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懂面試問題背後的真正意義?CBS MBA Ian:模擬面試讓我更有概念,正式上場不緊張!
Ian表示,模擬面試確實帶來很大的幫助,也讓他在正式上場時不這麼緊張,「因為Eric跟我解釋了面試的目的,每個問題背後的意義,我才更瞭解為什麼essay要這樣寫,有了這個概念,我就更知道要如何說服學校為什麼我需要這個MBA。」
什麼特質最容易受MBA青睞?IESE Adcom Director Pascal Michels:忠於自己的故事,你就是我們在找的潛在申請者!
很多學生都想知道Adcom錄取學生的標準,我跟IESE的Adcom director Michels討論到這件事時,他說,很多人認為能獲得MBA錄取,是因為個人特點,「但是在IESE,我們錄取的是已經準備好接受各種訓練及挑戰的學生,不是因為你夠好了才要跟別人合作,而是在這個環境底下,你一定要合作。」
四大會計事務所經驗豐富,申請卻找不到亮點?Chicago Booth MBA Emma:申請MBA的過程,讓我學著更有自信!
我的學生Emma在收到多校錄取通知及獎學金後,還是對自己四大的經歷不太有自信,我告訴她"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尤其是顧問常常要面對企業CEO/CFO等級的人物,氣勢更是重要,建議Emma進入MBA後一定要多多練習氣勢,就算一開始沒自信,裝也要裝出來,有天就會變成真的!
申請MBA有決心、沒毅力?Wharton MBA Annie:這段過程,徹底改變我為自己找藉口的心態!
做出要念MBA的決定,對Annie來說,可能是最簡單的一步,因為接踵而來的是考GMAT、寫essay等各種試煉;尤其對在海外工作的她來說,上班就夠辛苦了,還時不時要應酬,更抗拒不了和朋友吃喝玩樂的邀約,念書的時間相對很少,她笑說自己就是典型的有決心、沒毅力。
推動專案遭遇兩難 Wharton MBA Cedric:朝目標前進的路上,有時候你要退兩步,才能往前一步!
要在大公司推動專案,一定需要多方支援,尤其是在組織較扁平的企業,如何讓其他部門願意將你的專案當成他們也能受益且願意投入的事,並不是這麼簡單。Wharton校友Cedric分享,他必須先挖掘別人的需求,再看看如何同時照顧到自己跟別人的需求,「中間一定有很多妥協,有時為了要往前一步,你可能得先退後兩步。」
「MBA各國學生都有,為什麼大多在讀美國case?」Ross MBA Christina:美國同學的反饋,讓我感受強大的包容力!
Ross向來以團結而出名,在校生Christina分享,不只台灣學生樂於互助,美國學生也展現極大的包容力,建議教授能在課堂中加入美國以外的企業case,Christina說:「其實這個同學從小到大都在美國,未來工作也可能在美國,念不念其他國家公司的case根本沒差,可是他願意替國際學生著想,我覺得很難得!」
離開令人稱羨的NBA工作,下一步怎麼走?CBS MBA Jessica:同學的職涯經歷給了我很大啟發!
MBA是能幫助你未來職涯的管道之一,但不是唯一解答,MBA後第一份工作也不是職涯終站;其實很多MBA學生畢業後,花了幾年時間在職場探索自我,最後才開始瞭解自己在乎的是什麼,也都是好的經驗。就像CBS校友Jessica在經歷工作轉換時,有機會停下腳步思考未來,並看看同學的發展,也因為這樣的轉折而讓職涯路更踏實。
著重科技業發展 Wharton MBA Alfred & Ariel:Wharton San Francisco逐漸壯大,申請到美西的機會更多!
Wharton的資源遍布美國東西岸,在校生Ariel跟Alfred也與我分享第一手消息表示,「從我們這屆開始,明顯感覺學校變得更重視Semester in San Francisco,以前只有二上這個學期可以申請去SSF,現在從一下到二下三個學期都可以申請,也沒有以前聽說的困難,機會變更多。」
轉職之際對MBA價值產生質疑 ,IESE MBA Michael:MBA不見得是職涯加速器,而是帶給我更多選擇的機會!
在轉職的十字路口,IESE校友Michael開始質疑MBA價值,直到有次跟朋友聊時,聊到有個員工離職後,到非洲做政策研究,還需要和國際法庭交手,「當下聽到覺得很興奮,後來也看到妳寫一個Kellogg畢業校友在非洲工作;這不是每個人生活中會碰到的事,我也因此瞭解,MBA的真正價值在於能讓我們擁有更多選擇。」
夢想不該受到限制 INSEAD MBA Mayumi:媽媽這個角色,讓我在MBA得到更多!
Mayumi表示,「我知道這輩子只會念一次MBA,所以不會放棄任何社交機會,一周至少參加兩場社交活動。而且我是一個人去念書,所以可以跟還沒結婚的朋友們玩在一起,也能跟已婚同學聊聊家庭生活,還會跟男同學分享他們能如何支持太太與家庭,可能是這樣,大家才覺得我很活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