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問學生有沒有看過MBA排名,幾乎大家都有,但是如果接著問:「有誰了解過排名都怎麼排的?」大概沒有1%的人點頭。各家排名不一樣,每年也都有新排名,到底這些排名差異在哪?又應該怎麼看待這些排名?
MBA國際排名基準點:
我們先看看各個排名的標準跟著眼點為何,以下為近兩年,4個媒體排名方式的介紹:
- Financial Times:(2015年的評分比重官網未列出詳細數據,因此以下數據是以2014年為主)
依據三大方面作MBA 排名:畢業校友薪資及職涯進展、學校招生的國際化及多樣性、學校的研究能力。其中又以「校友薪資」及「職涯進展」占評分的最大部分(55%)。另外25%的分數來自於各校自行提供的數據,其中包括師資、學生及學校行政人員背景的多樣性及國際化。其餘的20%為過去三年內各校教授在45 份學術期刊中被刊登的研究件數。
- The Economist: (2015年)
將70%的總分比重放在學生的在校經驗,其中包含師資、同儕、課程(共35%),以及學校對學生職涯及招募的協助(如企業多樣性、學生在協助下所找到的工作等,共占總分的35%);其餘30%的分數來自學生畢業後相對於入校前所增加的薪資(20%)及校友聯絡網(10%)。為了去除某年的經濟環境影響,資料皆為3 年的平均值(ex. 2014年50%、2013年30%、2012年10%)。
- U.S. News : (2015年)
排名參考各商學院院長對其他友校的評量(占總分的25%)、來校招募的企業問券(15%)、畢業學生起始薪水(14%)、學生就業率(21%)、入校學生平均GMAT和GRE 分數(約16%)、入校學生大學成績(約7.5%)、商學院錄取率(1.25%)。
- Bloomberg BusinessWeek:(2015年)
過往是根據學生問券、招募學生的企業問券、學生就業率、畢業學生起始薪水、學校期刊發表件數來做MBA 排名。但今年做了些微調,拿掉學校期刊發表件數並新增加校友的問券。學生問券占總分的15%,請畢業的學生評量學校的教學品質、職涯及招募的協助、校友資源等等;校友問券佔總分的30%,調查校友的薪資成長幅度、工作滿意度、MBA學位帶來的幫助為何;來校招募的企業佔總分的35%,則被詢問有關招募的MBA 學生數量、學生的各項技能如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分析能力等品質;學生就業率佔總分的10%;畢業學生起始薪水佔總分的10%。
MBA 排名 (MBA Global Ranking)
以下列出四家媒體的2015 MBA 國際排名:(以FT的排名來排順序)
FT 2015 | Economist 2015 | US News 2015 | BW 2015 | School name | Location |
1 | 4 | 2 | 1 | Harvard University | Boston, MA |
2 | 24 | London Business School | UK | ||
3 | 10 | 3 | 5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Wharton) | Philadelphia, PA |
4 | 13 | 1 | 7 | Stanford University | Stanford, CA |
5 | 8 | INSEAD | France, Singapore | ||
6 | 12 | 8 | 6 | Columbia University | New York, NY |
7 | 14 | IESE | Spain | ||
8 | 15 | 5 | 4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loan) | Cambridge, MA |
9 | 1 | 4 | 2 | University of Chicago(Booth) | Chicago,IL |
10 | 6 | 7 | 9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Haas) | Berkeley, CA |
11 | CEIBS | China | |||
12 | IE Business School | Spain | |||
13 | 61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Judge) | UK | ||
14 | HKUST Business School | China | |||
15 | 7 | 6 | 3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Kellogg) | Evanston, IL |
16 | 5 | HEC Paris | France |
雖然U.S. News和Businessweek只排了美國的商學院,但因為前15名大部分還是美國學校,所以把4個排名放在一起,還是有一些比較性的參考價值。我整理的表格,是用FT的排名來排順序,如果你看排名的criteria, 就看得出來那是因為FT將MBA畢業後的發展,佔了一半以上的比重,這是我覺得滿合理的基準,畢竟念這麼一個昂貴的學位,就是為了未來職涯發展。另外 U.S. News 的排名和我自己,以及我認識的MBA校友心目中的排名比較接近,只想申請美國學校的人,可以以這個排名當基準。
反過來說,學術上的成績,例如教授發表多少論文,以及問券調查,例如校友問卷及校長問卷,我覺得相較之下的重要性不高,因為教授論文不是 MBA 最看重的,常常學生看重的是教授有沒有實務經驗,而校友校長的問卷可能很失真,因為畢業的校友通常傾向把自己學校的滿意度打很高,畢竟都已經畢業了,大部分校友多少希望自己學校有好的排名,對職涯發展才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U.S. News的排名比重裡,23.5% 是來自成績(GMAT/GRE/Undergrad GPA),而這個排名又是滿受美國人看重的排名,因為美國的大學排名,大多數人也是看 U.S. News 為準,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商學院的 Adcom 自然重視錄取學生的成績,所以近年也可以看到,雖然 760 分不代表你可以進哈佛,但是一旦你錄取了哪個商學院,的確是越高分越有希望拿到獎學金,畢竟錄取你的商學院希望你的加入!
亞洲學生對於 MBA 的國際排名還是很在乎的,但是我也要提醒大家,每年排名有變動,或許是因為媒體需要下聳動的標題,銷售雜誌,如果年年都是哈佛第一,就沒有人有興趣看新的一年的排名了,所以排名有參考價值,但或許可以用前5名、前15名、15-30名、30名以後來分級,你說第10名真的比第8名差嗎?建議不要拘泥幾個名次,而可以用分級的角度來看你的落點,接著考慮自己喜歡大城市還是鄉下、有沒有認識該校校友、這個學校畢業後的大部分校友出路和你想做的職業是否一樣,來思考選校。排名只是參考,不是絕對!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