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企業的職能五花八門,光是行銷、營運、財務、策略部門還無法概括描述所有的職能,而我跟HBS校友Leslie聊天過後,才發現現在的企業多了好多很新、很專門的職能,連我都覺得學了很多。
內部創新=應用最新科技找到創新機會
MBA之前曾在奧美廣告、Audi擔任行銷專員的Leslie,畢業後待過中國的Ctrip(携程),現任職於啤酒生產集團AB inBev的亞太辦公室,這個集團的來頭可不小,旗下擁有百威啤酒(Budweiser)、可樂娜(Corona)等知名品牌,而Leslie則是亞太北區創新與數據分析亞太北區創新與數據分析(Innovation &Analytics)小組的一員。(延伸閱讀:數據是未來主流!他強化數據分析專長,成為跨產業的即戰力)
「創新與數據分析小組?這職稱第一次聽到耶,妳都在做些什麼呢?」我好奇的在網路一頭發問,Leslie說因為大部分的FMCG還是習慣於故有的商業模式,沒有花太多時間跟資源去思考如何運用如何運用最新的科技與數據分析去顛覆現狀,「所以我的組別專門幫各部門做數據分析、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項目孵化。」
Leslie補充說道:「其實現在很常聽到大家在談AR/VR、AI、IoT這些熱門詞,但是一般公司不知道怎麼應用這些科技到自己的生意上,我的角色就是幫公司內各部門找到創新的機會點,通過多樣化的開放式創新管道找到合適的創新方案,並協助內部部門做prototype/pilot及後續運營計劃。」
Leslie說,中國市場夠大、創新氛圍濃厚,跟美國一樣,所以才能有一個組別專門做創新分析;加上AB inBev願意與較小型的加速器合作,提供數據與產品,讓新創公司用最新技術測試商業應用場景,修正商業模式,雙方互惠創造雙贏。
感謝MBA給的訓練,任何角色都能迅速上手
Leslie也觀察到,中國互聯網公司很需要FMCG人才,「尤其喜歡P&G、聯合利華這種老牌FMCG培養出來的人,他們都會覺得有邏輯、做事有方法,希望由這樣的人才去做運營、客戶增長。」
聽到Leslie的分享,我就想到很多MBA前在台灣做FMCG行銷的學生,也對這些最新科技感興趣,卻不太知道如何將自己的專長與科技結合,如今創新這個職能在中國越來越普及,或許也能成為學生畢業後的一條路。(同場加映:在矽谷做行銷,如何融入當地文化?UC Berkeley Haas Amy:先忘記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Leslie說:「其實我這個職位滿適合有MBA的人,因為要能與內部所有職能、技術團隊、財務甚至VC等不同單位溝通、對接,也要對商業有敏感度,而且具備了解公司各部門運作模式的能力,這些都是MBA培養出來的技能。」
Leslie說的沒錯,擁有跨部門溝通、管理的能力,確實是MBA很重要的一環,而這種能力也不是上一堂課就能擁有的,而是你在接觸各種產業、職能之後所得到的知識,綜合起來在職場上展現。Leslie說:「是真的耶,Sabina,妳知道嗎?我剛進HBS時都是必修課,沒什麼行銷的課可以選,但是進入職場後才覺得,當年就是因為什麼都學,才有了這麼豐富的經歷,工作機會也就自己找上門來了!」(來看看同為HBS的Megan怎麼利用學校資源-沒有確切職涯目標?試就對了!她擁抱各種挑戰,將MBA價值極大化)
我一直認為所謂的general management不一定是高階主管才會用到,只要你肯跨出那一步去涉獵每個領域,職涯路上不怕遇到不會的新事物。Leslie說:「對啊,像我現在的工作既要了解最新科技,又要時時跟上中國零售技術與模式,滿有挑戰,也滿好玩的!」(延伸閱讀:搶搭線上旅遊業風潮 任職Expedia的她說:MBA應該擁有這項能力)
陸資公司與歐美公司的抉擇
Leslie還有個特別的經歷,她從HBS畢業後先加入中國旅遊業龍頭携程(Ctrip)的global leadership program,對陸資企業有了深刻認識。她說,許多中國公司為了要拓展海外市場,非常需要具有海外經驗、中英語流利的人才,「公司對MBA的期望非常高,我那屆有10個MBA學生進了携程,台灣人只有我一個,他們認為台灣人的服務意識跟國際觀比較強,和中國員工溝通也沒有障礙,具有獨特優勢,所以都蠻歡迎台灣人加入的。」(推薦閱讀:善於理解包容,顛覆外國同學刻板印象!看他們在IESE,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橋梁)
Leslie表示,中國企業狼性強、步調快,較結果導向,且缺乏人才發展的概念。她提到,中國公司較少對MBA畢業生提供輪調、師徒制等制度慢慢訓練培養,而是「不教你怎麼游泳就把你丟進海裡」的訓練方式。 公司會希望員工一上班就儘快上手,一年內若做得好就升職,較少透過輪調讓員工找到最適合的位置;不過也因為對「海歸派」的期望高,所以很願意給表現機會,掌管重要市場,起薪也很敢給。
Leslie笑說:「可能因為我過去待的公司都是外商,所以第一次在陸資公司受到不小的文化衝擊,像是福利制度或work life balance等方面都很不一樣,事實上我在中國認識的台灣人,也還是在外商公司居多。」
其實我聽了這麼多校友、學生的分享,大概有了一些心得,在陸資的公司,如果你肯做肯熬過文化衝擊,是能佔有一席之地的;相反的若到了外商,或許日子會過得比較開心,但是若論及升遷,可能長期還是必須到歐美總部就職,能見度較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就像我當年放棄金融業的工作,投入顧問一職,就是因為找到了人生的志業,很開心看到Leslie有機會能夠比較不同產業公司的工作型態,一步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延伸閱讀:台灣資源少、市場小 資深顧問:要與世界接軌,先打破心中框架)
看完這篇文章,你覺得哪個朋友也應該看看這篇呢? 用三秒鐘的時間分享給他/她吧!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
對申請美國Top 30大學有興趣?歡迎關注RocketAdmit網站、RocketAdmit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