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然後呢?」不僅是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名稱,更是平常與 MBA 校友交流時,常常聊到的話題。年底很多海外 MBA 校友、學生返台,會與我們聚聚,因此有了這集的特別節目。

上一集,我們讓10年前第一批帶的學生、Kellogg 校友 Mingdi,從她的角度來問一些我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像是 MBA 交往的經歷,夫妻一起共事,這一集,我們則討論了更多育兒及夫妻相處之道。

 

本集客座主持人

Mingdi 

學歷:Kellogg MBA Class of 2015

經歷:

P&G – 專案經理 

Boston Scientific – 行銷經理

現職:Danaher Corporation – 銷售經理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本集重點

1.夫妻真心話:那些讓對方感到驚喜的面向

我跟 Eric 既是夫妻、父母,又是同事,身上背負著多重角色,Mingdi 問我們有沒有哪些面向,是至今想到還是覺得帶來衝擊或驚喜的?我只能說,就像 podcast 封面照一樣,Eric 是個很有好奇心的人,每天有問不完的問題,「這樣的個性用在公司上很好,可是當我下班想擺爛時,又有人一直問我問題,雖然 Eric 都會說只是討論,沒有結論沒關係,可是我常常希望他直接給我 action item,不要討論這麼多。」

這就讓我想到3年多前我趁著生老三之前到澳洲找朋友玩,有天 Eric 打電話來,可能是剛跟兒子吵架,他開頭就說:「學校教的5個價值,兒子們一個都沒學到。」當時的我走在 casino,跟朋友正在逛街,他一句話就把我吸進黑洞、打到谷底,然後我還要硬撐著跟他討論,最後其實也不見得有答案,因為他只是想討論。 

Mingdi 聽完我的經歷也心有戚戚焉,我們的另一半都熱愛申論題,覺得討論很有趣,可是我們只想要快點交卷、拿到分數就可以結束。

Eric 認為討論是他能感受到親密感的過程,而他也覺得我從婚前到當媽媽後,依舊是以婚姻為重,「在有小孩的10年中,我們的優先順序一直很清楚,做什麼決定都會先顧好婚姻,再看看小孩怎麼樣,這點她很一致,也是我很感謝的事。」(來聽聽看其他 MBA couple 的磨合經歷:Podcast EP 20:MBA,然後呢?然後就成為個性互補的夫妻檔了!- CBS 校友 Sam & Sally(下集)

2.個性迥異的兩人,透過好好吵架,更理解對方

其實我跟 Eric 的個性天差地別,他常常覺得我怎麼可以這麼樂觀,總是看到事情的 silver lining,也進一步的影響了他多慮、比較負面的個性。他說:「我們在婚姻中學到很多溝通、和解、互相理解,其實多少會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但如果都認為家庭、婚姻很重要,事情是都可以解決的。」 

千萬別以為 Eric 這樣說,我們就都成天甜蜜蜜、不吵架,我們還是吵,但是會好好的吵,在過程中提出有建設性的回饋。Eric 和我常常跟朋友推薦一本書《愛之語》,書中將一個人感到愛的方式分成5大類,很建議大家去測看看自己需要哪一類的愛。

像是 Eric 知道,如果跟我吵架,買禮物送我沒什麼用,但是如果來抱抱我、跟我說話就沒事了。而 Eric 只要他在跟我說話時,我放下手機仔細聆聽、互動,對他來說就是充滿愛的展現,彼此了解這些要點後,吵架就比較容易講開。

因為我是快人快語型的,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 Eric 是感受情緒比較慢,會停留在一個情緒裡比較久的人,所以我也常常運用《史丹佛人際動力學》裡面的方法來溝通,大致上來說就是跟人溝通時,只能說自己的感覺,不能假設,與其跟對方說「你講這種話就是針對我」,不如改說「你講這些話可能只是想關心我,但是我聽起來有被指責的感覺。」不要只針對結果做討論,而是要拆解過程。 (推薦閱讀:史丹佛MBA最受歡迎課程-Touchy Feely:用真槍實彈的溝通練習,培育更有影響力領袖!

3.戲劇性的爭吵,確認兩人生第三胎的決心

常常有人問我們,兒子們都大了,怎麼還會想生第三胎?這也是段滿有趣的經歷,其實我一直有想要生第三胎的想法,儘管 Eric 說他沒有勇氣,又常常拿出生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的 excel 表給我看,我還是時不時拿再生一個孩子的問題問他。

有天晚上我已經在休息放空,Eric 又拿著公事找我討論,可能當時在工作上也有些挫折,所以我就崩潰的跟他吵架,還說出「我或許不是全天下最好的顧問,但我是全天下最好的媽媽」這種戲劇化的台詞,也就是在這時,Eric 才了解到,我不是為了玩小孩而想再生一個,而是我真的很愛小孩。

在這個階段,因為工作上的挫折,也讓我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重心有點放錯了,有時候我越想給學生更好的服務,還不見得能做到,反倒是心情放輕鬆、 心情好了,把挫折當動力,才能讓工作、家庭都更好。 

  1. 如果時光倒轉到 MBA 畢業後,我們會這樣選擇

我們聊了很多一路以來如何跌跌撞撞才走到現在的經歷,Mingdi 在最後也問我們,MBA 畢業至今已經10幾年,如果能重新選擇一次,我們會有什麼改變?

Eric 希望自己能在兩個工作上堅持久一點,才能累積更多經驗、學到更多,「可是如果要我拿現在的生活換,我大概也不想,這種東西很難說,所以我大概不會想要有什麼樣的改變。」

如果能重新選擇,我可能會希望自己在 MBA 畢業後,去GoogleAmazon 甚至是 MBB 這樣的公司待個一兩年,因為我畢業後都是待在小公司或創業,也會懷念跟菁英們一起合作討論,共同產出產品的過程。雖然我 MBA 前就是在 IBM 這種大公司,可是當時太資淺,比較沒有碰觸到決策核心的經驗。(延伸閱讀:工作兩年申請錄取美國TOP MBA!關於我申請Wharton MBA的故事

正因如此,我常常建議學生,新創雖然很紅,但是 MBA 畢業後要進新創比較容易,因為這類公司的門檻相對較低,不如先享用學校的招募資源,將目標著眼於門檻較高的大公司。

很開心有機會能讓學生來訪問我們,Mingdi 跟她先生真的是我們從申請 MBA 到成家立業,一直保持聯絡的朋友,也期待他們人生的下個章節,我們還能繼續這樣一起度過。

問題摘要

01:00 | 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角色,你們有沒有覺得對方的哪個面向,是帶給你衝擊、驚喜的?

15:58 | 吵架怎麼和好?

22:05 | 怎麼有勇氣生第三個小孩?

28:55 | MBA畢業10多年,現在回頭看,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次,會有什麼不同?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