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Podcast EP 14: MBA,然後呢?然後就定義了自己的 BHAG,big hairy audacious goal 了!– NYU Stern 校友 Jamie Lin(上集)

 「MBA,然後呢?」不僅是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名稱,更是平常與 MBA 校友交流時,常常聊到的話題。隨著年紀增長,MBA 畢業後的職涯,考量的不再只有金錢帶來的效益,而是一種對社會的使命感、影響力。

這一集,我們找來 NYU Stern  校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 Jamie Lin 林之晨,聊聊他從新創圈轉戰大企業,是帶著什麼樣的 BHAG?在這之間又有什麼觀察及獲得?以及他當初念 MBA 的原因及收穫,一起來聽他怎麼說。

本集來賓

Jamie Lin 林之晨

– 

學歷:

台灣大學化學工程系學士

NYU Stern MBA Class of 2006 

經歷:

Sosauce -共同創辦人

碩網資訊 共同創辦人

 

現職:台灣大哥大總經理、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本集重點

1.接下台哥大總經理一職,他有一個 BHAG

跟 Jamie 認識好幾年了,還記得幾年前邀請他們一家來家裡吃飯,他還在說要全家搬到印尼,拓展 AppWorks 的業務,沒想到過一陣子,就看到他接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成為台灣電信營運商最年輕總經理的新聞。

如今已成台哥大總經理3年的 Jamie,回想當初會接下這個重大職位的原因,是有任務在身的,他說:「AppWorks 在2018年底,有300多家活躍的新創公司,員工人數接近一萬人,生態已經有一定規模,很能扮演企業轉型的槓桿;加上我當時已在台哥大擔任獨立董事半年,看到很多轉型機會,台哥大當時是台灣市值前20大的公司,如果能證明台哥大跟新創合作,可以加速轉型,其他大企業應該也會效法,這樣對整個台灣企業轉型的加速會有幫助,所以當時的我,把台哥大總經理視為一個很有趣的挑戰。」(推薦閱讀:當企業面對必修的轉型課題…BCG董事經理Jimmy:數位轉型,不是只有推出APP而已!

Jamie 當初跟台哥大董事會提出一個 BHAG (Big Hairy Audacious Goal,中譯:膽大包天的目標,出自國際知名管理大師柯林斯 Jim Collins ),希望透過台哥大跟新創公司合作創造轉型,透過新創公司帶領,讓台灣大哥大變成區域型科技電信集團,達到千億美金市值,而他獲得的獎金要拿來投資新興實驗教育、影劇產業。

2.從新創圈轉戰大企業,他沒經歷過水土不服

從大企業轉戰新創公司,是職涯上比較常見的路徑,可是 Jamie 卻反其道而行,從身邊都是新創人的環境,轉到大企業,他說:「最難的是新創、企業要共同發展出新的服務模式、商業模式,過程中有滿多嘗試錯誤的機會跟學習,雙方必須有互相程度的理解。」

他舉例,新創公司過往很多服務的是中小企業,只要店頭老闆認可就能行動,決策過程很快,「現在跟大企業合作,一個專案有8到10個公婆(指負責窗口),要改變策略大家都有不同意見,大家都說企業的體系複雜、水很深,這是新創公司會覺得不習慣的部分。」(延伸閱讀:2018台灣MBA高峰論壇》企業優秀人才多,他們用MBA所學的軟實力脫穎而出!

反之,大企業的同仁也有辛苦之處,因為他們過往都被要求不能犯錯,要一次到位,「現在跟新創公司合作,被鼓勵去做點實驗,就算錯了也沒關係,那這些同仁會覺得自己的 KPI 是什麼?怎麼用這些實驗證明自己表現很好?」

雖然如此,Jamie 到台哥大後,卻沒有出現原本預期的水土不服,他笑說:「其實我從沒有在大公司工作過,以前的工作經驗,管理幅度頂多數十人,到台哥大要管理接近萬人,但滿有趣的,我居然沒有什麼不適應,因為台哥大就像巨型新創公司,每天在電信市場打仗,大家都滿習慣改變,執行能力也超強,我只需要指引同仁下個戰場在哪,一旦確定戰場,他們都滿有能力能打下來的。」

3.99%創業者聽不進創投的建議,他在台哥大找到發揮機會

聽到這裡我笑了,因為 Jamie 過去曾說過,在當創投時,給創業者建議,他們都不聽(Eric 就是其中一個耳朵很硬的創業者),看來 Jamie 在台哥大找到最適合發揮的舞台。

Jamie 也笑著問 Eric:「對啊,我也很好奇,為什麼給創業者的建議,你們都不聽?」Eric 分享當初創立「你知我知好學網」,也曾是 AppWorks Accelerator 一員的想法,「在創業前我已經有既定想法,要改變不太容易,我知道或許有更簡單的方法,但我就是想走自己選的這條路。再來是創業過程中,會看到很多人堅持得不夠久,擔心變來變去,下個撐不夠久的就是自己。」(延伸閱讀:首次創業遇上危機,卻沒想過放棄 Chicago Booth Joseph:不留後路,才能持續思考及成長

輔導過這麼多創業者的 Jamie,很能體會 Eric 的想法,他說:「創業者像商人,某種程度也像藝術家,也像是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當他們心中對社會有個理想,就會強迫社會接受這個理想。」

Jamie 回想自己當創業者的投資人或 mentor 時,常常覺得這件事這樣做就對了,但跟創業者建議,他們99%不會聽進去,還是想做自己心中的堅持。「我當時覺得,我的專業能力是指導人家的事業方向,但他們都不聽,有時會有點挫敗,就是我有好想法,但沒有舞台實踐。」(推薦閱讀:MBA跨世代對談》創業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每一步都要盡力把路走得更寬!

不過這樣的情況,到了台哥大後有了改變。Jamie 表示,他管理的單位會在固定時間開會,報告過去這段時間做的事及未來計畫,「如果給他們指導,99%都會聽,我可以看看當初滿腹的理想、想法,在真實的商業單位是不是能實踐,這也像是圓了我過去10幾年當創投,在3萬英尺高空看人創業的手癢,現在我可以自己實際作戰。」

4.初創業遇科技泡沫,他帶著巨大問號去念 MBA

看起來對創業充滿熱情的 Jamie,其實首次創業就踢到鐵板,他在1999年與友人創立電商網站,業績不斷攀升,多位創投捧著錢要投資他們,接著2000年遇上科技股泡沫,所有創投都消失,他們需要四處籌錢支撐公司。 

「那時的我才22歲,初出社會就經歷了巨大的三溫暖,我沒辦法解釋那斯達克的崩潰,跟我的公司有什麼關係?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被迫轉型?我覺得這些疑問要去商學院才有解答,所以我帶著巨大的問號去念 MBA。」Jamie 這麼說。(同場加映:為什麼要念MBA ?這會是你最初、最重要也可能是難回答的題目

也因此 Jamie 當初申請的 MBA,都跟資本市場息息相關,NYU Stern 是離華爾街最近的學校,當時的 part time 學程人數高達1,800人,晚上的課程比白天豐富,講師又是來自華爾街從業者,能第一線分享資本市場的消息。

Jamie 在 MBA 非常享受上課,甚至是超修學分畢業,跟大學討厭上課、翹課的情況大不同。此外他花很多時間跟當地學生交朋友、參加校外活動,藉由與當地人交流,更加瞭解金融業趨勢。他說:「因為我有個巨大的問號想要解決,所以很多課都非常認真,本來想說畢業後要去華爾街上班幾年,後來發現在 Stern 就幾乎把華爾街都摸熟了,因此開始想往西岸走,當時還組織了第一屆的 Stern Bay Area trek。」 

5.沿用 MBA 元素,創立 AppWorks accelerator

由於對 MBA 這種與同儕之間的連結與學習歷程,留下深刻印象,Jamie 之後創立的 AppWorks Accelerator,其中也看得到很多 MBA 元素,像是每週五的 happy hour、定期聚會等,Eric 回憶當初創業者都會約唱歌,唱的都是五月天的歌,像是「憨人」,跟創業者的心情很有共鳴。

Jamie 表示,在 MBA 會跟同儕學習,那創業者也都是聰明人、有企圖心,如果他們之間能更有連結並互相學習,就會變得更好,所以他們舉辦很多活動、party 來刺激彼此敞開心胸,「我覺得 MBA 對我的價值很大,因為我從中學到如何經營一個同儕互相學習的平台。」(延伸閱讀:這輩子不該只重名利,MBA開課教你找到人生最重要的價值

這個互相學習的平台逐漸擴大,AppWorks 在2016年時生態系越來越大,Jamie 也慢慢發現,新創不再只是缺資本,而是缺人才,「當時就連銀行都開始找數位人才,可是學校的科系分佈沒有改變,傳統科系還是很多人,跟企業要的人才已經不同。」

Jamie 與同事們希望能幫助念錯科系的人,可以快速學習,轉職到工程師,紓解新創公司找工程師人才的問題,也能減緩年輕人失業的問題,於是 AppWorks School 就此誕生。

Jamie 認為,AppWorks School 也有點像 MBA,當你發現自己想要修正職涯道路,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產品,可以來上課、累積實戰經驗。他說:「當初在設計這學校時,我們就在想,能不能是由同儕之間互相學習、鼓勵,因為當工程師不是老師教、你聽就會,一定要自己學、寫程式,如果自己寫遇到問題,一定要等老師幫你解,太慢了,如果隔壁同學能互相提攜,那就很快。」 

這一集聽 Jamie 講了好多新創與企業的差別,以及念 MBA 的收穫,下一集我們還會討論到 Jamie 的教養觀念,以及從創投角度給 MBA 畢業生的職涯建議,千萬別錯過喔!

問題摘要

03:40 |當初台灣大哥大邀請你擔任總經理時,你怎麼考慮這件事?為什麼會想到要將AppWorks 帶進集團,共享資源?

05:39| 讓新創協助大企業轉型,有沒有特定的例子能分享?

08:50| AppWorks 跟台哥大的合作,中間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12:50| 過去曾聽你說過,在 AppWorks 遇到很多反骨的創業者,聽不進建議,但是在大企業,反而能放心建議?

17:26| 很多投資人到集團任職,都會水土不服,你好像沒有不適應的問題?

19:52|  你以一個連續創業者的身份去念 MBA,看到的東西跟傳統學生不太一樣,分享一下你的 MBA 經驗。

28:55 | 現在也經營 AppWorks school,怎麼看台灣工程師?如何幫助他們?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