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然後呢?」不僅是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名稱,更是平常與 MBA 校友交流時,常常聊到的話題。從管顧業走進企業,是不少校友理想的職涯路線,但要怎麼活用所學、適應不同的職場環境,也是很多人在意的課題。
這一集,我們與 Chicago Booth 校友、Amer Sports 策略長 Victor 聊聊,在BCG 待了11年所獲得的經歷,如何幫助他轉型到運動產業,以及他形容的「闖關打怪」到底是什麼?一起來閱讀及聆聽。
本集來賓
Victor Chen
–
學歷:
Chicago Booth MBA Class of 2008
政治大學 新聞系
經歷: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 Partner and Associate Director
GolinHarris – Director
現職:Amer Sports 策略長
重點摘要
擔任顧問超過10年,轉戰企業感受到差異
Victor 從 Chicago Booth 畢業後,便加入 BCG,一待就是11年,直到2020年疫情期間,決定投入他熱愛的運動產業,成為 Amer Sports 策略長。Amer Sports 在2018年被安踏體育財團收購,旗下品牌有始祖鳥、Salomon、Wilson 等知名品牌,並於2024年掛牌上市。
Victor 帶著豐富的管顧業經歷,來到企業,也曾遇過同事詢問,在 BCG 的11年經歷代表著什麼?「我會說在 BCG 的至少10年中,一年要跟不同客戶公司的董事會開個5次會、匯報,見過各式各樣背景的人,知道各行業的大牛是如何討論事情,決策時的考量及背景,是很難得的經驗。」
Victor 說:「大部份企業的管理階層,一年大概就只出席一次董事會,而顧問有很多機會參與不同公司的重要決策,對我來說,顧問生活建立起的視野、做艱難決定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學習。」(同樣從管顧業轉戰其他企業的,還有 Ross 校友 Youchi –>Podcast EP 41:MBA,然後呢?然後就從管顧到新創到傳產了! -山林水環境工程董事長 Youchi Kuo(上))
當身邊都是怪物,從不自在到自在的歷程
Victor 說的是見過世面,跟我這幾年一直在提的「氣場」很像,就像 Kellogg 學姊 Rose Tsou 鄒開蓮先前接受我的專訪時曾說,「MBA 畢業後,覺得自己就像無敵鐵金剛」,儘管中途難免有些「冒牌者症候群」的感覺,但關關難過關關過,你會知道自己充滿不同可能,也學到那種自在放鬆的態度。
Victor 形容自己從念 MBA,到進入 MBB,大家感覺他是進入名門,「可是每次進入名門,我都會覺得『哇!好多怪物喔!』」他記得有個同學是勝利中的勝利組,家世好,念完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後,又跑來念 MBA,同時又是個馬術高超,出現在時尚雜誌也不違和的女生。
Victor 接著說:「不過在這些怪物之間久了,你會看到這些人的自信、談吐,久而久之淺移默化,你自然就會有那個樣子。」所以見世面是件很有趣的事,當視野寬闊起來,對事情就會有不同的反應及思考方向,而他也很感謝每段歷程帶來的不同歷練,讓他成為今天的自己。
雖然 Victor 現在講的輕鬆,但「打怪」的每個關卡,其實都是從不自在走到自在的歷程。他回憶進 BCG 的那年,正好遇上擴編,「如果照正常遴選,我應該進不了這個窄門」(Victor 太謙虛了!能在 BCG 待11年想必是要有一定的能力呀!)不過 Victor 也是在進入管顧業後,看到每個人的各種不自在,工作久了以後,過去的光環不再那麼重要,而是專注學習,把最好一面表現出來。(推薦閱讀:2018台灣MBA高峰論壇》受台灣教育的你想申請海外MBA,需要加強這些能力!)
人生就像馬拉松,別太糾結短視
每年都有 MBA 畢業兩三年、在管顧業工作的學生找我聊天時,跟我談到職涯的下一步及猶豫,我也把這個難題拿來跟管顧經驗豐富的 Victor 討論,他認為 MBA 畢業生常常有很好的分析頭腦,但也會過度分析,「人生是場馬拉松,別糾結在短期一、兩年的視野,先想想自己五、十年後要過什麼樣的日子?要過這樣的日子,有哪些路徑可以達成?」
任職於運動產業的 Victor,以運動選手為例,認為他們之所以能交出好表現,是因為他們擁有自由自在的心態,「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別人,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好,這樣就好了,不用常常跟他人比較。」 (推薦閱讀:MBA真的不適合我!停止懷疑自己,你需要先學會「不與他人比較」)
Victor 也分享了他近年會給後輩的轉職建議,在職涯選擇上,可以用3個維度來思考並分配比重:
- Sense of Achievement:每個人對成就感的定義不同,這個成就感比較像肩膀上的徽章,有人希望有華麗的職稱,有人想要薪資福利好。
- Work-life balance:每個人的優先順序不同,思考讓你舒服、開心的順序,就算別人感受不到也沒關係。
- 影響力:這是職涯晚期才比較有感受的事,跟成就感不同,影響力比較是內在有意義的給予,是即使他人不知道是你做的,你有能力給予,就是影響力。
聽完 Victor 分享的這3點,我也想想自己邁入第13年的 MBA 申請顧問職涯,好像能把這3點融合在一起。一來是,我能夠幫助學生們錄取理想學校,看著他們發光發熱,這些影響力灌溉了我,也成為我的成就感,而自己創業的我,也能在公事及生活上取得平衡,真的很感恩。
Victor 說,能把這3點合在一起很幸運,不過人生不同階段也會對這3點有不同的調整,「我年輕時覺得需要多一點成就感,但是那種成就感的邊際效益會遞減,我看過很多有錢人真的沒有比較開心,他們的愁眉苦臉,比任何人都苦。」(延伸閱讀:這輩子不該只重名利,MBA開課教你找到人生最重要的價值)
Victor 舉例,有天同事問他,面對價值200萬美元的法拉利,或2萬美元的頂級競賽公路車,會怎麼選擇?他笑說:「我會選公路車,因為腳踏車的速度感、爽感更貼近真實!但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不要活在自己的度量衡中,在時間的長河裡,忠於自己還是最重要的。」
Victor 在這一集跟我聊了好多在 MBA、管顧業的經歷,以及他的轉職建議;下一集,他會聊聊自己在 Amer Sports 的工作,還有一個神秘嘉賓也會加入,敬請期待!
問題摘要
02:30|在 BCG 工作11年的心路歷程?
07:00|當初如何選擇在美國工作或回亞洲?
25:00|如何給 MBA 畢業兩三年、想要轉職卻有點猶豫的人一些建議?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或【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 】LinkedIn專頁
對申請美國Top 30大學有興趣?歡迎關注RocketAdmit網站、RocketAdmit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