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然後呢?」不僅是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名稱,更是平常與 MBA 校友交流時,常常聊到的話題。之前有聽眾想瞭解,MBA 畢業後,在家族企業工作是怎麼一回事?如果 MBA 夫妻檔各自有家族企業,又會怎麼發展呢?
這一集,我們要與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夫妻檔 Sam 及 Sally 聊聊,他們當初在 CBS 的收穫,以及在家族企業中工作的經驗談。
本集來賓
–
Sam
學歷:CBS MBA Class of 2011
經歷:家族企業(醫療領域)
現職:家族企業(醫療領域)
–
Sally
學歷:CBS MBA Class of 2011
經歷:
William Sonoma - Purchasing manager
Janie and Jack - Purchasing manager
現職:Heritage Bakery & Cafe 創辦人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
–
本集重點
- 都有家族企業的兩人,在 CBS 相遇了
早在2018年,就拜訪過 Sally的美式甜點店 Heritage Bakery & Cafe,當時對店中的肉桂捲印象深刻,也說好了下次要找我們的另一半一起出來吃飯,帶孩子 playdate。這次能找到同樣身為 MBA 夫妻檔的他們一起錄 podcast,真的有超多話題可以聊,也因此更認識他們了!(延伸閱讀:為愛返台開啟創業路 CBS MBA Sally:我賣的是一種美式甜點的回憶!)
從小就是小留學生的 Sally,在 CBS 認識了 Sam,畢業後為愛返台,承接了奶奶在漢口街的房子,老屋翻新後,一步步復刻記憶中美式甜點的記憶。Sally 的家族企業做的是石英震盪器,大多運用在手錶、電腦及衛星等物,由於家中兩個姐姐都在家族企業工作,因此 Sally 主要是運用 MBA 所學的投資知識,協助家族投資。
跟 Sally 不一樣,Sam 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念 MBA 之前就已經在運動、骨科復健相關的家族企業工作,之後在長輩的期待之下,來到CBS就讀。在紐約多元的環境,當然也曾受到同儕或環境影響,想著是不是要轉戰職涯跑道,他笑說:「本來打算挑戰看看管顧業,結果打電話回家跟爸爸聊聊這想法時,直接被拒絕了,所以畢業後還是回家族企業工作。」(推薦閱讀:家族企業二代,你超需要MBA人脈!哈佛家族企業社,培養財富再造的經營法則)
我這幾年也帶過不少有家族企業的學生,他們大多希望先到其他產業闖闖,累積更豐富的經驗後再回到家族企業,不過 Sam 這樣也有個好處,就是很早就立定志向,MBA 時期可以玩得更開心,Sally 笑說:「Sabina 沒錯,我那時還在找實習、練面試,Sam 就是會陪我一下,然後開始慫恿我出門去吃東西!」
- 加入另一半的家族企業,是個好主意嗎?
只要是有家族企業的夫妻檔,難免都會被問過這個問題-「是不是要加入另一半的家族企業,一起打拼?」Sam 表示,兩人確實討論過這個可能性,不過家族企業有長輩,相處、共事更需要注重人情,比較複雜,「而且 Sally 在國外長大,講話比較直接,跟很多台灣人不太一樣,我知道她的加入,可能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感情。」
Sally 笑著說:「我們討論過,如果我加入 Sam 的家族企業,可以幫他很多,但婚姻可能就會比較有問題。雖然最後沒有加入,但我們常常會一起討論、互相提供建議。」(來看看同樣是 MBA 夫妻檔的分享:Podcast EP9:MBA,然後呢? 然後夫妻就像我們一樣,想不開一起工作了!- MIT Sloan 校友 Bernard & Ross 校友 Youchi)
夫妻兩人對事情有共識以及如何規劃優先順序,真的很重要,因為 Eric 也曾在8、9年前邀請我加入他的家族企業,期間也確實遇到不少挑戰。最後我們以 MBA 的角度分析了不少策略、排序,決定自己出來創業,當然心中也會有複雜的情緒,畢竟從小受到各種栽培,就是希望能多幫忙家裡,走過這些再回頭看,其實都是很珍貴的學習經驗。
Sally 表示,念 MBA 的人就是比較 type A,所以比較常會在公事上展現出直接的那一面,她自己也是回到台灣開店後,經過各種磨合、學習,才找到一個平衡。
- 對人、對情緒低敏感的她,反而提供更客觀的意見
Sally 認為自己的個性對人、對情緒比較低敏感,常常無法察覺周遭的人的感受,「可是我對吃的、對服務非常敏感,只要一個東西不對味,我都吃得出來。」
另一半 Sam 則是相反,是比較會看人臉色的高敏感族群,「我以前沒這麼喜歡甜點,受到 Sally 影響,去外面吃甜點時,我們也會討論甜點的品質,這時我會看臉色講話,哈哈!所以我們是互補的!」
Sally 則補充分享,之前請 Sam 試吃3個檸檬塔,找出差異,「檸檬塔外型、成份都一樣,只有糖的來源不同而已,可是他都吃不出來。」拜託,不要說 Sam 分不出來,這個高難度的測驗,大概也只有同樣喜歡烹飪、烘培的 Eric 做得到。
Sam 接著說,其實 Sally 的低敏感,以及沒有加入他的家族企業,確實也幫了他不少,「我滿常跟 Sally 分享每天工作發生的事,我怎麼處理,如果今天我們都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可能會一起掉進很多細節裡,但今天她不在這個公司,會帶點距離、更客觀的看事,這樣也能將我從一些細節中拉出來。」
聽著 Sam 跟 Sally 的分享,也讓我回想到一開始是由我先做 MBA 申請顧問,Eric 有自己創業的公司,並時不時給我一些意見,最後決定接下智夢教育 CEO 一職,跟我一起在 MBA 申請的領域努力。(想知道我如何成為 MBA 申請顧問?別錯過這集 podcast – Podcast EP 17:MBA,然後呢?然後就從留學顧問變成投資人了!-Wharton 校友 Adam Cheng)
兩人一起在同個公司工作,當然有很多好處,像是工作時間更彈性、更好安排家庭時間,而我們也很努力的建立一些工作機制,避開夫妻共事可能會有的爭執,像是善用不同的溝通管道,如 Slack、Line 等。
下一集,我們將與 Sam 及 Sally 聊聊,以 MBA 專案的角度來看育兒、夫妻溝通,他們也會分享自己擔任 CBS 在台面試官的趣聞,千萬別錯過!
–
問題摘要
01:07 |自我介紹
06:15 |家族企業的規劃可能是送你們去念 MBA 後回來接班,你們是否曾在念 MBA 時改變過接班的想法?對家族企業有不同想法?
10:45|Sally 分享家族企業及開甜點店動機。
12:47|兩人的家族企業,是否曾邀過另一半加入?
21:07|Sally 自認是低敏感的人,這樣的個性有什麼優勢?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3ja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