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 essay 表達過往工作精華?CBS MBA Hugo:學會精簡表達是第一步!
Hugo 一開始的 essay 寫滿了專有名詞,而且艱澀的工作內容讓他很難用一兩句話精簡、講出重點。不過我這幾年陪伴很多金融業的學生申請 MBA,身邊也很多在金融業工作的 MBA 校友,所以我覺得重點是要幫助 Hugo 講出做這些專案的精神,而不是專案的細節。
我該今年申請MBA還是明年再申請?先搞清楚這四種情況大不同
如果你正在轉換跑道,手上有一些新的工作機會,那你要考慮的或許是,這個新的機會會不會讓你申請上 top MBA 的機率大大增加?例如你從一個較小的公司跳到國際知名的公司,如果今年申請,你的新公司資歷還不到半年,今年申請會不會加不到分?我覺得如果你的產業、function是一樣的,你就可以今年申請,因為你到另一家公司,不會需要一段時間上手,反之,如果你換了產業或 function(例如本來作行銷,現在做財務),那你應該累積一定的經驗再申請,才有辦法「用」到這個新資歷帶來的加分。
申請過程經歷許多自我懷疑 Kellogg MBA Yvonne:如果不是申請MBA,我沒有機會更認識自己!
Kellogg Yvonne 在與我討論她眾多經歷的過程中,就逐漸發現自己的亮點,她表示:「如果沒有申請 MBA,我不會發現自己過去的每個職業選擇,其實都有跡可循。像是我對食物有種莫名的熱情,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是遇到的工作機會影響了職涯選擇,反過頭來看,比較像是我對食物的熱情,影響了職業選擇。」
Podcast EP9:MBA,然後呢? 然後夫妻就像我們一樣,想不開一起工作了!- MIT Sloan 校友 Bernard & Ross 校友 Youchi
我們認識不少 MBA 夫妻檔,可是兩個 MBA 校友當夫妻是一回事,在一起工作又是不同的狀況。這一集,我們找來跟我們一樣,選擇一起創業、工作,同樣在ALPHA Camp 任職的 MIT Sloan 校友Bernard及 Ross 校友 Youchi,聊聊夫妻當年認識的過程及創業的甘苦,一起來聽他們怎麼說。
首次創業遇上危機,卻沒想過放棄 Chicago Booth Joseph:不留後路,才能持續思考及成長
很多人都認為,創業要設定一個停損點,我很好奇Chicago Booth校友Joseph在經營Paktor 時期,看著剩不到10萬元的戶頭時,是怎麼做出放棄創業或繼續的決定。Joseph說:「放棄從來不是我的選項之一,我覺得人有選擇、有後路時,就會停止思考,不過當你被逼到角落時,你就會一直想辦法解決。」
爭取獎學金,別只拿他校 offer 比較! Duke Fuqua MBA William:想想學校重視的價值、自己能貢獻的是什麼
想向理想學校爭取獎學金,只拿他校offer來比較可能成效有限,就像我的學生William聽了我的建議後改變策略,「我不應該只是一直提他校給我的offer跟獎學金 ,因為Duke是很重視團結的學校,我應該講清楚未來會怎麼連結、融入team Fuqua,讓學校感覺到我真的想去唸的決心。」
疫情中申請MBA,獨處時間大幅增加,他們因此更認識自己,一起前進CBS!
受到疫情影響,這一年申請的學生們都冒著要承擔結果大好或大壞的風險,不過 Kaarlo 卻認為疫情讓他們變得更認識自己,他說:「以前沒有疫情時,我放假就想回台灣,跟 Annie 約會,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已經很久沒回台灣了,每個週末就是在家想 essay,變得更能專注了,這也算是疫情帶來的另類收穫吧!」
Podcast EP8:MBA,然後呢? 然後就不斷的打掉重練了!- Ross 校友 Youchi Kuo
MBA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不會是這輩子最後一份工作,當出現轉職念頭時,你有勇氣跳脫舒適圈,迎接更多挑戰嗎?這一集,我們找來在 BCG 有10年資歷的 Ross 校友 Youchi,談談她的顧問生涯,以及離開管顧業後,投入另一半創立的新創公司ALPHA Camp ,又經歷了哪些衝擊以及獲得?一起來聽她怎麼說。
MBA該選擇念一年還是兩年?用這三個問題去想就對了
正在準備申請MBA的你,已經有幾年的工作經驗,甚至擁有一個碩士學位了,很多跟你一樣的學生會問:「真的要再去念兩年書嗎?」好問題,其實歐美常有筆戰,討論一年及兩年制MBA的好壞,大部分的歐洲學校提供12-16個月的MBA學程(LBS的21m以及西班牙IESE的2Y除外),而大部分的美國學校提供兩年制的MBA,所以該怎麼選擇呢?
Podcast EP7:MBA,然後呢? 然後就從學生變校長囉!- MIT Sloan 校友 Bernard Chan
念 MBA 最珍貴的價值,很多時候是更加的認識自己,而且有勇氣追尋自己認同的價值。我們找來工程師出身,2014年創立線上學校 ALPHA Camp 的 MIT Sloan 校友Bernard,聊聊他想幫助更多人透過科技能力開創職涯的可能性,因而投入創業的緣起,以及他在選擇職涯過程中曾有過哪些迷惘?一起來聽他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