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 Jamie 很久,她其實不是一般人心目中「典型」的 MBA 畢業生,她笑起來有點靦腆,在一大群人裡面也不是講話最大聲的那個(我就是),所以我記得當時和她在腦力激盪essay的過程中,知道她自己一個人曾經「搭便車環台灣島」,我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申請上歐洲第一的商學院 INSEAD(Financial Times 2016年的global ranking排名第一),我覺得很適合愛旅行的她,她也的確沒浪費時間,開學前和學期中都去了很多地方旅遊,認識的朋友更是橫跨五大洲,這也是歐洲學校的優勢。台灣學生一直對歐洲學校比較不熟悉,但是歐洲學校的特色是比美國學校更國際化,大部分歐洲的商學院提供一年的學程,機會成本也比美國學校低,其實也是很好的選擇,所以特地請 Jamie 和我們分享一下!(推薦閱讀:讀MBA,選歐洲好還是美國好?

 

Sabina:「 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去美國念MBA,為什麼你當時選擇INSEAD?」

Jamie:「 我當時沒有設定非得在美國找工作,而且有聽Sabina說過歐洲的學校比較國際化,有較多機會和來自各方的同學交流,加上我自已本身喜歡旅遊,評估過以上因素之後,我覺得歐洲比較適合我。尤其申請上歐洲第一的商學院 INSEAD,可以在法國及新加坡讀書,又可以找 Asia regional 的工作,所以才選擇去念。」

 

Sabina:「 最讓你印象深刻、覺得收穫最多的是哪門課程?」

Jamie:「 有一門課叫The first 100 days,這門課非常受學生歡迎,上課會分組模擬實際創業狀況。我當時和組員扮成一群剛買下一家公司的MBA畢業生,除了第一堂課有一個背景介紹,其他時間就是透過email、電話與會議實際處理新公司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例如團隊要與投資人和銀行查看財務狀況,避免被抽銀根,升為生產部主管的我還要隨時準備因應工廠各種小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算是對這一年所學的總結,也讓我知道實際經營一家公司真的是一件非常累人但又令人興奮的事情。

學校有兩個這種模擬的課,我覺得都很值得上,我也聽說沒有很多學校有這樣的課;我覺得這甚至比討論 case 更可以學到很多實際會發生的商業問題,收獲很大。」

 

Sabina: 「 當時有參加什麼社團、課外活動、會議,當中收穫到什麼?」

Jamie:「 INSEAD在這方面真的和美國商學院有很大不同,因為一年制的關係,社團活動沒有那麼蓬勃,只有一些運動類以及跟職涯相關的社團比較有在辦活動,像我有參加 Consulting Club,這種求職的社團是滿蓬勃的,常常辦一些和企業見面、社交的活動。」

 

Sabina:「 INSEAD在巴黎、新加坡、阿布達比皆有分校,你當時選分校的策略是什麼?」

Jamie:「 INSEAD的學生可以選擇到分校就讀,我區分出選分校策略有兩種,一種是過的開心、享受生活; 一種是工作導向。

選擇冬天待新加坡,春、夏天在法國就是所謂過得開心,因為法國冬天很冷,天空總是灰濛濛的根本不會想出去玩,但到了春天就開始百花齊放、綠意盎然、同學一群開車去喝酒玩樂; 工作導向的例子我就以我自己來舉例,我跟大家相反,冬天先待在法國,春天才去新加坡,因為我想在亞洲工作,所以在整學年的後半段回到亞洲對我來說是有利的。

其實也可以一年內換三個校區,例如先在新加坡,然後中間到法國,最後再回到新加坡,但是每換一次校區就會用掉很多bid points,這是一個點數的概念,不論是選課或是選分校都會用到bid points,所以如果在選擇分校上就用掉了多數的points,那選課就會很難選了。

另外就是INSEAD除了可以到分校就讀外,還有交換學生的政策,以兩個月為一單位,例如可以到Wharton交換。交換學生也需要bid points,所以在入學時就要先想好你的bid points要怎麼使用,資源有限、慾望無窮,一定得先規劃好如何善用你手上的點數。」

 

Sabina:「 剛剛有提到喜歡旅遊,這一年的期間有去哪裡旅遊嗎?」

Jamie:「 待在法國分校的時候有在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英國、荷蘭跟保加利亞(超偏門),新加坡的時候當然就是東南亞國家囉。能夠有當地同學當導遊是最棒的玩法,能夠吃到很多在地美食。」

 

Sabina:「 你有些朋友到美國去念MBA,你覺得INSEAD和美國學校不同的點是什麼?」

Jamie:「 最明顯的是國際化吧,我當時就是因為歐洲學校比較國際化所以才選擇來INSEAD,當然來了之後也不負所望的體驗到整個國際生活圈。

再來就是美國的學校都是兩年制,而INSEAD是一年制的MBA,所以這一年的課程跟生活都非常緊湊, 那時覺得才剛開學而已怎麼已經快畢業了(笑)。

美國的商學院都是一個校區,但是INSEAD有三個校區,分別是在巴黎、新加坡和阿布達比,阿布達比是最新的校區,我就讀的時候就只有research center。三個校區最大的特色就是同學經常會換來換去,所以幾乎每個月都在認識新朋友。」

 

Sabina:「 學校在學生找工作的過程中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Jamie:「 以FMCG來說,我覺得我們學校的Career center要再加油,除了管顧業幾乎是全員到齊外,目前FMCG產業開的職缺很少,像我在找全職工作的過程中只面試三家公司,3家真的很少,但也因為公司釋放的職缺真的不多。不過學校針對CV所提供的協助和面試技巧倒是幫助很大,尤其networking的各種管道跟技巧,是我過去在台灣沒有接觸到的,對於後來工作上受益良多。」

 

Sabina:「 INSEAD很多人post-MBA從事管顧業 (over 40%),你覺得是因為學校很多資源都是為了管顧嗎?」

Jamie:「 INSEAD有很多知名的課程都和創業、科技相關,可是以畢業後的就職比例來看,創業的人真的不多,反倒是科技業蠻多的。有很多同學在來念MBA之前就是做管理顧問,所以畢業後仍走這條路的人會有一定比例,可是進入科技業的人的說真的也不少。」

 

Sabina:「 為什麼不想留在歐洲工作而是回到亞洲?」

Jamie:「 待過歐洲後才發現我真的無法在歐洲長住,聽到答案Sabina妳應該會噗疵笑出來,答案就是我喜歡吃飯,不喜歡吃麵包。(大笑)雖然歐洲超市有賣米,可是賣的都是泰國米,口感我不喜歡,後來到新加坡校區,看到台灣米的剎那感動到快哭了,我真的不誇張,所以歐洲對我來說,旅遊可以、讀書可以,但長期住在那真的沒辦法。」

 

Sabina:「 FMCG的未來趨勢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給想要找FMCG的人?」

Jamie:「 我看到了FMCG未來一個很重要的趨勢- internet,不論是digital marketing或e commerce都是FMCG一直想要發展的區塊,如果本身有這方面的技能,那麼對於進入這產業會很有幫助。

我覺得FMCG是一個非常在意過去經驗的產業,比較傳統,不像管顧業或一些新創的網路公司重視在技能這塊,所以最好是在念MBA之前就有在相關產業的工作經驗,這對於post-MBA想找FMCG產業是很有幫助的; 若完全沒經驗,相對的就會比較難被錄取。另外我會建議大家在求學時就要盡量多學金融相關的知識,很多人以為金融對FMCG沒那麼重要,錯!其實真的很重要,如果時間重來,我會好好再學一次金融,畢竟靈活運用金融的知識會對於自己在商業的運作上更加了解。」

—–

Sabina後記:

MBA 在美國發展的最久,這無庸置疑,我的母校 Wharton 從西元1881年創立,到現在已經135年,所以美國的學校可以網羅很厲害的教授,但是歐洲學校我覺得有點被台灣人 underrate,如果你有去美國念過大學、交換學生、語言學校,覺得自己大概了解美國的生活,或許可以換換口味,選擇去歐洲頂尖的商學院如 INSEAD、LBS,體驗一下一個班級有10個國籍以上的同學的感受;放假的時候,幾小時車程就可以去好多國家旅遊,甚至畢業以後,到處也還都有當地的同學可以當嚮導或提供旅遊建議,保證你不會走一般觀光客的行程。

就像 Jamie 說的,MBA也是一兩年的時光,除了學習、找工作,也要過的很開心很國際化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覺得需要的人!

如果您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您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

圖片:來源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