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 A2GMAT 邀請,在4月舉辦了第一場錄取生分享會後,有不少人都敲碗希望能再聽到更多分享,於是我和智夢教育 CEO、Wharton 校友(人稱面試大魔王)Eric,趁著學生即將飛出國準備開學之際,邀請他們來分享申請的經歷,一樣將分享會精華節錄在這篇文章中。
與會學生背景簡介:
Sheila:BCG 顧問,錄取 Wharton, MIT Sloan , Berkeley Haas
Bill:家族企業產品開發經理,錄取 Ross
Catherine:Sisley Paris 電商經理,錄取 Yale SOM, Duke Fuqua
Robbin:AstraZeneca Taiwan 臨床試驗專員,錄取 Duke Fuqua
–
跨領域申請 MBA,申請初期花時間摸索
這場錄取生分享會,同樣邀請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們分享。其中來自醫療產業的 Robbin,提到自己在申請的3年前就曾跟我聊過天,當時對 MBA 還沒有太多的理解,加上領域實在太不同,一心抱著可能會被「勸退」的心情,沒想到我竟然跟她說醫療產業也可以挑戰 MBA,也讓她就此走上申請之路。(延伸閱讀:從管顧業走進醫療業》活用MBA所學,達成人生不同階段的職涯目標)
其實我對 Robbin 最有印象的部份是,她在一開始修改履歷時就有些卡關,寄來的履歷裡洋洋灑灑寫了十幾個充滿術語、藥名的職涯成就。我除了滿頭問號之外,也趕緊跟她討論,並告訴她一個簡單的指標-「那些你家人看/聽不懂的成就,就不要寫在履歷上」,雖然學校的招生委員 Adcom 來自各行各業,但太多學術名詞,會讓他們看得很累甚至看不懂。
印象很深刻的還有,Robbin 來參加「跟姐喝一杯」活動時,我鼓勵她和不同產業的戰友聊天,Robbin 回憶起來也說:「Sabina,喝一杯活動對我幫助很大,我和妳在討論履歷的種種卡關,原因在於我講太多產業的專有名詞,而我聽到戰友們,各自分享他們的工作職責時,有聽不懂的就問,久了,我自己也能理解,為什麼我講的專有名詞,產業以外的人聽不懂,進而學習,和不同產業的人好好聊天!」
我跟 Robbin 就這樣從履歷開始調整,慢慢讓她理解商學院思維,討論她在不同的專案中做出什麼貢獻、影響力,了解自己的亮點。如果在履歷、推薦信中有很多實例、數據,essay 就是用來說明 why 的大好機會,透過這樣的練習,也逐漸為之後的面試備戰。
其實一般人對很多熱門行業(如管顧、金融、科技業等)都有基本認識,不過家族企業跟上班族不太一樣,有更多機會能夠從公司高層的角度去看事,所以我跟 Bill 也花了一些時間討論 essay 的切入角度。
Bill 表示,一開始寫履歷,覺得很多職位的變動都是理所當然,大家都會懂,「不過像我從業務轉到產品開發這塊,就被 Eric 挑戰,以及職涯目標被問到『為什麼畢業後不回家上班就好?』,老實說我自己沒想過這題,結果實際面試也被問到,很慶幸 Eric 有提前問我,給了我很多不同角度的觀點。」(這集 podcast 有 MBA 畢業後回來接家族企業的校友分享:Podcast EP 19:MBA,然後呢?然後就把家族企業發揚光大了!- CBS 校友 Sam & Sally(上集))
不只成就,更要熱情:選擇最能展現個人的 Essay 題材
從學生們的分享當中,就不難看出選 essay 題材的重要,尤其是現在的學生都很優秀,大多不缺乏看得出成就的題材,但重點在於-這個題材是否能彰顯你的個人特質?讓學校看到你的技能?(推薦閱讀:申請 MBA 前,先找到屬於你的熱情吧!)
我覺得很開心的是,學生都能透過這段寫 essay 的歷程,沉澱自我,並把自己除了工作以外的有趣面向,跟未來的商學院分享。像是 Bill 忘不了第一次看到自家產品在美國 Target 等知名超市上架,且有人在貨架前了解產品的悸動;Robbin 雖然在醫療產業,但入行前一天還跑去參加日月潭泳渡;Catherine 在正職之餘,是個綽號叫「肉包」的直播主,而且很懂得愛自己;Sheila 熱愛獨旅、住青旅,還在泰國山區獨旅時,幫助當地少數民族行銷手作小物。
這些有熱情的事,才是我跟學生討論得很來勁的地方,因此比起職涯最好的成就,我會建議大家選有熱情的題材來寫,這樣一來不只 essay 有個人亮點,也能在面試講得好(因為是自己熱愛的事)。
不過如果這個有熱情的題材成效不夠彰顯時,我也會建議學生融合另一個題材一起寫,最怕遇到那種別人建議寫什麼題材、猜學校喜歡什麼題材的學生,因為很明顯的,他不知道選擇題材背後的真諦。
我也會遇到自己的核心價值很清楚,但選擇的題材卻有點出入的狀況,像我今年錄取史丹佛的學生,喜歡連結不同人做事,享受那種1+1大而2的成就感,但他最初寫進 essay 的故事卻跟這個價值沒有太大關係,也因此我的工作就是要幫他釐清怎麼講故事、怎麼切入。(推薦閱讀:Essay除了突顯自我優勢,還能怎麼寫?CBS MBA Allen:心中有讀者,才能寫出別人看得懂的Essay!)
反過來說,也有學生知道自己做得最好的專案是哪些,但講不出他的核心價值及所擁有的技能,這個也是要再多加引導、討論。總之陪著學生寫 essay 的過程,就是不斷的腦力激盪及討論,而我做顧問13年了,還是很享受這個過程。
面試不一定決定你是否錄取,但可以看出要刷掉哪些人
接著我們聊到面試的準備,學生們紛紛提到當初多害怕 Eric 這位面試大魔王,最後發現他其實人很好,還被線上參與的同學們笑說「今天是 Eric 的洗白大會嗎?」
Sheila 笑說,當初就是耳聞跟 Eric 練面試有點可怕,所以做足準備還寫了稿子,但一時之間背不起來,還問 Eric 是不是能讓她看一下稿子,「沒想到 Eric 回我,『我會問到你沒辦法看稿,所以建議你直接講出答案』,我記得他當下還問了我最近看了哪本書、有哪些 take away?這種我沒想過的題目,而我也給了回答,所以不要害怕英文能力或太緊張邏輯不好,面試就是要勇敢講出來。」(延伸閱讀:2024錄取生分享會》MBA 面試成功的關鍵:時時保持好奇心!)
Sheila 表示,經歷了模擬面試,她最深的感觸就是要相信自己講的東西,因為有時 Adcom 面試這麼多人,不一定留心聽你講的所有話,這時如果講話有自信,就先贏一半,「就像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句分享:MBA 面試不一定決定你是否錄取,但可以看出要刷掉哪些人,像是背稿念的就一定不行。」
Eric 說,真心建議大家越早練面試越好,因為如果在寫 essay 期間就開始一邊練習面試,他就可以放心的給更多建議,學生也可以在寫 essay 階段就將所有題材融會貫通。
Eric 回想,這兩年在練面試的過程中,有時也會碰到學生練到挫折之處,開始思考要不要改個更容易解釋的職涯目標,「但是你真心想做的事,才是你最有熱情的事。所以不是要回頭改職涯目標,而是要找到方法,講出你想做的事。我覺得學生跟我來回練個幾次,應該有辦法找到可以讓面試官聽得懂的表達方法,而且同時凸顯你的優點、人格特質。」(推薦閱讀:2024錄取生分享會》MBA 面試不是要討對方喜歡,學習用精準語言,表達「我是誰」!)
針對有很多素材可以分享的申請者,在面試時如何聚焦也是個課題,Eric 常常會要學生想像,在每個 behaviroal questions 中的回答,要怎麼講,才能讓對方在腦中「植入」你的特質,而不是直接講出「我是個好的領袖、且很有同理心」這樣的字眼。這些重點現在講的簡單,不過該如何準備,就是要有策略。
Eric 最後給的面試建議也跟「氣場」有關,如果能拿到面試邀請,就表示學校看過你的資料,覺得你很適合,但學校不可能收每個合格的人,所以面試是另一個篩選機制。要把面試用來精準傳達「你是誰」,別一直想著討好對方。
很開心在這場錄取生分享會,聽到學生在申請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也期待他們能將這樣的經驗傳承下去,並在之後的 MBA 生活中充實順利。
常見問題 FAQ
Q1:醫療產業適合申請 MBA 嗎?有哪些成功案例?
A:絕對可以!例如 Robbin 就是來自 AstraZeneca Taiwan 的臨床試驗專員,成功錄取 Duke Fuqua。(延伸閱讀:醫學背景申請MBA,經歷遭到挑戰?Duke Fuqua MBA Renee:勇敢踏出舒適圈,相信自己也有好故事!)
Q2:如果來自家族企業,申請 MBA 要注意什麼?
A:家族企業跟上班族不太一樣,有更多機會能夠從公司高層的角度去看事,因此 Essay 角度跟選校都要再更仔細的討論,Bill 的經驗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延伸閱讀:家族企業二代,你超需要MBA人脈!哈佛家族企業社,培養財富再造的經營法則)
Q3:面試很容易緊張,有什麼準備技巧?
A:MBA 面試重點在於架構與真誠表達,要相信自己講的東西,帶著熱誠與面試官分享。智夢教育 CEO、Wharton 校友 Eric 每年都要陪學生做超過百次的模擬面試,深知系統性的練習對學生幫助最大。(延伸閱讀:面對 MBA 面試:相信自己,You are good enough!)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或【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 】LinkedIn專頁
對申請美國Top 30大學有興趣?歡迎關注RocketAdmit網站、RocketAdmit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