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商學院兩年,更艱鉅挑戰的卻在後頭:「派往異地工作,想生存?除了專業能力我還需要…」
2015年夏天,我們從Kellogg 畢業,我搬到波士頓開始上班,並與先生分隔於地球的兩端。前三個月,與其說是上班更不如說是上醫學院,密集的訓練把我這連醫學單字都不會唸的人,到可以跟醫生討論不同的治療方式,也讓我從一開始看手術時的手足無措,進化到可以跟同事邊吃中飯邊看大腸鏡手術的轉播。
超乎期待的商學院生活!拋下繁重的課業、數不完的徵才活動,原來還可以這樣玩
Constance參加由Wharton學生主辦的旅行,跟兩三百人一起去Colombia玩九天,旅行途中,大家舉行一場競賽,看誰可以用最便宜的價錢買到帽子,參賽者可以用任何方式跟攤販殺價,Constance:「這超有趣的!最後我的好朋友殺出重圍,拿到冠軍,以台幣30元的價格買到一頂草帽,哈!」
Apple員工第一守則:保密、保密、保密!Apple實習生告訴你,公司高規格保密原則
蘋果對於研發的保密程度讓他大開眼界。在新進員工訓練的第一天,台上的主管就直接聲明:「請專注於自己團隊的事情,不要去干涉、探聽其他團隊在做什麼事。」我以前也聽過其他學生分享,進入蘋果工作,連自己家鄉在哪都不能隨便說,因為假設你從Detroit來,有人會聯想蘋果是不是在發展無人車,有點扯!
商學院在校生的自白 》隔天期末考,半夜卻須保持清醒見中國僱主:「這些,都是為了前途」
前途,這兩個字是截至目前為止所有生活的總結。我們好不容易度過了第一個月的撞牆期,九月底開始,公司開始蜂擁而入校園,觥籌交錯中必須保持清醒,確保在24小時內寄出感謝信給招募的代表(recruiter)。十月,coffee chat在校園每個角落的咖啡店發生,搶著註冊,確保自己有機會和學校的代表喝今天第三杯的咖啡。
別因為計較薪資,失去累積能力的機會!聯發科、小米前CFO- 喻銘鐸談「挑戰自我的勇氣」
之前就久聞Mingto的豐功偉業,但是他超級謙虛地說都是剛好、是運氣,成功的人講起話來都好輕鬆,彷彿掌握這幾十年的每一個機會,都是機緣巧合,想想,從金融、管顧到新創產業,Mingto坦然放下現有的資源,一次又一次勇於挑戰未知,卻也一次次在新創產業中旗開得勝,累積實力和經驗,果然是我華頓的學長!厲害!
婉拒金融業高薪,他隻身勇闖新創公司,因為:人生就該堅持自己想做的事
很多學生在和我聊career goal時,會談到將來想要創業,的確,掛上創辦人的頭銜很羅曼帝克,能夠產出好產品、對社會有貢獻、創造就業機會等等,都是很正面的思考,但你可能要經歷數百個失眠的夜晚,所以,如果你還沒有100%的決心要創業,那麼加入新創公司可以是一個風險相對小,收穫又很多的準備期。
史丹佛MBA創業家:「人際關係」與「經營管理」是商學院帶給我最棒的墊腳石
我在做免費評估時,常常聽到有人有創業的念頭,但是他們很疑惑,不曉得創業需不需要唸MBA,關於這點,Dawoon分享:「其實MBA對於創業的幫助一定有,特別是在人際關係方面,因為創業初期會需要很多資源,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更需要別人來拉你一把,我在Stanford GSB的同學,就幫了我很多忙。」
用「內斂」打進臉書實習-誰說嗨咖才能念MBA,找到好工作?
Warren這麼形容自己:「在團體中,我一向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在吵雜的party場合裡跟大家喝酒、玩樂,也不是我的強項,所以我參加社團,當上幹部,盡心的付出,讓大家了解、信任我。」是啊,這也是一種做法,沒有非得什麼性格的人才適合念商學院,每個人的個性不同,重點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lifestyle。
在印度賣美白乳液、說服年輕人抽煙…哈佛商學院學生分析:「這是一場災難!」
作為行銷人,我們永遠想要創造需求、賣更多產品,但我們應該勇敢選擇「只為我們相信可以創造價值的產品做行銷」,例如:同學在印度賣美白乳液時,覺得相當不能接受這樣扭曲的價值觀;教授拒絕幫香菸公司做行銷,因為不能接受說服年輕人抽更多菸。沒有一致的價值體系,行銷將會成為行銷人和目標客群的一場災難!
成功不該由別人評斷!哈佛商學院學生定義人生的三大要素
想像十年後,當你必須描述這十年的經歷時,你會說些什麼呢?在領導課上,我們讀了校友的十年、二十年回顧,才發現多數人都有一定程度的不滿、後悔與困頓。當我動筆寫自己的十年回顧時,才驚覺原來我幾乎從沒認真思考過「我想過什麼樣的人生」這麼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