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國際經驗不足,想申請頂尖MBA一定要做到這4件事

幾乎每間top MBA都重視申請者是否曾經有國際經驗,如果你有,恭喜你!不論是M7或是歐洲、亞洲的頂尖商學院,豐富的國際經驗,絕對會讓你有機會在成千上萬份的申請資料中脫穎而出。我曾經申請上哈佛、華頓的學生,很少是沒有任何國際經驗的,尤其如果是土生土長,大學也在台灣念書的學生,那工作後多半要有國際經驗,才有機會申請上最頂尖的商學院。

MBA essay 亮點怎麼找?重點在找出自己的「獨特性」

如果要說一件寫essay裡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找出自己的獨特性,我知道你想翻白眼,因為說很簡單,到底怎麼找獨特性 (uniqueness)呢?你會想「我就是一般大學畢業,進入大家都會進入的科技公司,做大家都差不多的專案經理或者行銷、工程師,我算是有領導過一些專案,算是一個不錯的團隊中的一員,但是這不是大家都一樣嗎?」如果說不出一個找獨特性的方法,我這個顧問也白當了,當然,如果給我更多時間,和大家一個一個聊,我更能找到那個你故事裡的「亮點」,但還是有一些方法,我是可以分享的。
wharton-alum-cedric-intel-work-life-balance

推動專案遭遇兩難 Wharton MBA Cedric:朝目標前進的路上,有時候你要退兩步,才能往前一步!

要在大公司推動專案,一定需要多方支援,尤其是在組織較扁平的企業,如何讓其他部門願意將你的專案當成他們也能受益且願意投入的事,並不是這麼簡單。Wharton校友Cedric分享,他必須先挖掘別人的需求,再看看如何同時照顧到自己跟別人的需求,「中間一定有很多妥協,有時為了要往前一步,你可能得先退後兩步。」

HBS 2019-20 Essay Analysis 哈佛商學院

HBS今年的essay題目,一樣是一篇essay,沒有字數限制。這幾年,我們看到各行各業的學生錄取HBS,顯示學校對不同產業菁英的重視之外,也相當看重具備創業經驗或新創公司經驗的申請者,在2018-19申請年度,我們曾協助托福成績不到學校最低標準(109分)的學生申請到HBS,他就是來自新創公司。

「MBA各國學生都有,為什麼大多在讀美國case?」Ross MBA Christina:美國同學的反饋,讓我感受強大的包容力!

Ross向來以團結而出名,在校生Christina分享,不只台灣學生樂於互助,美國學生也展現極大的包容力,建議教授能在課堂中加入美國以外的企業case,Christina說:「其實這個同學從小到大都在美國,未來工作也可能在美國,念不念其他國家公司的case根本沒差,可是他願意替國際學生著想,我覺得很難得!」

離開令人稱羨的NBA工作,下一步怎麼走?CBS MBA Jessica:同學的職涯經歷給了我很大啟發!

MBA是能幫助你未來職涯的管道之一,但不是唯一解答,MBA後第一份工作也不是職涯終站;其實很多MBA學生畢業後,花了幾年時間在職場探索自我,最後才開始瞭解自己在乎的是什麼,也都是好的經驗。就像CBS校友Jessica在經歷工作轉換時,有機會停下腳步思考未來,並看看同學的發展,也因為這樣的轉折而讓職涯路更踏實。

2018-2019申請回顧:錄取M7學生不斷增加,想獲得頂尖商學院青睞?面試準備無比重要!

MBA面試有些是讓Adcom飛到世界各地面試申請者(如Harvard、MIT),也有些是請當地校友協助面試。而過去兩年,Harvard 、MIT這兩個面試成本高的學校,都邀請比以往更多的亞洲學生參加面試,可見面試在申請過程的重要性。也因此我們這兩年投入更多心力協助學生提前準備面試,希望幫助更多學生站上世界舞台!

著重科技業發展 Wharton MBA Alfred & Ariel:Wharton San Francisco逐漸壯大,申請到美西的機會更多! 

Wharton的資源遍布美國東西岸,在校生Ariel跟Alfred也與我分享第一手消息表示,「從我們這屆開始,明顯感覺學校變得更重視Semester in San Francisco,以前只有二上這個學期可以申請去SSF,現在從一下到二下三個學期都可以申請,也沒有以前聽說的困難,機會變更多。」

轉職之際對MBA價值產生質疑 ,IESE MBA Michael:MBA不見得是職涯加速器,而是帶給我更多選擇的機會!

在轉職的十字路口,IESE校友Michael開始質疑MBA價值,直到有次跟朋友聊時,聊到有個員工離職後,到非洲做政策研究,還需要和國際法庭交手,「當下聽到覺得很興奮,後來也看到妳寫一個Kellogg畢業校友在非洲工作;這不是每個人生活中會碰到的事,我也因此瞭解,MBA的真正價值在於能讓我們擁有更多選擇。」

夢想不該受到限制 INSEAD MBA Mayumi:媽媽這個角色,讓我在MBA得到更多!

Mayumi表示,「我知道這輩子只會念一次MBA,所以不會放棄任何社交機會,一周至少參加兩場社交活動。而且我是一個人去念書,所以可以跟還沒結婚的朋友們玩在一起,也能跟已婚同學聊聊家庭生活,還會跟男同學分享他們能如何支持太太與家庭,可能是這樣,大家才覺得我很活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