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嚮往到矽谷工作,但是矽谷的機會與發展真如外界描述的,像天氣一般如此美好嗎?那可不一定,大我一屆的Wharton學長Lee,已在矽谷創投圈耕耘數年,他告訴我大部分的人還是非常努力,抓緊任何有可能的機會,一起來看看他前進矽谷的歷程及所見所聞。(推薦閱讀:前進矽谷科技業 》工科背景的台灣女生,成功轉戰Google總部)
在金融業得到的人脈經驗,成為轉戰新創公司的助力
大學主修資訊網路的Lee,畢業後接觸了與金融相關的工作,看見自己的商業知識不足,因而選擇申請MBA。他從Wharton畢業那一年,是金融業最繁榮的時候,而他也靠著每個周末都到紐約參加info session, coffee chat及面試的努力,如願進入Morgan Stanley的IBD(投資銀行)部門工作。
不到幾年時間,Lee又從金融業轉往一間專做生物感測晶片的新創公司NeuroSky,我很好奇,面對這麼大的轉變,他怎麼做到的?Lee笑著說:「從金融業跳到新創,是真的跳得滿大的,但不得不說,在金融業的經驗還真的幫了我不少!」(金融業的經驗,如何幫他轉換職涯跑道?來看看這篇)
由於他當時在銀行經手的都是比較新的科技的案子,客戶也較具知名度,「其實會轉戰新創公司,就是當時的客戶引薦的,我了解之後,認為NeuroSky的產品很有未來性,就決定加入了!」
從組織極具規模的金融業,到了凡事要親力親為的新創公司,Lee花了點時間適應,他說:「到了新創公司才發現,在金融業不需要管或接觸不到的事情,我都需要參與,這時就有點後悔當初在Wharton時,沒多深入學習除了金融以外的其他課程。」(來看看從麥肯錫顧問成為創業家的MBA校友專訪-遊子的返鄉夢》他創共享機車WeMo,為台灣環境盡心力)
這是普遍曾加入新創公司或創過業的MBA校友共同心聲,像是我在Wharton認識的先生Eric,在學校時也是將心力聚焦在金融業,近幾年創業就開始後悔,當初在學校沒有修行銷、創業等課程。也是因為聽過太多MBA校友的反思,所以我才強烈建議學生把握MBA這個能夠自由發問、持開放心態吸收新知的兩年,學校有名的教授,管他上的科目是不是關於未來你的求職計畫,有名總是有它的道理,更何況你不知道未來會不會需要,多接觸不同產業的人事物,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所學到的知識,何時會派上用場。(推薦閱讀:沒有確切職涯目標?試就對了!她擁抱各種挑戰,將MBA價值極大化)
產品有前瞻性吸引目光?他說:團隊比產品更重要
Lee在NeuroSky累積的各項經驗,讓他轉戰VC(創投)圈,現任職於矽谷專注科技創新的創投Trans-Pacific Technology Fund,更瞭解要用何種心態面對尋求資金的新創團隊。
由於VC主要投資的是較早期的新創公司,Lee以這幾年投資方的經驗,建議有意加入新創的人,得先瞭解新創公司所在的階段,若是剛萌芽的新創公司,角色定位可能不太清楚,當然風險會比較大,不過相對能發揮的空間也比較多。他也認為要加入新創公司,不能一開始就太在意薪資,因為新創公司的資源有限,自然會將資金放在如工程師等高專業人員身上。(同場加映:想進科技業嗎?除了Google等大企業,新創公司或許也是好選擇)
Lee的這一席話,讓我想起常跟創業朋友討論的話題,一間新創公司的產品還是團隊比較重要呢?Lee表示,從VC的角度來看,當然兩個都重要,「但是以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團隊很多時候,比產品更為重要。」
Lee進一步解釋,這幾年看到好幾家極具潛力的公司,提出的產品很有發展性,團隊也很強大,「但就是幾個創辦人意見不合,常常是高層開始辭職,導致公司慢慢走向解散。」
因此要加入一間新創公司,要做的功課可能比想像中的要多,Lee表示,首先當然要對公司的產品有興趣,並且有足夠了解,「除此之外,先透過LinkedIn或其他管道認識一些離職的人,聊聊對公司的看法都很會有些幫助。」
矽谷生活看似輕鬆,新創人抓緊機會展現自我
我的許多學生常常在essay提到念MBA,是提前為到矽谷鋪路,但是矽谷的實際生活是否真如外界想像得美好?長年在矽谷的Lee表示,矽谷發展的時間早,人才與技術都聚集在此,在走過高潮與低潮之後,建立了完整的生態圈,因此很吸引人。
Lee說:「通常外界看矽谷的生活很悠閒,其實在這裡的人絕對是很拚的,常常有很多pitch要參加,我想在矽谷新創業工作的人有個優勢,就是大部分都很積極的找機會表現自己,表達能力也比較好,這樣會比較吃香一點。」(矽谷競爭激烈,問問暑期實習在矽谷的他們就知道)
Lee的這番話,真是讓我心有戚戚焉,因為這也是我不斷強調「說故事能力」(story-telling)的重要。其實從申請MBA開始,就是一場割喉戰的展開,就算你再會做事,不懂得如何表達就是吃虧,更何況是到了強度更高的職場,說故事的能力更是重點。
Lee很認同我的觀點,也提到近年來挑選有意投資的新創團隊,重點不只放在創辦人身上,也會觀察團隊成員的背景,「一個團隊裡一定要有兩種人,一種懂產品(技術)、一種會表達,那些技術非常好,可是不懂得表達的團隊,VC通常不太感興趣,因為我們也會擔心未來你跟外界展示產品時,表現是否夠好。」
與待過新創及創投的 Lee 聊天,就可以感受到,矽谷這個創業生態圈的資源強大,也希望提醒MBA學生,想要進矽谷,或者想要創業前,除非你已經有不錯的創業想法,否則應該趁MBA及畢業後這幾年好好計劃,如何培養對的能力及經驗。像 Lee 有過投資銀行的經驗,就有很深的財務實戰能力,在大公司肩膀上,看到、學到的也比較廣;所以我常對商學背景,卻急於步入矽谷科技業的學生說,想想你的優勢在哪,不要只是跟風去矽谷。
儘管Lee長期在美國工作,還不忘提醒我要在部落格裡多鼓勵台灣新創團隊到矽谷參訪,接觸當地的VC團隊,了解世界趨勢!期待Lee一家回台,我們兩家人一定要再好好聚聚。
看完這篇文章,你覺得哪個朋友也應該看看這篇呢? 用三秒鐘的時間分享給他/她吧!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