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生急轉彎時…那些MBA沒教的事,我在社會大學裡學到了!

過去我們總是不斷討論MBA為人生帶來什麼改變,MIT Sloan校友Steve則說,那些MBA沒有教的事,反而讓他在「社會大學」中學到了。他所說的許多軟技能,是現今社會或職場越來越重視的能力,期許未來的學生們,能更懂得將心比心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才能在世界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忍受各種歧視與不確定…他放棄台灣打下的江山,勇闖美國地產業

機會是留給肯努力的人,只要你一直在前進,就會有人看見。剛從NYU Stern畢業的Chris放棄在台灣房地產業7年的成績,決心到美國房地產業闖盪。如願在紐約找到工作的他說,留在美國工作是一條挑戰難度很高的道路,「但是只要努力加上運氣,其實要留在美國工作並不困難,只是願意做很多努力的人不多。」

在職涯的十字路口徘徊?台積電前HR主管:勇於面對挑戰,找到核心能力

人生有時要不排斥任何挑戰的機會,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Wharton校友Arthur在策略及人資管理領域擁有豐富經歷,跨足製造、科技及服務業。他認為不該為職涯設限,機會出現要勇於挑戰,「即使有些事看起來對工作申請或短期目標沒有用,可是你永遠不知道將來何時會用上,重點在於你要不斷的學習。」

一堂讓同學落淚的課,意外凝聚班級情感!看哈佛如何討論種族議題

在美國這個文化大熔爐,沒辦法漠視種族、身分認同、性別等議題,哈佛商學院更是刻意在課堂上「置入」此類話題,目的是讓這些優秀的未來領導者,習慣討論這些重要的議題。Yi-Chen認為,自己要先對這些議題有想法,才能理解其他人的價值體系,達到交流的真正意義。

攻讀MBA、實習、到美國當交換生,全在一年內完成!看歐洲NO.1商學院INSEAD學生的高效率生活

歐洲第一的商學院INSEAD提供一年制學程,又能在法國、新加坡及阿布達比三個校區讀書,近年吸引不少台灣申請者注意。Dennis在INSEAD就讀時,還去美國實習與當交換生,在這一年內展現超高效率,他說:「如果再選一次,還是會選INSEAD,因為一年的課成效差不多,上課又有效率。」

38歲轉職,挑戰Google 0.1%錄取率》履歷強調優勢,面試誠實為上

38歲第一次轉職就挑戰世界級難度的 Google,回頭看看自己的工作經驗,不能說有明確的規劃,只能說跟大家走了一條很不同的路。我不想給大家錯誤的結論,認為好像只要有目標,不斷努力就能夠上 Google,除了該做的東西之外還有很多不能控制的變數,而成功機率的高低就是在你能把運氣的比例降低到多少。

求職面試如何見招拆招?Case Interview練功技巧全公開

美國公司常在面試時使用case interview,面試官會提供背景資訊及待解決的問題,再由你根據現有資訊提供建議。遇到case interview如何見招拆招,最後演變成無招勝有招的最高境界?我根據自身經驗列出可參考的書籍及學校提供的資源,希望你早日出師,找到屬於自己的答題框架!

我是媽媽,我念MBA》追夢沒有時限,學校資源助我能力加倍!

女人結婚生子後,還是可以擁有追夢的權利。就讀Booth的Louise,發揮團隊合作、善用資源的精神,跟同為媽媽的同學們分攤保母費,還加入媽媽社團,辦活動費用全由學校買單。熱心的她身兼數職,擔任Booth的Country Captain,負責台灣、上海的info session,期待看她未來在管顧業大放異彩。

學習麥肯錫最強面試術》善用「故事力」,讓面試官忘不了你!

在準備Fit interview時,我都用麥肯錫的PEI標準來雕塑一個專屬我的故事。要說個好故事,其實比想像中難,因為很多你認為很棒的地方,其實常常是你該做的,也因此花了我很多時間構思。不過我知道,說出一個好故事是可以訓練的,只要反覆練習文中的步驟,把每次的面試當成一場表演,相信你也可以說出讓面試官感動的故事。

沒看這篇,別問如何找工作!頂尖商學院學生分享超實用「工作秘笈」

很多人來念MBA是把這裡當作職涯轉換的跳板。我覺得這完全沒有錯。但是在這裡的國際學生如果想留在美國工作,最常遇到的困境是-沒有美國身分,所以即使你很優秀,看著美國同學接面試信接到手軟,這樣的辛酸場面是很真實的。(心中OS: 恨自己沒有從十八歲就觀落陰知道自己要去念MBA,早點開始抽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