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的酸甜苦辣

在校生的酸甜苦辣

挺過科技業13關面試!她活用學校資源,順利找到實習職缺

過去從事行銷業的Adrienne,計畫在MBA暑期實習挑戰科技業。雖然她沒有科技背景,但是運用Kellogg提供的豐富資源,幫助她順利找到實習職缺。她分享了學校資料庫、社團、面試準備群組以及研讀校友代代流傳的「葵花寶典」經驗,讓她在面對科技業13關的面試當中,過關斬將,勇闖科技業!

Kellogg MMM學程專注設計創新,她比別人累積更多實戰經驗!

Kellogg的MMM學程,結合了科技、設計與商業,是近年受到不少學生矚目的學程之一。今年申請就讀的在校生Sandy分享,學程內容一直隨著趨勢調整,加上還有許多實際與各企業合作的機會,等於累積了更多實戰經驗,一起來看看剛入學的她有哪些獲得吧!

美西實習不是只有科技業!CBS Athena:進入MBA,才發現還有這種實習選項!

很多人以為,在美西只有科技業的實習機會,不過CBS的Athena跟我分享了另一種可能,MBA之前任職於私募基金的她,主要投資科技產業,如今能找到延續專長的實習,她說:「其實我也是進了CBS才了解投資銀行負責科技產業的團隊總部大多設在西岸,東岸的TMT team幾乎都以Media及Telecom的交易案為主。」

Columbia MBA Fay’s Life:以為自己是社交咖,但怎麼跟阿兜阿聊天那麼難

前陣子跟在Wharton的Glen聊天之後,寫了一篇【美國不是文化大熔爐,而是個大拼盤】,他正在為文化差異和數不完的社交活動而苦惱,現在在CBS的Fay也是,她不諱言自己也同樣面臨難解的社交問題,Fay:「崩潰呀!怎麼跟阿兜阿社交這麼難呢?我之前是業務,念MBA前還以為社交是自己的強項,但來到這裡,整個對話換成英文之後就不行了,話題實在很難接下去啦。」

金融業社交場合聊什麼?話題該怎麼切入? Wharton MBA Annie:找實習,是磨練心力、實力的過程!

Annie表示,國際學生的文化、語言都不一樣,加上很多銀行的交易還是著重於美國市場,要怎麼聊天及切入重點,都必須好好思考及練習。她說:「在不能聊專業技能的情況下,通常都會以背景、經歷開始,因為人與人建立關係的方法,都是從找出共同點開始,如果遇到也是國際背景的,就會多聊聊這塊。」

Harvard MBA Yi-Chen’s Diary:「人」才能帶領企業走出困境與解決歧視問題

Tessei提供日本新幹線的清潔服務,每次平均只有7分鐘清掃列車,一天平均清掃120-168輛列車。過去幾年利潤降低、士氣低落、清潔成效欠佳、工安事件頻傳,如果你是老闆會採取什麼行動?當我們都預期從營運的角度討論專業分工、人員編制以提升效率時,沒想到最後居然發現士氣和榮譽感是組織最大的問題!

It’s Party Time! MBA的事實竟然是:「一路喝到掛」

以我的觀察,趴體似乎是美國社交很重要的途徑,大部分的美國人不喜歡嚴肅的人,他們喜歡好玩的人。所以每周三我們學院會固定辦happy hour,每隔幾周的周四(有時候是連續)會有CBS Social,在整個哥大校園,只有商學院的餐廳在七點以後允許酒精飲料的出現,但是hard liquid還是不准的。

Harvard MBA Yi-Chen’s Diary:哈佛領導課程的重頭戲來摟,一起角色扮演吧

聖母峰模擬遊戲是HBS領導課的重頭戲。五個人一組,共有領隊、醫生、環境學家、攝影師、馬拉松選手等角色,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得分目標。例:攝影師如果在第一營區停留一天照相,就可以多得一分。過程中不同關卡會有不同挑戰,包含天氣預測、氧氣桶數量計算、拯救高山症隊友等。在遊戲過程中全程錄影,並在結束後回顧影片、檢討團隊運作的有效性。幾點印象深刻的學習如下:

「MBA各國學生都有,為什麼大多在讀美國case?」Ross MBA Christina:美國同學的反饋,讓我感受強大的包容力!

Ross向來以團結而出名,在校生Christina分享,不只台灣學生樂於互助,美國學生也展現極大的包容力,建議教授能在課堂中加入美國以外的企業case,Christina說:「其實這個同學從小到大都在美國,未來工作也可能在美國,念不念其他國家公司的case根本沒差,可是他願意替國際學生著想,我覺得很難得!」

希拉蕊輸了?!哈佛學生說:「川普行銷策略太成功」

買椅子可以試坐後再決定購買,買飲料在買完當下就能知道好不好喝,但選了總統後什麼時候才知道好不好呢?因為總統造成的影響不能立即感受到,行銷時就不適合以功能為主打,反而適合訴諸情感。此外,選舉中的目標群眾一般較為廣泛,高層次的情感訴求更能產生共鳴(例:自由、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