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Podcast EP10:MBA,然後呢?然後 working mom 就出書了!-MIT Sloan 校友 Jossy Lee

找到一份喜歡,而且能運用自我優勢的工作,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但是當我們成為職場父母後,如何在工作、家庭間取得平衡,讓下一代瞭解我們對工作的熱情?投身教育產業的 MIT Sloan 校友 Jossy,將談談她如何善用自我優勢的經歷,還有最近跟團隊籌辦新學校、又推出繪本-Mommy Goes To Work 的生活。

問自己五個問題,搞清楚可以申請到什麼樣的MBA?

假設你決定今年要申請 MBA 了,你有了幾年工作經驗,考了一次的 GMAT,正在前往大家說的 700 分的路上,把大學成績單翻出來,發現 GPA 有點低,整理從以前到現在做過的課外活動,好像有點少,目前有一些工作機會,要不要現在轉換跑道?這些問題,都是為了一件事。

如何用 essay 表達過往工作精華?CBS MBA Hugo:學會精簡表達是第一步!

Hugo 一開始的 essay 寫滿了專有名詞,而且艱澀的工作內容讓他很難用一兩句話精簡、講出重點。不過我這幾年陪伴很多金融業的學生申請 MBA,身邊也很多在金融業工作的 MBA 校友,所以我覺得重點是要幫助 Hugo 講出做這些專案的精神,而不是專案的細節。

我該今年申請MBA還是明年再申請?先搞清楚這四種情況大不同

如果你正在轉換跑道,手上有一些新的工作機會,那你要考慮的或許是,這個新的機會會不會讓你申請上 top MBA 的機率大大增加?例如你從一個較小的公司跳到國際知名的公司,如果今年申請,你的新公司資歷還不到半年,今年申請會不會加不到分?我覺得如果你的產業、function是一樣的,你就可以今年申請,因為你到另一家公司,不會需要一段時間上手,反之,如果你換了產業或 function(例如本來作行銷,現在做財務),那你應該累積一定的經驗再申請,才有辦法「用」到這個新資歷帶來的加分。

申請過程經歷許多自我懷疑  Kellogg MBA Yvonne:如果不是申請MBA,我沒有機會更認識自己!

Kellogg Yvonne 在與我討論她眾多經歷的過程中,就逐漸發現自己的亮點,她表示:「如果沒有申請 MBA,我不會發現自己過去的每個職業選擇,其實都有跡可循。像是我對食物有種莫名的熱情,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是遇到的工作機會影響了職涯選擇,反過頭來看,比較像是我對食物的熱情,影響了職業選擇。」

Podcast EP9:MBA,然後呢? 然後夫妻就像我們一樣,想不開一起工作了!- MIT Sloan 校友 Bernard & Ross 校友 Youchi

我們認識不少 MBA 夫妻檔,可是兩個 MBA 校友當夫妻是一回事,在一起工作又是不同的狀況。這一集,我們找來跟我們一樣,選擇一起創業、工作,同樣在ALPHA Camp 任職的 MIT Sloan 校友Bernard及 Ross 校友 Youchi,聊聊夫妻當年認識的過程及創業的甘苦,一起來聽他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