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到底什麼樣的 profile 可以被 top 15 商學院的Adcom青睞,【錄取生申請心得】這系列的文章就是為了回答這問題而寫的,案例裡的學生大方分享他們是如何努力來達成 MBA dream。想像一下,這些已經被錄取的 MBA 學生,一年前也和現在的你一樣坐在電腦前搜尋資訊!

【背景介紹】 

James, admitted by INSEAD(獎學金:INSEAD Tomorrow’s Leaders Scholarship)

輔仁大學 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

現任工作:三菱商事 投資專案經理

工作經驗:5

 

來看看已經成為頂尖商學院 INSEAD 新生的他,這一路上的心路歷程、酸甜苦辣。

高中畢業出國念書計畫生變,他花8年達成夢想

為了 MBA 這個目標,你願意花多久時間做準備?有些學生從起心動念到完成申請,時間不過一、兩年。可是對 James 來說,這條路走了8年,能一步步按照計畫的順利申請到理想學校 INSEAD,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James 高中念的是國際學校,原本計畫到美國念大學,但因為家中突發狀況,必須留在台灣,在不熟悉台灣教育體制的情況下進入台灣的大學。回憶起剛進大學時,James 的心裡其實很迷惘,覺得自己有點格格不入,「我大一就加入扶青社,有一次剛好聽到扶青社前輩、智夢教育創辦人 Adam 分享 MBA 經驗,覺得 MBA 可以幫助我未來想創業、經營有規模公司,於是就訂下未來要申請 MBA 的目標。」

有了 MBA 這個目標,James 開始規劃8年計畫,在校時他努力顧好 GPA 、學習日文當作第二外語、到日本交換學生、到美國實習。畢業後選擇外商公司工作、爭取做跨國投資案、擔任扶輪社長、做跨國公益計畫。

這些看似完美的經歷,對 James 來說不是僥倖,他說:「要說我一路走來都很順利嗎?我覺得也不是,因為我有一個要念 MBA 的強大動機支撐著我,而且我會定期檢視計畫的進度,就是希望能證明,很多事情提早規劃、執行,其實並非不可能。」(推薦閱讀:邁向MBA的路,他走了7年,只因為:一旦開始就不輕易言退!

James 也透露,儘管計畫再周全,遇上 GMAT 大魔王也曾一度卡關,於是他在工作最忙的那一年,下定決心謝絕任何社交活動、好好閉關念書,因為預留的準備時間夠長,總算讓他考到滿意的成績。 

James 在 INSEAD 舉辦台灣週,將台灣介紹給同學。

申請 MBA 不再只是圓夢,他看到人生更大的藍圖

隨著 James 越來越進入申請狀態,他更了解 MBA 不是只追求一個學位,而是對人生、職涯都會產生變化的一段經歷。他表示在要申請 MBA 前,問過身邊好多老闆級的客戶、朋友,「有人覺得把 MBA 學費拿去創業就好,也有人說出去看看增廣見聞,一直到我跟 Eric 做模擬面試前,我其實都還是有點徬徨,認為申請 MBA 更多是要圓一個夢想。」(同場加映:已經創業為什麼還要念MBA?Stanford MBA Grace:MBA無可取代的多元性,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James 口中的 Eric,是 Wharton 校友,也是智夢教育的 CEO,每年要陪伴申請 MBA 的學生做將近百次的模擬面試。雖然我的學生對於要跟他面試都又愛又怕的,可是很多人都覺得練完之後更確信自己的 why MBA

就像 James 雖然一直知道自己想創業,但是在聽過 Eric 以曾經創業、待過投資銀行的身份,分析 MBA 的訓練、思維及人脈,可能對創業帶來的幫助時,讓他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延伸閱讀:史丹佛MBA創業家:「人際關係」與「經營管理」是商學院帶給我最棒的墊腳石

他說:「Eric 提到在 MBA 帶來的收穫,是我從來沒想過、也不知道自己會擁有的技能,更何況是要想著用這些技能達成目標,跟他聊完之後,我才更加確信自己需要 MBA 的磨練,才能帶領一個有規模的公司成長。」

Eric 也認為,James 在每一次的模擬面試都有顯著的進步,看著他最後能有自信地應對,相信他所做的一切,已經不再只是為了申請才做,而是領悟到了 MBA 對人生可能帶來的影響。

INSEAD 的學程只有10個月,念書之餘還是要抓緊時間玩樂,James 寒假跟同學一起去白朗峰滑雪。

追尋北極星的路上總是孤獨,知道最終目標就不迷惘

我常常跟學生說,進入理想 MBA,不是盡頭,只是開始,而 James 也在入學後開始執行另一套計畫,把握 INSEAD 短短10個月的時間,在課業、找工作、交朋友各方面列出優先順序。

James 因為想申請到我的母校 Wharton 當交換學生,所以第一學期勢必要多花點心力顧好課業,維持一定的成績才能申請交換,他說:「第一個學期大家都剛入學,每個人都 FOMO(Fear Of Missing Out,也稱社群恐懼症),忙著參加各種 party 認識新朋友、週末出國旅行,我卻是下課就到圖書館念書。」 (延伸閱讀:10個月跑遍3個校區、到美國當交換學生,INSEAD MBA Jimi:想來念這間學校,必須學會斷捨離!  

我覺得從申請過程中,就可以看到 James 是個善於計畫,也喜歡活用資源的人,加上他過去為了拼 GMAT 閉關,到 MBA 後又要維持好成績而長時間待在圖書館,證明他同時還有很好的定性,他認真的說:「追尋北極星的路上,會有很多這種孤獨的時候,可是我知道自己的最終目標,所以執行起來也是有種衝勁。」

也是因為 James 對各學期早有規劃,堅定踏實的走每一步,比起部份還在探索、尚未立定目標的同學來說,少了一些焦慮,他說:「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你今天是要念 case 還是參加 party 交朋友?更明顯的是學校有很多 career events,當你還在探索、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時,就是會什麼都去聽,但是跟你競爭職缺的,是早就有明確目標的各國菁英,你的表現可能就會很難看,到頭來找工作、課業、交友等方面什麼都做不好。」(延伸閱讀:2019台灣MBA高峰論壇》擁有三大校區、重視國際經驗,Insead在找有明確未來目標的你!

不過 James 也沒有因為忙著顧成績、找實習就完全忽略社交這一塊,他笑說:「Sabina,因為我是扶輪社的,本來就很會聊天,而且我常常會在 FBIG 上面分享生活或一些時事觀察,大家好像都先在 social media 上認識我了,去party 時都會有人主動過來跟我打招呼、聊天,所以還是交到滿多朋友的!」

亞洲學生要在歐美 MBA 讓人留下印象,真的要有個人特色,看著 James social media 經營的有聲有色,還因此成為他社交的利器之一,真的很不錯!(James 也有在寫 blog,對他的 INSEAD 生活有興趣的,可以追蹤

James 的 5人團隊(分別來自巴西,英國,印度,巴爾賽然),大家相互扶持,一起度過 INSEAD 的高壓生活。

INSEAD 高強度生活,培養同學間的革命情感 

我一開始跟 James 合作時,他就只想申請 INSEAD,儘管我分享了美國一些不錯的一年制 program,他也沒有因此動搖,James 說:「Sabina,我參加過很多學校的活動,也去過妳舉辦的 mingle event,各校風格都不同,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INSEAD 校友之間的關係,看他們私下聊天就知道他們是平常都有在聯絡,不是為了活動才聚在一起的,活動後也會約了一起去吃飯,因為我未來想要創業,這種互助的感覺對我來說滿重要。」(延伸閱讀:MBA跨世代對談》創業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每一步都要盡力把路走得更寬!

我想,會有這麼親近的關係,除了歸功於學校、校友們的用心經營之外,也是因為在 INSEAD 的高壓生活、課程安排讓同學們在不知不覺間培養出「革命情感」吧!

James 分享,還沒入學時就聽說 INSEAD 很高壓,實際體驗還是超乎預期,「每天有34堂課,一堂課要念2030頁的 case,之後還要整理筆記,每天至少花46小時在念 case,再花46小時上課,然後上課還要跟其他國家的同學搶著發言,我們都會開玩笑說,在這裡一天學費400美元,上課什麼話都沒講,400美元就這樣飛了!」(推薦閱讀:攻讀MBA、實習、到美國當交換生,全在一年內完成!看歐洲NO.1商學院INSEAD學生的高效率生活

果然是務實的 MBA,連學費都能以天數計算,不過或許也是這樣,我總能看到從 INSEAD 畢業的學生,經過短短10個月的歷練後,有很明顯的成長。我跟 Eric 今年夏天也到法國待了幾週,當時 James 熱情的分享好吃的餐廳資訊給我們,雖然沒在法國見面,但上週我趁著很多和 James 一樣的 Insead, Harvard, Yale 在校生、一些畢業生回台灣,辦了一個跨校的 MBA Drink,剛好也幫 James 介紹了一些在科技業、創投的校友認識;很開心能陪伴他走過這段申請路,也從學生變成朋友,祝福他接下來找創投工作一切順利,相信未來能聽到更多他的分享!

James 在課堂上與同學模擬當航空公司 CEO。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或【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 】LinkedIn專頁

對申請美國Top 30大學有興趣?歡迎關注RocketAdmit網站RocketAdmit粉絲團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