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rton-alum-cedric-intel-work-life-balance

在企業工作享受資源、擁有發展空間,Wharton MBA Cedric: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

Wharton校友Cedric在Intel工作約9年,近日轉換新部門,接下新挑戰,他認為像是 Intel、HP 等科技業的硬體公司,公司夠大,能讓員工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加上工作步調穩定、升遷固定、薪資也不錯,很容易達到work-life balance。

想轉換職涯跑道,卻不知從何開始?Chicago Booth MBA Louise:先想想自己的最大賣點!

從藥廠挑戰管顧業,再轉到現在的健康保險外商公司,從美國、中國再回到台灣,Chicago Booth校友Louise認為,想要轉換職涯跑道,跟念MBA一樣,「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賣點是什麼,要有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先想想讓你特別想進入這行的原因,再思考你在過去工作領域中,累積了什麼可以轉換的技能,能用在未來工作上。」

商科生轉戰資料科學! UCLA Adam: MFE 學程就業資源豐富,讓我進入紐約頂尖避險基金!

UCLA畢業的Adam 表示,MFE 學程提供豐富的就業資源,大部份 MFE 學程都列在工學院之下,即便如此,就業資源還是比工學院的其他學程更給力且職涯導向,目前只有 UCLA 跟 UC Berkeley將 MFE 學程列在管理學院,因為市場需求大, MFE 畢業的學生也受到相關產業歡迎。

未來有意挑戰其他產業?Ross MBA JC:盡早培養特定領域知識,轉換跑道才能順利接軌!

Ross校友JC從畢業後進入麥肯錫的第一天開始,沒有受到管顧業五花八門的專案影響,將心力都放在高科技產業的供應鏈,從半導體到ODM都有涉略,讓他對供應鏈有全面的瞭解。他建議未來有意轉職進入企業工作的人,專注在一個領域,比較好在之後與企業的工作接軌,也能展現對企業瞭解的深度。

協助專業社交網絡平台LinkedIn拓展中國市場! Insead MBA Sasha:挑戰中國市場,每天的生活像1.5倍快轉

LinkedIn成長如此迅速,想必在北京辦公室工作的步調一定很快,在公司擔任marketing solutions 產品線的 Client Solutions Manager (類似客戶經理的角色) 的 Sasha 表示,她的工作內容是負責增長大客戶在LinkedIn上的行銷预算投資,從提案到執行還有客戶教育全部包辦,每天要跟多方的負責窗口聯繫,「Sabina,我現在的生活像是被快轉了1.5倍,人生中還沒有一個月做過這麼多deck!」

為什麼要在essay寫失敗經歷?Insead Adcom Jennifer:我們希望你誠實面對自己,從失敗經驗中學習,成為更好的自己!   

Insead是很多亞洲學生感興趣的歐洲MBA,Adcom Jennifer也趁著線上分享的機會,針對每一題essay給予建議。她說亞洲學生不擅長寫失敗經歷,很多申請者都會試圖美化失敗或缺點,「建議不要這樣做,因為這些套路我們都看過,我們就是希望你直接面對自己的缺失,認清事實後又做了什麼改善。」

職涯路迷惘,未來該怎麼走?Wharton MBA Arthur:追隨熱情講得容易,最重要的是瞭解自己擁有的能力! 

把有限的時間,花在能極大化的事上,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Arthur說:「以己之短攻人之長是兵法大忌,所以我們要做自己擅長的事,而且要盡量挖深。不要太專注於自己的弱點,頂多讓這個弱點不要落後他人太多就好,你應該要將大部分的心力放在自己的強項,讓這些強項成為最好的競爭武器。」

工作兩年申請錄取美國TOP MBA!關於我申請Wharton MBA的故事

或許因為我是亞洲女生,又有理工背景,這樣的條件在當時的MBA算是少數族群,所以獲得理想學校Wharton的錄取,而也是在Wharton的這兩年,真正讓我見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兩年的學習不止於課堂上,光是跟一群絕頂聰明、各行各業的菁英相處,就讓我每天每時每分都在學習。

跨足管顧、新創及科技業,中國騰訊智慧零售總監Houfer:職涯發展是一連串「不經意」的積累

在Houfer漂亮履歷背後,很多人一定以為這是精心設計出來的人生,不過他說:「在很年輕時,人事物不經意地發生,才漸漸塑造出我未來的方向。」Houfer自白人生沒遇過很爆炸性的轉折點,相反的,他一直改變人生規劃,在還很不清楚想要什麼時,鞭策自己大量接觸不同人事物,不斷從他人身上學習,才對自己的人生有較深入的思考。

亞洲電競業大腕級推手Johnson Yeh:人生就是一連串的積累,時候到了,就會發現真正的熱情

在中國電競的黃金時期,將《英雄聯盟》一舉推上電競文化代名詞的推手,來自台灣,他是前Riot Games大中華及東南亞區負責人葉強生Johnson Yeh。擁有近二十年國外求學及發展、國際公司工作經驗豐富的他,選擇轉戰台灣創業,希望號召更多在海外發展的台灣年輕人回家,一起改善台灣環境、顛覆市場,為台灣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