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然後呢?」不僅是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名稱,更是平常與 MBA 校友交流時,常常聊到的話題。上一集,我們跟 Chicago Booth 校友、Amer Sports 策略長 Victor 聊到在管顧業超過10年的經歷,如何幫助他轉型到運動產業,以及他在不同階段的闖關打怪史。
這一集,我們持續與 Victor 聊聊,要離開待了這麼久的管顧業,走入企業,最大的契機是什麼?以及在企業擔任策略長的職責是什麼?一起來閱讀及聆聽。
本集來賓
Victor Chen
–
學歷:
政治大學 新聞系
Chicago Booth MBA Class of 2008
經歷: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 Partner and Associate Director
GolinHarris – Director
現職:Amer Sports 策略長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重點摘要
轉職契機:思考哪邊更需要我?
上一集我們跟 Victor 聊到 MBA、管顧業11年的經歷,這一集的一開始,我播了我跟 Victor 共同的好友、beBit TECH CEO-Jason Chen 給他的一段錄音:
“Victor, 首先還是再次恭喜,Amer Sports 在去年成功在紐約上市 IPO,作為兄弟,我們都很替你感到光榮。想詢問的事情是在成功 IPO 後,從某種程度上你也達到財務自由的狀態,除了記得要常請喝酒之外,好奇的事情是,工作對你而言,現階段是什麼樣的意義呢?可以給我們還在路上奮鬥的朋友們,一些啟發跟思考嗎?”
對此 Victor 笑說,依照一般大眾對財務自由的嚴格定義,他肯定還沒達到,但是錢夠用就好,因為他認為:「最貴的貨幣是時間」。他希望用有限時間創造最大價值,而這個價值不管是為了自己或別人,都是一種成就感。
我也很好奇他當初決定從管顧業轉戰企業的時候,經歷過什麼樣的抉擇時刻。Victor 認為,轉職最大關鍵在於「你是否喜歡那個產業?是否能傳遞你要的價值?」(推薦閱讀:2019台灣MBA高峰論壇》從海外求學到職場日常,她們說:每個人都應該創造獨特形象,體現自我價值!)
顧問生活這麼多年,面對其他產業的邀約,Victor 沒有心動,但是當運動產業的職缺找上門,身為運動咖,也很認同運動對健康、生活帶來諸多好處的他非常感興趣。
他說:「當時我的考量是,哪邊更需要我?」一邊是繼續待在 BCG,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日子也很自在;另一邊是董事長、CEO 親自邀請我加入,參與第一次有以亞洲公司為首的財團,做史上最大運動用品的併購。 (延伸閱讀:面對創業、轉職等人生關鍵時刻 HBS MBA Jim:我用這3點思考最終決定!)
Victor 回憶,最打動他的時刻,是董事長找他去辦公室,說了句「兄弟啊,這個生意我們一起做」,沒有太多其他說服的話語,他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力受到認可,也感受到公司很需要他,因此沒什麼猶豫的加入了。
企業策略長就像國務卿,要懂得解讀情勢
Victor 表示, Amer Sports 作為一個在歐洲、美洲及亞洲都有品牌總公司的集團,文化差異不止於東西方之間,就連歐美就有很大差異,如何持平看待,並不帶批判的傳遞正確訊息,跟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推薦閱讀:善於理解包容,顛覆外國同學刻板印象!看他們在IESE,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橋梁)
Victor 說:「我們在台灣的生活或國際情勢經驗,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不同地方,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就有更好的適應力,也有更廣的視野。像我身處這麼國際化的公司,又做很多美國的運動,確實比較能再中英文語境上正確解讀,這是比較少中國人能做到的事。」
我確實也常跟台灣學生說,台灣人是有機會幫台灣或大中華區的公司「出海」,因為我們跟中國同文同種,又比較可以連結中國跟歐美之間的關係,千萬別浪費了這獨特的資歷。
而 Victor 身為企業的策略長,形容自己的工作內容就像國務卿,要正確解讀各地情勢,像是越南因為疫情關場,該怎麼處理?蘇黎世運河的貨輪卡關,該怎麼辦?他的工作就是幫助管理團隊做出正確、適合的決策。(同為策略長的,還有他–>Podcast EP 37:MBA,然後呢?然後就從管顧業轉戰 corporate了! -互聯網廣告策略長 Houfer Chen)
Victor 表示,策略長這個職位,在公司的前身並沒有如此重要,「我跟 CEO 同天加入公司後,就決定以後策略長直接向他匯報,同事可能也很難理解,但我的解釋是,我的工作是幫助董事會正確理解各個品牌、各區域發生的事,同時也幫助各品牌及管理團隊,理解董事會的戰略意圖,這個雙向的透明度很重要。」
而要做出正確判斷前,必須先判讀情勢。Victor 回憶,疫情期間旅行更加受限,好在台灣護照滿好用的,即使需要隔離,還是能到現場,正確理解各地商業信息,傳達自下而上的時空環境,幫助公司獲得情報,正確解讀情勢。
聽完 Victor 的分享,我真的覺得他在每天的工作中,都在活用以前 MBA 讀到的 case,從這幾年 HBS、NYU 等校的申請 essay 來看,MBA 也在找懂得快速適應變革的人,畢竟我們身處在瞬息萬千的世界中。
對於變革,Victor 認為,面對不同的挑戰局勢,先別瞎忙,常常大家看到是就跳進去動手做,還是會建議大家稍微停一下,read the game, 看看你自己有什麼、了解環境。先想再做會比較好。因為時間分配真的不容易,怎麼把時間最大化,是每天的鍛鍊。
不想再活在他人眼光之中
我們接著聊到 Jason 給 Victor 的第二段錄音,提起他們當年騎車環台的回憶:
“第二個問題,要把時光背景回朔到2009年,那時 Victor 跟我騎腳踏車環島,因為一部電影「練習曲」的 slogan,「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再也不會做了。」我要你回想過去十幾二十年,有沒有哪件事,是你做過一輩子也不想再做的呢?”
Victor 先是回想了過去十幾年最好的事,就是 2011年去喜馬拉雅山基地營,見識到當地人敬畏大自然,生活簡單的人生態度,還帶著赤子之心的純真感,顛覆了他的想像。
Victor 說:「雖然每天走7、8小時很累,但那裡很自然、美好,你會發現我們原本很在乎的價值觀,在那都不適用。這是在被物質綁架、被功名利祿綁架的社會所看不到的,這件事是我重要的轉捩點,原來我用這麼不有效、不正確的方式看世界。」 (推薦閱讀:這輩子不該只重名利,MBA開課教你找到人生最重要的價值)
而 Victor 回想過去,他曾經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但再也不想這樣過了!他舉例,在顧問公司有升職壓力,但一部分來自於別人口中那些「同梯升了,你怎麼還在這?」「這個位子應該是你的,為什麼不是你?」種種耳語。
他說:「糾結於一個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不覺得很無聊嗎?別人指手畫腳講這些,沒有成本的,這些都非常不重要。我確實有段時間活在別人眼光裡,但何必呢?你的自由自在、開心最重要,別人怎樣去是他的人生,你有你的人生。」
我也很同意 Victor 說的,這也是我們開設這個 podcast 的宗旨之一,讓大家更了解 MBA 學生畢業後,如果少掉那些頭銜、名利,也曾經歷過一段又一段自我認識的過程。很開心這次有機會跟 Victor 聊天,也期待有天能帶著孩子們,一起去滑雪!
問題摘要
10:35 |管顧11年,加入現在公司的原因?
21:25 |策略長的工作職責是什麼?
43:40 |有沒有哪件事是曾經做過,現在再也不想做?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