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學生返台工作,卻更懷念美國職場 NYU Stern Kai:希望 MBA 給我機會,探索更多不同的路!

其實再念一個學位,一直是 NYU Stern Kai 的計畫之一,尤其是他在做基金的信用分析過程中,常常需要查找董事會成員資料,發現大部份人的學歷都很不錯,「感覺亞洲人還是比較重視學位,所以我在想是不是該去拿一個進階的學位,並透過這個學位看看更多機會。」

GMAT考試前突然工作超忙,打亂申請腳步 CBS MBA Alier:把準備時間拉長,才能做更好的申請佈局!

CBS MBA 的 Alier 回想申請 MBA,就像是探索自我內心的過程,這對亞洲學生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很花時間討論、思考。我也聽過有學生在準備 GMAT 期間,把構思 essay 拿來當備考期間的調劑活動,這或許也是種方法,總之不要小看 essay 要花的時間,一定要提早開始準備。

Podcast EP 18:MBA,然後呢?然後就賭上自己的 happiness了!-Wharton 校友 Wayne Hu

從 Wharton 畢業至今已經13年了,在我們跟同學聊天時會發現,人生中讓人開心的事物,跟金錢不一定有直接關係。 這一集我們與 Wharton 同屆的老同學、 現為 Tess Ventures 的 Partner 兼 COO-Wayne Hu 聊聊,他當初走上博弈事業的過程,以及他不太一樣的價值觀。

Podcast EP9:MBA,然後呢? 然後夫妻就像我們一樣,想不開一起工作了!- MIT Sloan 校友 Bernard & Ross 校友 Youchi

我們認識不少 MBA 夫妻檔,可是兩個 MBA 校友當夫妻是一回事,在一起工作又是不同的狀況。這一集,我們找來跟我們一樣,選擇一起創業、工作,同樣在ALPHA Camp 任職的 MIT Sloan 校友Bernard及 Ross 校友 Youchi,聊聊夫妻當年認識的過程及創業的甘苦,一起來聽他們怎麼說。

Columbia MBA Fay’s Diary:每堂課都是驚喜,CBS最有意思的一堂課

我很崇拜Strategy formulation的教授,一個華裔的史丹佛博士,說話很快,每堂課要傳遞的訊息很多,但井然有序,邏輯分明; 當我們發表的意見有待加強時,不吝嗇挑戰,但當你寫的作業和發表的意見很有意思時,他會記得這些重要的時刻,寫信給你,鼓勵你那些小小的付出,或者在最後一堂課給你一點驚喜。
wharton-alum-cedric-intel-work-life-balance

在企業工作享受資源、擁有發展空間,Wharton MBA Cedric: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

Wharton校友Cedric在Intel工作約9年,近日轉換新部門,接下新挑戰,他認為像是 Intel、HP 等科技業的硬體公司,公司夠大,能讓員工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加上工作步調穩定、升遷固定、薪資也不錯,很容易達到work-life balance。

Columbia MBA Fay:誰說商學院交不到知心好友呢

大家都聽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比喻人因為安逸而漸漸失去了警覺性。而Fay在經歷了一個月的文化衝擊之後,她用人與蒸籠來形容自己:「人都有潛在的適應能力,我們先假設人不會因為高溫而被烤熟,那麼把人放在蒸籠裡,適應這溫度一段時間後,就會習慣成自然了。」哈哈這比喻不錯,但怎麼讓我想到小籠包呢,可能餓了(笑)。

調整社交心態,順利轉戰管顧業  Kellogg MBA Satrina:感謝學長姐為我找出盲點,讓我克服社交恐懼

很多人申請 MBA,就是希望能獲得轉職的機會,而我常常說轉職又分為3項:地點、產業及職能,要同時完成其中兩項就已經不容易了,但是 Kellogg 2022年畢業的 Satrina 一口氣完成轉職的三項,現在任職於麥肯錫匹茲堡辦公室,所以我找了時間跟她聊聊,也聽她分享自己如何面對社交恐懼。

Podcast EP4:MBA,然後呢?然後就開始回饋社會了- Wharton 校友 Mingto(下集)

現在的Mingto,除了是科技公司副董之外,也擔任創業社群AAMA台北搖籃計畫、二代大學的mentor,將自己的豐富的實戰經驗傳承給後輩。Mingto表示,雖然是當mentor,不過他自己也是透過這些年輕後輩不斷學習新知,而他也分享了一些對於台灣新創、二代接班的看法。

Wharton MBA Glen’s Life:蝦咪?!才剛開學,已經開始找工作了

「距離上次跟Sabina你講電話,又過一個月了耶,時間過得好快呀!」是啊,上次跟Glen通話時,才剛開學,各種社交活動讓Glen大喊吃不消,不適應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我當時就告訴他,只要recruiting還沒開始,壓力都還只是小case,而現在已開學一個月,recruiting也悄悄展開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