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的酸甜苦辣

在校生的酸甜苦辣

Harvard MBA Yi-Chen’s Diary:哈佛領導課程的重頭戲來摟,一起角色扮演吧

聖母峰模擬遊戲是HBS領導課的重頭戲。五個人一組,共有領隊、醫生、環境學家、攝影師、馬拉松選手等角色,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得分目標。例:攝影師如果在第一營區停留一天照相,就可以多得一分。過程中不同關卡會有不同挑戰,包含天氣預測、氧氣桶數量計算、拯救高山症隊友等。在遊戲過程中全程錄影,並在結束後回顧影片、檢討團隊運作的有效性。幾點印象深刻的學習如下:

Harvard MBA Yi-Chen’s Diary:「人」才能帶領企業走出困境與解決歧視問題

Tessei提供日本新幹線的清潔服務,每次平均只有7分鐘清掃列車,一天平均清掃120-168輛列車。過去幾年利潤降低、士氣低落、清潔成效欠佳、工安事件頻傳,如果你是老闆會採取什麼行動?當我們都預期從營運的角度討論專業分工、人員編制以提升效率時,沒想到最後居然發現士氣和榮譽感是組織最大的問題!

Harvard MBA Chris:原來在新創公司實習,CP值可以這麼高

升上哈佛商學院二年級的Chris,暑假跑到了度假天堂- 泰國,想到泰國就想到陽光、沙灘、各式各樣精彩的show、越夜越high的生活,ㄟ但是Chris不是去泰國享受這些的,他是到泰國的一間新創公司- Rabbit Internet做暑期實習。Chris當時會接觸到Rabbit Internet是透過哈佛同學的介紹(所以人脈網絡真的很重要),Chris說:「我同學認識Rabbit Internet的CEO,所以我是直接跟CEO接觸,聊過幾次Skype之後我們彼此都覺得蠻投緣,加上我認為這間新創公司的業務範圍很廣,案子也都很有趣,所以決定暑期實習,到泰國去試試看。」

Harvard MBA Yi-Chen’s Diary:學習「溝通」,是哈佛最棒的課程

「如何真誠地和他人的想法與感受產生連結,激勵並啟發他人朝向預定的目標邁進」是這門課的學習目標。主要觀念是領導者和演員需要的特質很類似:在不同角色間切換自如、真誠並有效地表達、保持彈性但又完全沉浸在當下。

Harvard MBA Chris:到哈佛短短一年,卻讓我的想法徹底改變

我當年錄取華頓的時候,很高興地跑去跟我阿嬤說:「阿嬤阿嬤,我錄取華頓商學院了!」阿嬤回:「黑係蝦米?!哈佛嗎?」唉...阿嬤,不是哈佛,是跟哈佛一樣厲害的華頓啦(苦笑)。這是哈佛厲害的地方,一所連老人家都知道的名校,雖然我當年沒有上哈佛,但我很高興協助我的學生Chris進入這個殿堂。

Columbia MBA Fay’s Diary:努力三星期後,我的社交能力大躍進啦

今天上課的時候,Managerial Economics的教授用Net Present Value算給我們看。詳細的數字我就不說了,在沒有考慮Opportunity cost的情況下,MBA所帶來的Net Present Value是平均每年$3M。很高,高得嚇死人。我轉頭看著坐在我旁邊的同學說: 是人人都是CEO嗎?

Harvard MBA Yi-Chen’s Diary:謝謝同學,讓我認識真實的自己

從沒想過在HBS會有那麼多需要反思的時刻;但慢慢地,我開始能夠體會這些檢視過往、抽絲剝繭的過程,對我們會有多麼深層與長遠的意義。FIELD是HBS針對過去外界,對於HBS學生眾多關於不擅與人合作的批評而設計的課程。原以為只是單純在某個國家做個顧問專案顯示我們學以致用、團隊合作,沒想到第二堂課就讓我完全改觀:原來最重要的是認識真實的自己、相信脆弱的力量。

Columbia MBA Fay’s Life:以為自己是社交咖,但怎麼跟阿兜阿聊天那麼難

前陣子跟在Wharton的Glen聊天之後,寫了一篇【美國不是文化大熔爐,而是個大拼盤】,他正在為文化差異和數不完的社交活動而苦惱,現在在CBS的Fay也是,她不諱言自己也同樣面臨難解的社交問題,Fay:「崩潰呀!怎麼跟阿兜阿社交這麼難呢?我之前是業務,念MBA前還以為社交是自己的強項,但來到這裡,整個對話換成英文之後就不行了,話題實在很難接下去啦。」

Wharton MBA Glen’s Life:美國不是文化大熔爐,而是個大拼盤

時間過很快,當時還在如火如荼的討論、改essay,現在Glen已經在Wharton展開新生活,而且開學一個月了!開學以來,他除了上課更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參加social event,希望能透過大大小小的活動來認識更多同學,也很努力在適應這種隨時隨地和別人social的文化,Glen:「可是...前兩星期我真的好不適應,每天下了課之後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完去參加party,party結束都三更半夜了還要打起精神來看case,而且幾乎天天都這樣欸!」

Columbia MBA Fay’s Diary:終結社交失敗,我開始享受多元的交流

旅行的時候,diversity對我來說是體驗。去恆河要忍著髒污向下潛,在墨爾本一個人試著參加當地的旅行團,心裡存在的是亞洲的價值觀,但腳上走著的是不熟悉的土地,凡事都是新鮮,多元化對我來說是趣味的存在,所以我很喜歡在旅行中交朋友,擁抱各種異質性,享受短暫的衝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