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的酸甜苦辣

在校生的酸甜苦辣

Walmart實習體驗美國職場文化 Cornell Johnson MBA Amanda:公司就像個大家庭,讓我印象深刻! 

Cornell Johnson在校生Amanda認為,Walmart的文化很像大家庭,每個人都非常互助,也很注重個人的生活或職涯發展,「我的老闆時不時就會問我們需不需要協助,感覺得出來是發自內心的照顧實習生。而且公司內部有個政策,就是每18個月有升遷或轉組的機會,所以員工平行移動的彈性很大。

Ross MBA Leo:對有心想轉職的人而言,MBA是一大利器

正值中午的咖啡廳裡,坐滿了來用餐的客人,跟Leo約吃中飯的我提早到了,坐在位置上邊聽著旁邊的人哀號今年夏天實在是太熱,邊用眼睛搜尋Leo的身影,突然眼角瞄到一位穿著水藍色吊嘎、戴著太陽眼鏡的酷男朝我這走來:「哇,Sabina,我們好久不見了!」他是今年剛從Ross畢業的Leo,很愛健身、騎腳踏車,古銅色的肌膚配上muscle,摁女孩你們自己想像吧(只能說我老公Eric走不同路線)!
insead-effy-lean-networking-mindset

MBA 畢業後的職涯選擇 Insead MBA Effy:不管選哪個,都應該維持有意義的社交關係!

Insead 學生 Effy 在畢業前夕,約了我聊聊自己的 offer 及未來規劃,以及面對社交關係的心態。Effy 分享學校教授如何 networking 的課程,滿有趣的,因為 networking 就是 MBA 學生一直在做的事,我們還各自分享了如何維持有意義社交關係的例子,期待下次跟她喝一杯!

MBA社群不分國界!Fuqua MBA Stacey:國際學生的身分,讓我與他校MBA校友更有共鳴!

常聽到學生們用LinkedIn連結校友、找工作,想當初我念Wharton時,這些網路資源還沒這麼風行,所以我都告訴學生要好好利用這些唾手可得的資源。Stacey補充,MBA是個大社群,「我在LinkedIn也常遇到不同MBA校友,如果遇到同為國際學生的校友或在校生,會特別有共鳴,也從他們身上得到很多幫助。」

Harvard MBA Yi-Chen’s Diary:謝謝同學,讓我認識真實的自己

從沒想過在HBS會有那麼多需要反思的時刻;但慢慢地,我開始能夠體會這些檢視過往、抽絲剝繭的過程,對我們會有多麼深層與長遠的意義。FIELD是HBS針對過去外界,對於HBS學生眾多關於不擅與人合作的批評而設計的課程。原以為只是單純在某個國家做個顧問專案顯示我們學以致用、團隊合作,沒想到第二堂課就讓我完全改觀:原來最重要的是認識真實的自己、相信脆弱的力量。

在美國找工作好難?UCLA Anderson 提供的資源、同儕的支持,讓她們放膽去闖!

我常常跟學生說,選 MBA 除了看排名之外,校友網絡的凝聚力也很重要,除了大家最常聽到的 Ross、Kellogg 這些以「團結」出名的學校之外,最近我的學生 UCLA Anderson 的 Tiffany、Amy 也跟我分享,學校是如何幫助他們找到實習、正職,以及校友如何實質的展現支持。

北美就業市場旺 Duke Fuqua William:好好把握機會,在北美管顧業闖一闖!

從去年開始,學生紛紛跟我分享,因為北美就業市場的需求大,所以國際學生留在美國工作的機會很大,William 也說:「今年市場真的不錯,我們 Fuqua 這屆快兩百人投了管顧業實習,看目前報告有70、80人拿到 offer,沒拿到的會再投入其他產業的實習招募。」William 即將前往 BCG 達拉斯辦公室實習。

投資銀行職缺都在美國東部?UCLA Anderson MBA Isaac:學校因為地利之便,也是大銀行的重點目標!

學生以往如果要朝金融業發展,尤其是投資銀行部門(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簡稱 IBD),通常會選擇東岸的 MBA,不過這兩年有越來越多學生告訴我,西岸 MBA 對於金融業的發展也相當重視,所以我約了 UCLA Anderson 學生 Isaac 聊聊他找實習的經過。

Harvard MBA Chris:到哈佛短短一年,卻讓我的想法徹底改變

我當年錄取華頓的時候,很高興地跑去跟我阿嬤說:「阿嬤阿嬤,我錄取華頓商學院了!」阿嬤回:「黑係蝦米?!哈佛嗎?」唉...阿嬤,不是哈佛,是跟哈佛一樣厲害的華頓啦(苦笑)。這是哈佛厲害的地方,一所連老人家都知道的名校,雖然我當年沒有上哈佛,但我很高興協助我的學生Chris進入這個殿堂。

在印度賣美白乳液、說服年輕人抽煙…哈佛商學院學生分析:「這是一場災難!」

作為行銷人,我們永遠想要創造需求、賣更多產品,但我們應該勇敢選擇「只為我們相信可以創造價值的產品做行銷」,例如:同學在印度賣美白乳液時,覺得相當不能接受這樣扭曲的價值觀;教授拒絕幫香菸公司做行銷,因為不能接受說服年輕人抽更多菸。沒有一致的價值體系,行銷將會成為行銷人和目標客群的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