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這場疫情,改變了很多事,對於 IESE Class of 2022 校友 Teresa 來說,更是改變了她的志向。(Teresa 的申請故事在此>>考試卡關、申請時程不斷延長 IESE MBA Teresa:要克服低潮,必須調整心態、相信自己的決定! )
Teresa 在2021年疫情期間,到非洲坦尚尼亞實習,看到許多當地人因為對 Covid 疫苗的猶豫或誤解而喪命或延誤注射,這震撼的經驗,促使她希望能進入公共衛生領域,做更有影響力的事。她跟我分享了畢業後這三年,是如何一路過關斬將,成為 Clinton Health Access Initiative 駐盧安達辦公室的一員。
見證人命因疫情流逝,興起加入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想法
Teresa 在 IESE 的第一年,做了兩份實習,先是幫德國醫療器材公司制定數個新市場策略,再到坦尚尼亞,為當地一個教育 NGO 訂定募資策略、發起組織第一個群眾募資,幫助改善當地教育狀況。Teresa 說:「2021年其實還在疫情期間,能到當地做實習已經很幸運,我是在歐洲打了兩劑 Covid-19 疫苗才出發,卻在當地看到很多人因為對疫苗有誤解,像是害怕疫苗的副作用,認為打了反而會沒命;或是認為送到非洲的疫苗,是西方世界的陰謀,將疫苗不良品傾銷到非洲等(聽起來可能很荒謬,但非洲一樣因為數位化、social media 充斥假新聞、假訊息,城鄉間的資訊落差更是巨大) ,這經驗非常震撼,也讓我開始想,自己如果要繼續待在健康醫療產業,我要去到產業鏈的哪一環?才是給到真正的影響力。」(同樣有非洲經驗的 IESE 校友也來過我們的 podcast 喔>>Podcast EP 11: MBA,然後呢?然後就展開大冒險了!-IESE 校友 Raymond Hsu)
於是 Teresa 在 MBA 第二年專注找醫療相關的工作,先是面試了各大藥廠的 MBA Program 卻沒得到理想結果,放眼望去 MBA 校友圈裡,也鮮少有人轉往公共衛生領域。於是她想,或許可以從管顧業下手,畢竟大家都說,待過管顧之後去哪都好轉,Teresa 笑說:「Sabina,我在 MBA 兩年沒想過要進管顧,也沒做過找管顧業工作的準備。當時花了一個月練 case,目標放在只以醫藥為主客戶的國際管顧公司,後來幸運錄取了 ZS Associates 顧問公司,就到倫敦當顧問了!」(推薦閱讀:2018台灣MBA高峰論壇》上課不該只有聽講,IESE用case method授課,培育全球視野人才!)
從管顧業裸辭,用盡所有人脈獲得現職
在倫敦一年半的顧問生活,Teresa 面對的客戶,確實都是來自醫療領域 (如藥廠、medtech firms),可是專案內容基本上還是商業策略、定價、go-to-market,「我的團隊 focus 在 digital customer experience,基本上就是協助製藥公司用 AI 工具跟醫生取得更好的溝通,做的東西很新奇,但老實說不是我最有興趣的事,因為這跟我原本進公司想做的 patient equity, patient access 有點遠。」
Teresa 一心想著自己在2021年非洲看到的問題,於是決定從管顧業裸辭,繼續留在倫敦,並用盡所有線上、線下的人脈,就是希望離自己的理想更近一步。(延伸閱讀:轉職之際對MBA價值產生質疑 ,IESE MBA Michael:MBA不見得是職涯加速器,而是帶給我更多選擇的機會!)
Teresa 細數當時她做的事,「因為 MBA 相對比較少人在做公共衛生的工作,所以我去了倫敦各知名大學的公共衛生研究所的研討會 ,也去了其他顧問公司的相關活動,加入 LBS 的醫療相關社團,跟 MBA 校友聯繫(不限 IESE,只要是有商業背景轉往 public health 或是反過來,都會 reach out)等等,每天瘋狂用 LinkedIn networking。平均每天都至少有1-2通 networking call,那段時間我至少和100個人聊過。」
皇天不負苦心人,Teresa 後來靠著20幾個人 networking 與推薦,在 Clinton Health Access Initiatives 面試了包含疫苗 Market Shaping、Service Delivery、冷鏈技術供應鏈等4個職位,最後加入 Global Vaccines Service Delivery,搬到盧安達。她目前負責的國家包含烏干達、喀麥隆、柬埔寨和印尼,工作內容是透過 country office,為各政府部門提供技術支援(主要是衛生部、但也不乏教育、財政、戶政),包含疫苗管理供應鏈、從國家到區域到鄉村各層級的交付運送、如何制定溝通傳播策略,以提升對疫苗接種的正面態度;或是從政策端下手,如何訂定法規讓女性或其他少數族群,能不被經濟、社會、性別偏見或宗教限制,而被剝奪或阻饒接種疫苗等等,這一切真的如 Teresa 所願,更接近現場。(還有她也有非洲經驗!從Nike轉戰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 Kellogg MBA Tina:在非洲工作,讓我發揮最直接的影響力!)
Clinton Health Access Initiative 隸屬於 Clinton Foundation,是由美國前總統 Clinton 在 2001 年所創立的非營利組織,起始於 HIV/AIDS 的倡議,如今旗下 program portfolio 包含不同疾病,包含傳染疾病、婦幼健康、Assistive technology、Climate and Health 等,業務範圍主要在非洲、東南亞、中國與中南美洲,守護世人健康。
薪資福利不比管顧業好,但看得到實際影響力
聽完 Teresa 畢業後的經歷,真的很為她開心,為了實習時看到的一個現象,如此辛苦的走到這一步。Teresa 說:「在管顧業當然也學到很多,只是以前做專案時會很難受,覺得這些大把大把的錢應該可以有更好的用途。加上我過往的工作經驗比較多是在甲方,對於顧問給了建議就走了,沒辦法看到策略落地這樣的事,心裡比較過不去,這也是我比較不適應管顧業的地方。」 (來聽聽 Wharton 校友從管顧業轉戰企業的心得>>Podcast EP 37:MBA,然後呢?然後就從管顧業轉戰 corporate了! -互聯網廣告策略長 Houfer Chen)
Teresa 接著說,但是在管顧業學到的技能,也幫助了她現在的工作,因為她的職責之一還包含當 country team 同事跟贊助者之間的橋樑,「我們最大的贊助者是比爾蓋茲基金會跟 GAVI 全球疫苗聯盟,我會彙整 country team 同事跟各國政府的相關機構首長交流、討論的狀況,與贊助者溝通,希望藉此影響政策、專案的設計。」
除了工作內容之外,其實我更好奇的是 Teresa 在非洲的日常生活,她說雖然現在的薪水可能是以前在倫敦當顧問的1/3,不過盧安達沒什麼休閒娛樂,加上她常常到其他國家出差,其實還真的沒什麼時間享受那些娛樂。
想想一個在台北工作,又到西班牙巴賽隆納讀書的女生,一路到了非洲,沒有娛樂生活還真難讓人想像!接著我又媽媽魂上身的問 Teresa,爸媽是不是支持她的工作選擇?她笑說:「還好 Clinton Foundation 算是個有聽過的名字,所以爸媽可以理解我的工作。一直以來對於我想做的事,他們都是全心支持,而且盧安達其實很安全,可以說是非洲最乾淨的國家,我又住在總統住的這一區,更加安全。」
對於未來,Teresa 表示,或許繼續在非營利組織,或者進入企業,幫助組織與政府聯手改善公共衛生,「我現在的同事,85%都是醫生,他們要不是覺得當醫生太累、或想做更多事,因此踏進公共衛生領域,所以要在硬知識上趕上他們門檻很高,但也看到我更好的發揮,像是在管顧和 MBA 所養成的 problem solving, stakeholder management, strategic thinking 等。既然我的初衷是想做有影響力的事,對於未來我也不設限,可以做疫苗、公共衛生,甚至回去做教育也很棒。」(延伸閱讀:從管顧業轉戰互聯網公司 Wharton MBA Houfer:MBA帶給我的影響力,讓職涯每一步都有跡可循!)
聽完 Teresa 的經歷,我覺得很震撼,因為我遇過太多人在 MBA 畢業後也想做些更有影響力的事,但是想跟行動還是有一大段距離,Teresa 笑說:「對啊 Sabina,這當中有很多取捨,也有很多犧牲,我不認為這是適合每個人的一條路。但是我自己的 life principle,一直是不做讓自己後悔的決定。也許,表面上看起來我的 title 沒有以前漂亮,或是做的事情光鮮亮麗,但人生畢竟是自己的,我不在乎別人覺得 MBA 畢業應該要去哪或是做什麼,而是專注在我可以用我的專長經歷做什麼。現在回想起來,當年申請 MBA 時寫的 career goal,跟我現在所處的地方、所做的事相比,當時的夢想實在太小了!」
很開心有機會聽到 Teresa 這麼精彩的分享,也期待她下次回來跟我喝一杯,聊聊更多在非洲看到的奇聞軼事!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或【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 】LinkedIn專頁
對申請美國Top 30大學有興趣?歡迎關注RocketAdmit網站、RocketAdmit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