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然後呢?」不僅是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名稱,更是平常與 MBA 校友交流時,常常聊到的話題。我們總會跟畢業較久的 MBA 校友聊到,MBA 讓我們勇於冒險,而我們又是如何將這樣的冒險精神內化到生活、職涯當中。 

這一集,我們找來 IESE 校友,也是投資公司 Cabital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Raymond Hsu, 聊聊他在非洲、亞洲的職涯經歷,以及從傳統金融業挑戰金融創新,踏入數字貨幣的創業路歷程,一起來聽他怎麼說。

本集來賓 

Raymond Hsu

學歷:

政治大學 企管系

IESE MBA Class of 2009

經歷:

Airwallex – Head of Product

eBay – Senior Product Manager

CTBC Bank – Deputy Head of Digital Banking Division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 Head of Cash

Citi – VP, Transaction Services

現職:Cabital 創辦人&執行長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本集重點

  1. 勇闖非洲規劃電子支付系統,感受金融與創新的火花

IESE 校友 Raymond 曾在幾年前的 MBA 高峰論壇見過面,最近又因為 Wharton 學妹牽線聊了幾次天,發現我們都是在2009年金融風暴過後的首屆 MBA 畢業生,也對他創立的數字貨幣投資公司 Cabital 很感興趣,所以約了他來聊聊 MBA 之後的職涯生活。

Raymond 畢業後到了 Citi 倫敦辦公室,他回憶當時房子都租好了,老闆卻給了他兩個選擇,一個是在倫敦做商業卡產品,是單一、穩當的產品線,或者到非洲支援現金管理產品,「這兩個選擇的差別很大,尤其非洲市場特殊,現金管理的產品又很廣,可是我知道,都出國念 MBA、走上冒險的旅程了,所以選擇去非洲。」(推薦閱讀:IBM財務長Shanna:別在能冒險的年紀,選擇安逸

Raymond 的想法真的很像 MBA,我的很多學生也都是經歷 MBA 訓練後,更加熱愛挑戰,願意選擇沒人走過的路。而2009年肯亞的電子支付正在起飛,儘管當地環境落後,人民還是可以使用最陽春的手機使用電子支付,傳統銀行業也想在這股潮流中佔有一席之地,而 這也是 Raymond 到當地的任務之一-將企業金融與電子支付結合。(延伸閱讀:LEAP workshop分享》支付產業在做什麼?問問在Master Card、Paypal 工作的他們就知道!

Raymond 所屬的團隊做出成績,之後還跟美國政府部門合作,並將肯亞的成功模式推廣到其他非洲國家,他陪著老闆見了更多非洲國家的央行官員、美國政府官員,「Sabina,在非洲的經驗,對我來說最棒的部份是,我感受到金融與創新是可以很有火花的,可以做很多不一樣的事情!」 

  1. 不願 Fintech 成為空談,36歲轉戰 eBay 累積互聯網經歷

只不過金融與創新的火花,在大公司的組織結構及文化之下燃燒得比較慢,Raymond 回台後在金融業的行動銀行部門工作,他可以預見自己未來會在大組織中不斷轉換角色,達成各項任務,卻也擔心日子過得太安逸、無聊,「因為我對創新、數位領域比較熟悉,所以公司中會有我的位置,但是達成目標的過程辛苦且緩慢,我就想到自己講了這麼久的數位金融,其實沒怎麼在做這件事,不如真的去互聯網公司試看看。」(推薦閱讀:從管顧業轉戰互聯網公司 Wharton MBA Houfer:MBA帶給我的影響力,讓職涯每一步都有跡可循!

Raymond 在朋友的引薦之下,到 eBay 上海辦公室擔任資深產品經理,坦言當初這個職涯轉折,滿讓他害怕。Eric 進一步追問 Raymond 怕的是什麼?Raymond 說:「Eric,主要是當時我36歲,年紀不小了,還是要考量到機會成本,雖然我一直以來做的都是產品,能掌握產品要點,不過來到純互聯網公司,工作內容約有80%跟電子支付一點關係都沒有,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不過 Raymond 確信,如果自己能在 eBay 累積一定程度的經驗,就會成為少數同時在金融業、互聯網有紮實產品經驗的人,於是帶著這樣的心情及家人的支持,決定迎接挑戰。

從金融業老手變成科技業新手,Raymond 的第一個考驗,就是跟辦公室大部份不到30歲,但是對互聯網很熟悉的同事們磨合。我聽不少學生說過,在互聯網公司,接近40歲的人大多是主管階級,很好奇初來乍到的 Raymond 是怎麼與這個年輕族群磨合,他笑說:「Sabina,我也是做產品出身,所以對邏輯思考還是有信心,這是我的優勢,不過互聯網跟銀行的產品開發過程大不相同,所以一開始我是先觀察同事的做法再學,慢慢地上手,好在 ebay 上海辦公室的文化很溫和,給了我很多學習的機會。」 (推薦閱讀:2018台灣MBA高峰論壇》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業,你要有快速失敗的能力!

Raymond 接著找到同期進入 eBay、年紀相同的盟友,他說:「對方本來就在互聯網公司,是被挖角到 eBay 管開發,我們因為年紀相同,話題比較相近,工作上他給了我很多的建議,很幸運找到這樣的盟友,他也是我公司現在的 CTO。」

  1. 看好區塊鏈、數字貨幣發展,創立 Cabital

記得上一次跟 Raymond 聊天時,他提到自己看過太多創業者的辛苦,一開始是沒有打算創業的,不過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並計算過風險,讓他決定創立 Cabital。這間公司的宗旨在於讓對數字貨幣有興趣的人,能夠用簡單、安全的選項,參與數字貨幣經濟的成長,所以公司打出的標語是 Crypto without the crazy,簡單又好記,Eric 也在跟 Raymond 聊過之後,成為 Cabital 的新用戶。  

Raymond 表示:「數字貨幣正在快速成長,而且絕對有成長空間,因為這一年來有太多應用都是架在區塊鏈、數字貨幣上,接著就會與傳統金融結合,所以我過去在銀行、 Fintech 的經驗,現在放到區塊鏈上是有施力點的,也是很好的創業時機。」(同場加映:面對創業、轉職等人生關鍵時刻 HBS MBA Jim:我用這3點思考最終決定!

因為有天使投資人投入資金,Raymond 認為創業雖然有風險,不過在可接受範圍內,「更重要的是,我過去的人脈,能讓我快速搭建出一個基本團隊,把各個面向湊在一起。這次創業讓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達成自己想完成的使命,就請在台灣的家人多擔待,再讓我拼一下。」

Raymond 也以快速成長作為自己公司的誘因之一,廣招好手加入,他說:「人到一定年紀時,會問自己要繼續待在大組織慢慢完成任務,或者給自己更大的舞台,試看看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嘗試過後,你會知道自己還有很多要學,但是沒試過的話,你會永遠想著去做這個嘗試。」

另一點也是我們常常與學生討論在大公司、小公司工作的差異,Raymond 提到過去在大組織中工作,還是有框架要遵守,事務推動效率較慢,「可是在新創公司,沒有人會定義你的工作內容、時間,你可以有很強的 ownership,這是在大組織不會有的事。」

Raymond 也提到新創公司要的是即戰力,如果是 MBA 剛畢業就投入新創公司,能提出的貢獻有限,「以區塊鏈、數字貨幣來說,你可以去大公司磨練,做個產品或 function,觀察這個產業,之後遇到新的機會時,再看要如何利用累積的經驗去做新的東西,這樣的風險是能計算的,也安全很多。」(延伸閱讀:從大公司轉戰創業,一年半零收入! CEIBS MBA Cindy:擺脫MBA包袱,運用校友網絡資源讓自己變得更好!

  1. 少了傳統金融業框架,創業首重合規

Raymond 將過去在 IESE 得到的啟發及傳統金融業所受的訓練,投入自己的公司 Cabital,在創立第一天就不斷強調合規的重要性,甚至在初期的團隊中就找來合規官,還一度被外界認為這種作法是否矯枉過正。

Raymond 說,要做出一個能影響大家的創新,也許沒有框架可以遵守,「像數字貨幣在挑戰所有的監管,是金融創新的賽馬場。你可以做很多事,不過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一定會有不好的事發生,但不代表這個新的東西不好,所以我一開始就認為我們應該要合規,向銀行、使用者證明,我們是用正規的方法、做正規的事。做好人這條路比較累,但是我告訴大家,絕對是值得的。」

Raymond 這番話,讓身為新用戶的 Eric 一直對著螢幕點頭贊同。而 Raymond 也接著分享,在 IESE 有個活動叫 Doing Good And Doing Well,這個活動的宗旨是不只把事情做好,而是做的事要對很多人有好的影響,不僅是自己受益,而是生態系統的所有人受惠。(推薦閱讀:2018台灣MBA高峰論壇》上課不該只有聽講,IESE用case method授課,培育全球視野人才!

Raymond 表示:「這個學校的年度大活動,同學們都深受影響,畢業後也會把學到的概念帶進工作中。我從這幾年的工作中發現,doing good doing well 是可以並存而且有意義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再三強調合規的重要性,因為數字貨幣這個行業,接下來會有監管機構進入,要永續經營,並取得客戶信任,一開始就要做到合乎規範。」

每次跟畢業接近10年的 MBA 校友聊天,我們都能感受到 MBA 價值是如何內化在我們的生活、工作當中,這也是用什麼都換不來的珍貴經歷。身為 IESE 台灣校友會會長的 Raymond 最後也鼓勵未來申請者:「如果一本書你看越多,就得到越多的話,MBA 就像進了圖書館一樣,每個人都是很棒的一本書,你能看多少,就視你願意投入多少時間,多用好奇心去認識別人,你會有很多收穫!」

問題摘要

05:51 | 從傳統金融業走到現在,你覺得這樣的轉換是因緣際會或巧合?過程中有沒有什麼陣痛期?

13:43|36歲首次到互聯網公司工作,當時的情景如何?你思考的重點是什麼?

16:43|36歲進入互聯網公司,需要適應的事或與同事磨合的過程?

19:50 | 當時決定到上海工作、頻繁出差,你是如何與老婆溝通?

22:40 |疫情期間沒辦法台灣、中國兩地跑,有沒有想過搬回台灣?會給想要海歸的人什麼建議?

25:30 |之前討論過,你相當重視公司合規、用戶安全,這跟 MBA 的訓練有沒有關係?你的公司如何做到合規這件事,你怎麼分享這個理念給同事?

33:37 |MBA畢業後,冒了很多次風險,像是去非洲、eBay工作,一直到創業,是什麼改變了本來不想創業的你?你在創業時做了哪些考量?

36:06 |有些正在念 MBA 的人,也想加入數字貨幣產業,他們該如何評估是否要加入區塊鏈數字貨幣相關領域?你當初如何說服後輩加入你的公司?

41:34 |身為IESE台灣校友會會長,對在校生或申請者,有沒有什麼建議?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