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到底什麼樣的 profile 可以被 top 15 商學院的Adcom青睞,【錄取生申請心得】這系列的文章就是為了回答這問題而寫的,案例裡的學生大方分享他們是如何努力來達成 MBA dream。想像一下,這些已經被錄取的 MBA 學生,一年前也和現在的你一樣坐在電腦前搜尋資訊!

 

【背景介紹】 

Lino, admitted by LBS, Oxford, INSEAD(獎學金2.5萬歐元)

中正大學 外國語文系

現任工作:良維科技 資深產品經理

工作經驗:6

 

來看看已經成為頂尖商學院 INSEAD 新生的她,這一路上的心路歷程、酸甜苦辣。

擔任小主管碰壁,讓她更想回校園、換環境找解答

Sabina,你在我大學時就很紅了,那時都看你寫的部落格文章,早早就開始規劃要申請 MBA!」Lino 回憶起自己第一次認識我的情景這樣說著,讓我不禁感嘆起時光飛逝,做顧問做10幾年,以後不是 Sabina 姐,而是 Sabina 姨了!

Lino 大學念外文系,擔心這個科系的畢業出路少,在校期間修了很多商管課程,進而認識了 MBA。畢業後先擔任外商業務,帶著想要徹底了解產品的好奇心,她轉換工作到蘋果供應鏈大廠良維科技擔任產品經理,主要客戶就是蘋果,工作3年多就升為副理。

Lino 表示,自己雖然本來就規劃工作5年要念 MBA,「可是真正讓我確定要去念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升上主管後的我,要帶領大我20幾歲、在工廠很久的陸幹,在沒有相關管理經驗之下,很難用些技巧去掌握人心,所以我想是時候回到學校學習一些管理知識,並認識不同產業的人,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推薦閱讀:要有管理人的經驗才能申請MBA嗎?

Lino 當然也知道,管理這件事,不是從課本中就能學到全貌,更多時候是要在一個職位待得夠久,才能獲得一些地位,「其實我22歲就到工廠當 PM,一直以來工作內容都比較像是執行客戶所提出的要求,回報不良、修正,可是我更想做的是前端的 PM,去洞察消費者所需,創造出一定的條件並實施到產品上,我想這一定是更有趣的。」(同場加映:矽谷科技業產品經理與你分享》明明都叫PM,Product Manager和Program Manager有什麼不同?

申請大小問題不斷,她一路過關斬將

Lino 一邊在深圳工作,一邊準備申請,期間遇上疫情爆發,深圳輪流封城,導致 GMAT 考場關閉,讓她一路備考到11月多才考到滿意分數,接著就要迎接1月初的各校申請截止日。(好文分享:截止日期的最後關頭,想要申請MBA?你不能再拖了

眼看著申請截止日就要到來,Lino 又在12月底中了新冠病毒,整個人昏昏沉沉了好一陣子,她笑說:「Sabina,有段時間我有點腦霧,你寫給我的 essay 建議其實我都看不懂,但又有 deadline 要趕,完全無法專心,超痛苦!」

Lino 講話手舞足蹈的樣子,真的很有趣,不過在我跟她合作的過程中,確實也發現她有著跟大部分申請者一樣的迷思,像是不了解學校問題的真正意義,然後寫了好多篇向學校歌功頌德的作文。

 Lino 申請的學校一題來說,問學生「畢業後要怎麼去心儀的公司?」她寫道希望透過學校的課程學習知識並進入該公司,但我跟她分享,學校想知道的是你會利用什麼管道、資源,更重要的是,該公司有什麼管道來錄取 MBA 學生?過往錄取的紀錄如何?Lino 表示:「我對這一題很印象深刻,為了寫好這題,我也問過很多學長姐,讓我的回答有了具體的步驟,而且很實際,不是只講計畫要在學校修什麼課而已。」(延伸閱讀:頂尖MBA超重視「團隊合作」能力,就算essay沒問你也要用這三種方式展現出來

我常常強調,申請 MBA 重視舉例,所以要在有限的文字篇幅內,言簡意賅的提出實際行動的步驟,Lino 說:「真的是這樣!Sabina其實你一直給我一種冰山美人的感覺,就是很專業、沒什麼廢話,又很會舉例,字字精準。」

ㄟ不是啊這位小姐,你把申請的時間壓縮得這麼短,害我都跟著緊張了,哪還有時間跟你瞎聊,不過記得念 MBA 之後要常常回來找我喝一杯,到時跟我聊些年輕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你會看到我的另一面喔!哈哈!

Why school 要想得夠深入,面試才不會被考倒

如果你問 Lino 當初選校為什麼都只鍾情歐洲,她會很坦率的說是因為想跟在歐洲的男友相聚。不過隨著越來越進入申請狀況,她發現選的學校名聲都很好,越深入研究,就越覺得 INSEAD 是適合自己的學校。 (推薦閱讀:2019台灣MBA高峰論壇》擁有三大校區、重視國際經驗,Insead在找有明確未來目標的你!

Lino 表示自己很實際,選校首要考量金錢跟時間,INSEAD 提供1年學程,加上有亞洲、歐洲不同校區,可以拓展不同地區的人脈,還有機會申請到姐妹校交換(像是我的母校 Wharton 是很多 INSEAD 學生喜歡來交換的熱門學校之一),怎麼看都覺得 INSEAD 就是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當然上述的這些描述,都可以是 why School 的回答,不過在真正進入面試時,這些描述都太過表面。Lino 在第一次跟一年要做上百次模擬面試的 Wharton 校友 Eric 練習面試時,就被指出 why INSEAD 的回答很客套、不夠深入,「我覺得 Eric 說的沒錯,他也提供了我大概的方向,告訴我哪些東西是面試官想更了解的,哪些東西講得太長了。」

Lino 後來透過 LinkedIn 接觸許多在校生、校友,深度的討論學校提供的資源,「我真的很建議未來申請者用 LinkedIn 認識在校生跟校友,才能真正了解學校在找什麼樣的人,像是 INSEAD 很強調 diversity,盡可能的要把每個被問到的問題都跟 diversity 做出連結,如果只看學校官網,沒有找其他資料、跟校友聊,可能無法呈現學校想要的樣子。」(同場加映:認識校友好處多多,但你一定要問「好的問題」

儘管 Lino 之後的面試有被問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也發生了一些小插曲,可是在跟我們密集討論的情況下,也順利錄取了理想學校。她很有感觸的說:「很感謝 Sabina Eric 不僅在申請過程中提供專業的知識,也給了我不少情感上的支持!」能夠一路陪伴學生努力,並獲得錄取,我們也很開心!

台灣學生別藏私,團結力量更大 

Lino 最後也就她的申請經驗,提出一些給未來申請者的建議,她認為申請難以預測到會有什麼不可控的因素(像是疫情導致考場關閉),提早準備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Lino 接著話鋒一轉,由於她長期在深圳工作,觀察到台灣學生在申請方面比較藏私,「我覺得中國學生可以把 GMAT 分數一直考高,就是因為他們很樂於分享各種步驟,以及怎麼避雷,而且管道很透明,追夢網、小紅書都看得到,可是在台灣我比較找不到有這樣的管道可以認識申請的戰友們。」(延伸閱讀:專訪 INSEAD Career Management Officer Zeynep:在這裡,人人都是主流文化!

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但團結的力量很大。Lino 提到的現象,也是為什麼我要持續寫部落格分享、舉辦活動的原因,所以我每一年都很感謝學生們在申請結束後分享自己的經驗,傳承給未來的申請者,也鼓勵他們到學校後要持續聯繫,未來回饋給台灣 MBA 社群。

Lino 現在已經開始將自己申請經驗分享給有意申請的學生們,「我跟中國的戰友們也約好了,之後要在學校成立連結亞洲區、歐洲區的社團,希望能幫助更多人!」恭喜 Lino 申請進入理想學校 INSEAD,期待未來聽到她分享更多精彩的 MBA 生活,回台灣記得找姐喝一杯喔!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或【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 】LinkedIn專頁

對申請美國Top 30大學有興趣?歡迎關注RocketAdmit網站RocketAdmit粉絲團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