industry,我想 Tina 也感同身受。(同場加映:Columbia MBA Tiffany:熱衷娛樂產業的我,每天都被夢想叫醒

Tina 笑著說,待在烏干達工作4年,除了成家之外,主要還是 WFP 工作內容很不一樣,「就算現在回頭要找其他工作,你也會覺得,能帶來的影響力以及工作規模,是很難與聯合國比較的。」

不過 Tina 也提到,從職涯上來分析,因為聯合國跟大型 NGO 的合約大多採一年一聘,有時甚至是幾個月的合約,「所以每年都要習慣思考『下一個合約在哪裡?』,有了家累後, 如果合約地點不同,就沒辦法隨心所欲地到處跑,這是我們可能會面臨的狀況。」

個人生活方面,Tina 過往在烏干達認識的同事,因為輪調的關係也差不多都離開該地,加上疫情影響,關在家時難免會感覺孤單。她說:「在非洲比較不能自由的在外趴趴走,跟疫情及人身安全問題都有關係,自由多少有點受限。有時也會想念城市的百貨公司,或者單純走在信義區路上的感覺。」

人生有捨就有得,Eric 聽完 Tina 分享後,鼓勵她未來還有很多機會可以在信義區逛街,踩著高跟鞋,「可是去聯合國或去非洲,未來可能沒有機會,又或者5060歲時想做這件事時,非洲也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我們都認為,這集最大的 takeaway 是:趁還有機會時,去做些讓你做了不會後悔,或不做會後悔的事。其實在做任何決定時,都可以朝這個方向去想。(推薦閱讀:MBA可能讓你少賺兩年的錢、錯過升遷的機會,但是把握這些機會就不會後悔

  1. 非洲市場潛力大,她等待下一個挑戰到來

談到未來的目標,我跟 Eric 都很有興趣參一腳,因為我們常常開玩笑的說,非洲就像是地球上最後一個邊境,是一個未開發,還有很大市場的地方,下一個邊境,可能就是跟 Elon Musk 去火星了!

Tina 認為,非洲是新興市場,不管從產品到服務,都還在比較早期的階段,「非洲接下來的發展感覺會比較像中國,而且發展會更快一些,直接走數位路線,像是線上支付、線上購物等,非洲的電子支付服務滿熱門。」 (推薦閱讀:LEAP workshop分享》支付產業在做什麼?問問在Master Card、Paypal 工作的他們就知道!

Tina 與老公目前的創業構想還在非常初期的階段,夫妻倆計畫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找尋汽機車零件、農產品出口等機會,他們也趁著返台待產的時間,找尋對非洲市場感興趣的供應商及買家。

聽著 Tina 的規劃, Eric 也建議 Tina,不用急著把非洲當成下一個目的地。或許在非洲還沒完全起飛,Tina 目前也還不完全確定要做什麼創業時,先去一個大平台或者東南亞新興市場闖一闖,之後再把所學的經驗套用至非洲。

我有不少學生都像 Tina 一樣,會在工作中或私下回饋社會,雖然人生有很多現實面,要讓 MBA 優秀人才直接投入回饋社會的行列比較困難,不過我們相信如果你能在人生的某些時刻,做些自己感到熱情且又能發揮影響力的事,一定是很棒的體驗,非常期待 Tina 未來的發展。

問題摘要:

01:16 | 自我介紹及聯合國工作內容簡介

04:17 |Nike 到聯合國,工作型態差最多的是什麼?

07:11 |你在聯合國工作的獲得跟眼界,對你產生什麼影響?

11:33 |當時在 Nike 要轉職時,同時拿到幾個 offer,你如何分析當時手邊的選項?如何做出從上海搬到烏干達的決定?

13:58 |在聯合國工作這4年,哪件事不會讓你感到後悔?

18:21 |非洲為你帶來人生的轉變,如果大家對非洲市場有興趣,你有什麼樣的建議?

24:52 |目前非洲看來有很多機會,你怎麼評估這些不同的機會?

26:40 |到非洲工作,你做出的犧牲是什麼?你放棄了哪些東西?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