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Sharon Shih
攤開Houfer的學經歷,台大管理學院畢業即進入頂尖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後至全美排名第一的華頓商學院Wharton求學,曾在矽谷工作,亦曾加入台灣新創公司,現在於中國騰訊擔任智慧零售總監一職。
在這行雲流水、漂亮履歷背後,很多人一定以為這是精心設計出來的人生,然而Houfer卻說:「在很年輕時,人事物不經意地發生,才漸漸塑造出我未來的方向。」
而所謂的「不經意」,真有那麼天註定嗎?
其實不是的。Houfer自白人生沒遇過很爆炸性的轉折點,並沒有哪天撞上一個機遇,從此立下志業的時刻。相反的,他一直改變人生規劃,在還很不清楚想要什麼時,鞭策自己大量接觸(Exposure),所以在大四時有意識地去認識很多優秀的學長姊,LEAP workshop的創辦人之一Sabina,也是在剛申請上Wharton的時候,認識Houfer;因此,奠定了Houfer對頂尖MBA的認識,同時也參與許多國際性活動,和來自歐美、日本的年輕人當朋友。
自覺地與身邊優秀的人才相處、學習
「這些舉動,在那當下都感覺不出衝擊,但其實我一直默默從優秀者身上學習,對於職涯發展,也開始有比較深入的思考。」Houfer說。
比如說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選一條容易想像的路?還是有挑戰性但未來不明確的呢?Houfer當時選擇進入顧問業,而不是投資銀行。他在意的依舊是”Exposure”。
「顧問業能提供比投資銀行更廣的接觸機會,藉由專案,我可以學習到不同領域的知識跟概念,而這是專注在金融領域的投行無法供給的。此外,當時我認為中國是一個潛力股,而要進到那個市場,在當時的環境下台商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但這條路太單薄了,很快就將視野鎖定在國際供應鏈的一環,經手的也只是運營。而顧問業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讓我能Top-down的綜觀整個環境跟產業,也能由經營者的角度去思考策略跟佈局。」Houfer解釋到。(推薦閱讀:從管顧業轉戰互聯網公司 Wharton MBA Houfer:MBA帶給我的影響力,讓職涯每一步都有跡可循!)
財金系進入管顧業,非典型的獲得
2007全球金融危機,促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體之一,當時國際大企業意識到多點市場競爭(Multimarket competition,MMC)必須將中國視為重要據點,而一窩蜂擬定策略。
而麥肯錫工作,恰好迎上這波潮流,也為Houfer提供豐富的中國經驗及視野,然而,Houfer仍想追求不一樣的Exposure,因此前往Wharton讀MBA,亦在矽谷工作,也見證2013年至2015年美國互聯網及共享經濟發展的盛世。
然而,在充分經歷過美國與中國的環境之後,下一步落腳何處呢?他決定回熟悉的亞洲發展,而且這一次,他決定在互聯網深耕,並決心找一個實業和互聯網結合。
回亞洲後,Houfer重返麥肯錫,經手過幾個案子確立自己喜歡互聯網為主、零售為輔的行業。而大環境背景是2010年至2015年國際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潮進潮退,轉為中國本土力量崛起,再加上國家政策保護,而內需市場也夠大的狀態下,一改中國原以外銷市場過半而撐起的經濟,變成獨立且國內蓬勃發展。「互聯網」也在2015年成為最火的議題。(同場加映:中國企業新職能-內部創新,Harvard MBA Leslie說:很適合MBA挑戰!)
進入騰訊擔任智慧零售總監
Houfer特別跟我們分享對於智慧零售(或阿里巴巴稱之為「新零售」)、OMO(Online-Merge-Offline,線上與線下融合)的觀點。中國有比較特殊的環境背景,支付系統作得好,也帶動不一樣的消費模式。
過去中國巨頭仍在作很多嘗試,無論是線上統一平台、「小程序」電商(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程式),或者社交電商(如微信官方周邊店WeStore),都常是為消費者創造更快更好的消費體驗,而新一波的智慧零售,就是企圖將線上電商跟線下門市作數字化管理。這種風潮不僅掃到知名如騰訊、阿里巴巴,連消費者認定的精品及快速消費性商品都跟進。
當然對於某些較保守的產業,這樣的演進勢必有些阻礙,但得益於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冠狀病毒的疫情,人們不外出消費,轉為擁抱電商,這也加速企業內部,對於銷售模式的轉變。
中國市場有它的獨特性,變化一日千里,即便是疫情蔓延,也較歐美有更快的因應之道,因此現在進行式是許多新零售仍在實驗中,一年後成功與失敗,都能分析出其道理。而Houfer再次見證改變,並期許能從中學習,日後能複製而應用在東南亞或歐美市場。
給台灣年輕人的建議及期許
對於這一連串的不經意、天時機遇,Houfer除了跟我們分享故事,也對於台灣的Young Talent,給予分析跟建議。
雖說這波中國疫情會帶來局勢改變,但就他觀察,並沒有大批人才跟產業從中國出逃的現象,大多都還是觀望,因此中國依然是重要發展區,但不排除東南亞會是下一波新興市場。
對於有至於來中國發展的年輕人,「中國經驗」會是一個關鍵,尤其是商業這些必須真的懂中國、夠有落地感的工作,相對的,非商科比如理工,就是台灣的強項,尤其是工程師、資料科學家這些講硬實力的,較能跨越文化Gap。(延伸閱讀:中國企業高速成長,開高薪搶人 Kellogg MBA Shawn:先評估優缺點,再投入工作才正確!)
而年輕人又如何彌補「缺乏大陸經驗跟在地優勢」的弱點呢?
Houfer提供兩個建議:一是展現不一樣的優勢。台灣人的視野比較廣,許多人也擁有留美或其他國家歷練,因此對於中國公司而言,能從不同角度著手來解決大陸的問題。二是即便沒在大陸市場實際歷練過,也必須花間心思觀察中國,培養敏感度。
舉個例子來說,這幾年大熱的Fintech落在中國,平心而論,支付系統作得好,但相對的理財商品規劃是弱項,極缺乏人才,這對於台灣或者香港人就是很好的機會,因此重點不是你的弱項,而是你怎麼為對方帶來不一樣的價值。(推薦閱讀:2019台灣MBA高峰論壇》Wharton讓金融能力成為血液,搭配豐富資源多元發展!)
台灣人的優點是跟大陸使用共同語言,文化較容易轉換,而早期一波台灣人也在中國企業上位了,大多很願意一個拉一個給機會,建議有意到中國發展的年輕人,掌握自己的優勢,抓住每一個機會。
■對Houfer的訪談意猶未盡嗎?在3/22的LEAP workshop,Houfer會跟我們分享騰訊公司文化,以及騰訊v.s大陸互聯網公司的分析,以及他在中國現場直擊互聯網、智慧零售的變遷及試驗,點此報名活動!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或【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 】LinkedIn專頁
對申請美國Top 30大學有興趣?歡迎關注RocketAdmit網站、RocketAdmit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