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到底什麼樣的 profile 可以被 top 15 商學院的Adcom 青睞,【錄取生申請心得】這系列的文章就是為了回答這問題而寫的,案例裡的學生大方分享他們是如何努力來達成 MBA dream。想像一下,這些已經被錄取的 MBA 學生,一年前也和現在的你一樣坐在電腦前搜尋資訊!
【背景介紹】
Yvonne, admitted by Kellogg, INSEAD, IESE
台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碩士
現任工作:食品業 資深數位產品經理
工作經驗:6 年
來看看馬上就要成為頂尖商學院 Kellogg 新生的她,這一路上的心路歷程、酸甜苦辣。
對管理職的渴望,讓她朝申請 MBA 前進
UI/UX 設計背景出身的 Yvonne,在拿到設計碩士並工作幾年後,轉職成為產品經理,也因為擔任小主管,進而發現自己渴望帶人、帶團隊成長的野心,於是開始查詢管理相關的碩士學位。
要出國進修是個重大決定,Yvonne 也想過在現有職位繼續慢慢爬升,不過她知道,想要升遷,靠的不僅是個人能力,跟周圍人脈、引薦及能見度很有關係,「以我現在的人脈圈,大部份都還是設計、產品經理,比較難幅射出去。」
Yvonne 表示,以她的經歷來說,如果要念管理相關的碩士,紐約 Parsons 有設計管理、CMU 也有數位管理學位,但這些偏技術、設計的學程,好像都不能滿足她對未來職涯的想像。
直到在工作上遇到 Chicago Booth 畢業的主管,讓她確定了自己對 MBA 的嚮往。Yvonne 表示:「那位主管經營人脈、待人處事及管理的模式,都讓我印象深刻,加上未來我希望繼續擔任科技業產品經理、累積國際經驗,所以更加確定我需要的是 MBA。」
確定目標只是第一步,Yvonne 接下來就進入漫長的 GMAT 備考期,2018 年出差頻繁的她,常常是工作12-13個小時,晚上回到飯店,頂著高燒念 GMAT,途中也曾考試考到喪氣,想要「將就」一下,覺得用低一點的 GMAT 成績,看看申請到哪些學校就去讀也沒關係。
Yvonne 表示,自己從小就對考試特別不在行,所以從沒想過申請 M7,不過每當考 GMAT 考到想放棄時,就會想到我,她說:「Sabina,記得有段時間真的考 GMAT 考到要吐了,突然收到妳的 email,說無論是否今年申請,都可以找妳聊聊,當時覺得真是太溫暖了,瞬間又動力滿滿!所以妳真的是我考 GMAT 的動力之一,因為只要想著已經跟妳展開合作,頭都洗一半了,就會鼓勵著我要繼續堅持下去。」這幾年的確有滿多學生,開始合作的時候都還沒考過 GMAT,跟我說想要開始合作,讓自己「沒有退路」。 (推薦好文:要申請 MBA,職涯規劃比考好 GMAT 更重要!)
非商科背景申請 MBA,經歷大量的自我懷疑
雖然 Yvonne 花了不少時間才考到滿意的 GMAT 成績,不過她過去的工作經歷豐富,所以我跟她討論後,鼓勵她盡可能地多申請一些排名較好的學校,當作給自已的挑戰。
Yvonne 回憶,當時的自己還在自我懷疑的階段,「因為我的設計背景比較特殊,也沒有太多大公司的工作經歷,加上年紀有點大、GMAT 成績在 Top MBA 也不算非常高,所以申請時還是有點猶豫。」直到交出申請,並拿到多校的面試通知後,才發現原來背景特別、有亮點的自己,也是備受學校重視的。
其實 MBA 希望同學之間能互相學習,所以很歡迎非商科背景的學生申請,像是這幾年我帶過律師、醫師、軍人、記者等職業的學生,重要的在於你是不是在這個過程中更認識自己,並瞭解你未來能為學校甚至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力。
像是 Yvonne 在與我討論她眾多經歷的過程中,就逐漸發現自己的亮點,她表示:「如果沒有申請 MBA,我不會發現自己過去的每個職業選擇,其實都有跡可循。像是我對食物有種莫名的熱情,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是遇到的工作機會影響了職涯選擇,反過頭來看,比較像是我對食物的熱情,影響了職業選擇。」
找到亮點的 Yvonne,除了要在 essay 展現自我,更重要的是讓面試官認識她。Yvonne 說,自己很早就投入模擬面試,並從我與 Wharton 校友 Eric 以不同觀點切入、卻不衝突的面試練習中,得到更多反饋。
Yvonne 形容,跟 Eric 練習面試時,他會以很有條理的方式讓人知道盲點及改進方法。練習的目標也比較著重於調整表達方式、讓邏輯更通順以及深挖出更多的 why MBA。
「Sabina,妳帶我練習面試的部分比較特別!」Yvonne 接著說,在與我練習時,除了應答要有邏輯之外,也必須再增添一些能夠表達自我的個人元素,「像是妳會問我,在以男性為主的 IT 環境中,身為少數的女性主管如何帶領團隊、對 IT 產業有什麼影響等,希望我把個人特質融入工作經歷,讓我的應答更有個人色彩。」(好文分享:經歷與競爭者相似,如何在面試突圍?她學會展現個人特質,讓面試官留下印象!)
獲多校錄取,把握與各校同學、校友交流機會
獲得多校錄取的 Yvonne,在收到 Insead 錄取通知時,就繳交訂金,積極的與錄取生、Adcom 聯繫,還在她工作的地方-上海,主辦錄取生餐會,之後收到 Kellogg MBAi 學程的 waitlist 轉正,幾經考量後決定加入 Kellogg。
Yvonne 表示, MBAi 是 Kellogg 在 2020 年成立的新項目,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在 M7 當中的 tech MBA,每年只招收 45 個學生。MBAi 的 “i" 代表的是 AI 中的 “intelligence",除了傳統的 MBA 商業課程外,MBAi 部分的課程由 McCormick 工程學院函授,包括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課程,以及設有 2 週在舊金山校區的沈浸式課程,讓學生拜訪各大科技公司,以為未來在科技業的職涯發展先做好準備。
跟 Kellogg 另一個知名的 MMM 學程不同之處在於,MBAi 是與工程學院合開的學程,學生需要會 coding 等技術,整體更偏向 product manager;MMM 學程是強調設計創新的雙學位學程。(推薦閱讀:Kellogg MMM學程專注設計創新,她比別人累積更多實戰經驗!)
談到最終的選校抉擇,Yvonne 坦承當時確實有點掙扎,因為兩間學校都很好,未來發展也不太一樣,「我最後雖然選擇去 Kellogg,也很坦誠跟 Insead 的 Adcom 說明,最後還收到 Insead 錄取生的祝福,雖然大家最後沒有同校,但還是保持這樣的友誼,感覺很特別。」
我當顧問快10年,看過這麼多的申請者,發現頂尖學校的校友不會在意錄取生最後選了哪間學校,他們在乎的是錄取生在過程中,是不是真心的在瞭解不同學校的特色。我也聽過錄取生假借錄取名義接近校友,甚至是做出選校決定後,就沒有再跟當時聊過的校友回報,我一直覺得做人是互相的,這些行為只會讓人想把你放上黑名單。(推薦閱讀:如何成為別人樂意幫助的人?這4點建議一定要注意!)
Yvonne 也贊同我的說法,表示「connection 回到本質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以我比較傾向拋開一切目的,以做朋友的方式跟 MBA 社群交流,這樣的心情會輕鬆一點。」
也許是 Yvonne 這種比較順其自然的個性,讓她對於即將開始的 MBA 之旅充滿期待,她跟我分享自己因為對食物的喜愛,曾在 essay 中提及希望未來能加入美國連鎖有機超市 Whole Foods,「結果教授最近向錄取生公布未來會跟我們實習合作的公司名單時,除了有常見的大公司 Google、Facebook、Amazon 等,也特別提到 Whole Foods,而且還是雙方第一次合作,當下覺得非常心花怒放,是我的 essay 有被教授看到嗎?非常期待之後的生活!」
很開心 Yvonne 的申請有這麼好的成績,其實因為她不是在國際企業工作,我們花了很多力氣討論她的申請亮點,但也因為 Yvonne 是很努力的女生,所以有這個成績我也不算意外。
聽到 Yvonne 如此期待 MBA 的生活,我也很替她開心,未來希望多聽到她在 MBAi 的經歷,並分享給更多的申請者。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或【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 】LinkedIn專頁 對申請美國Top 30大學有興趣?歡迎關注RocketAdmit網站、RocketAdmit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