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然後呢?」不僅是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名稱,更是平常與 MBA 校友交流時,常常聊到的話題。上一集 Youchi 提到自己在離開新創營運團隊後,如何度過職涯空白期的初期,這一集她分享了在跟前輩、家人聊天時,重新整理內心的 soul searching 旅程。
Youchi 表示,這些交流不再是單向的「職涯建議」,而是真正的價值觀對話—當你問一個人「為什麼要做那個選擇?」你也會更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重新出發,她不再急著證明自己,而是更自在地承認:「有些事我不會,但我可以學,這也是一種勇氣。」(Youchi 的上一集精彩分享在此)
本集來賓
Youchi Kuo
–
學歷:
台灣大學 財金系
Michigan Ross MBA Class of 2006
經歷: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 Principal, China Center for Consumer Insight
ALPHA Camp-營運長
現職:山林水環境工程董事長
【歡迎收聽及訂閱 – MBA,然後呢?】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Kxp6Ap
Spotify:https://reurl.cc/WEk43O
重點摘要
- 向前輩請教,得到意想不到的大智慧
上一集 Youchi 退出另一半的新創營運團隊後,迎來職涯難得的空白期,也在好友的陪伴之下,逐漸放下自己總是緊繃的神經。她之後開始向外連結,跟大5歲、10歲的學長姐們請教,「我覺得前輩們更有大智慧,因為大家可能都已經有過或聽過類似經歷,所以不會有這麼單桅的價值觀,當你發現在對話過程中,沒有人有這些假設的時候,我自己滿驚訝的。」(推薦閱讀:這輩子不該只重名利,MBA開課教你找到人生最重要的價值)
Youchi 表示,MBA 剛畢業的時候,當然希望有最好的工作條件,所以去找學長姐聊的時候,都是在聊工作環境、職涯升遷這些資訊。「但是現在我要回答的問題,是我人生要做什麼(Sabina 心中 OS: 真的好像回到申請 MBA 寫 essay),那我也不一定馬上有答案,所以會想要參考其他人的經驗,也因此讓這樣的交流變成討論,而不是你問我答的 coffee chat,我不是單純問說,那你怎麼從 A 跳 到B?從幾百萬到幾千萬?我問的是,你為什麼要這個選擇?當時候你人生最想要什麼?」
Youchi 興奮的說:「Sabina,不問還不知道,每個人的答案都非常不同!」原先她以為 MBA 校友大概就都是希望能改變什麼、創造什麼的類型,結果一個非常優秀的副總等級校友告訴他,自己人生中最重視的就是家庭,但因為還是需要有工作,所以就找了一個最能管理及兼顧目標的工作。
Youchi 說:「還有一個學長,在工作方面很執著、個性比較嗆一點,後來也是發現自己最希望能夠有些靈魂上的修煉,所以他找工作的時候,可能對於個人獲得的部分,會大過於專業及財務上的獲得。」
Youchi 表示,透過這樣跟前輩們的聊天,才發現每個人對於職涯的起心動念很不一樣,「而且前輩們看起來都很有成就,不過當他們願意跟我分享,自己最在乎的事時,我反而覺得壓力被釋放了,今天我要做什麼,或者是我如何誠實面對自己最在乎什麼的那個壓力,會變得很小,這是這段過程很有價值的地方。」(延伸閱讀:Podcast EP1:MBA,然後呢?然後就一起爬 Corporate Ladder 了!-Chicago Booth 校友 Sean Lin 林尚威)
2. 40歲轉職,更重視「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聽到 Youchi 的心路歷程,我只想跟她說,每個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想法,40歲的我們,比較會以「職涯」的宏觀角度思考,而不只是一個工作跳到另一個工作。
這也讓我想到,很多學生不好意思跟我討論自己比較低潮的事,但真的不要害羞開口,因為人生很長,現在的低潮只是其中一個過程,也成就了今天的你。
而且從 Youchi 的分享就可以知道,MBA 社群是非常具有包容性且強大的,強大到你展現真實的自己的時候,不太會被批判,因為這個社群中,包含著各種價值觀。(延伸閱讀:MBA社群不分國界!Fuqua MBA Stacey:國際學生的身分,讓我與他校MBA校友更有共鳴!)
Youchi 表示,人在自我批判時,常常會對外露出一種心虛的感覺,他自己就曾經歷過,也因此認為,「在我們這個人生階段時,你真的在決定自己要變成什麼樣的人,就算你的職涯可能讓人羨慕,但你沒有成為自己想要的人時,你會覺得很分裂,所以有時候覺得在這個時候,經歷了職涯的這段空白,也是滿好的人生禮物。」
3. 女兒的心聲、老公的心裡話
要轉換工作,Youchi 除了向外連結,當然也問了家人的意見,她曾經問現在12歲的女兒,覺得媽媽要再找什麼樣的工作?「我女兒馬上回答,『不要回去以前的那個 BCG』,因為我在 BCG 時常出差,當時的她大概3、4歲,都要跟爸爸在家玩 remembering mama 的遊戲,當下聽到覺得也太心酸了!」
讓 Youchi 驚訝的,不是女兒還記得近10年前的事,而是已經快要成為青少女的小女孩,還是很需要媽媽常在家,「女兒這樣說,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我也不太確定這個階段的小孩,需要媽媽在生活中有什麼樣程度的參與,但她第一時間就這樣說出口,對我來說,就是最需要重視的條件。」
雖然 Youchi 笑說,跟老公的討論就很務實,講到財務、分工之類等事,不過我事先請 Youchi 的另一半 Bernard 準備一段錄音檔給她,以下是 Bernard 想對 Youchi 說的話:
“A wise man once said,每個成功女性的背後,都有一個愛碎碎念的男人,所以 Youchi的成功,我其實覺得不意外。但是認真的說,Youchi 從當年 BCG 的 superstar ,到後來跟我一起在 AlphaCamp 創業,一路到現在這個工作,我非常佩服他的勇氣、他的努力跟他的適應能力。
在短短九個月,你在這麼陌生跟傳統的產業及工作環境,不斷地學習、親力親為,看到你的團隊,從一開始的觀望,到現在對你的專業、工作熱情以及對團隊的重視跟投入,都充滿認可,真的很替你高興,I’m very proud of you!
雖然你還是很急,橫衝直撞,我看到四、五十歲的大人跟你開會,還是會害怕,但不論在家裡、在工作上,你比過去都更願意去聆聽、去同理,你更能自我反思、調整,真的是很棒的成長。接下來不論是小孩是否出國讀書,還是我的職涯,我們家庭跟你的工作,都有很多不確定性。在你拼命工作的時候,希望你還是留些時間給自己運動、休息,不要熬夜。我也持續陪你運動,不亂吃東西,活了50年了,接下來的人生,能跟你一起走下去,我感到非常的幸運跟感恩,我們一起就會好好的。
最後我也想替 Sabina 的聽眾問一個問題,跟我現在的狀態也有關,就是你覺得人生這些職涯跟角色轉換,能給你勇氣,能讓你安心的信念跟心態是什麼?可否跟大家分享一下。“
收到 Bernard 這段留言時,不知道為什麼,我聽著聽著很有感觸,甚至有點泛淚。Youchi則說,其實這半年 soul searching 的過程,真的需要一點時間,讓自己沈澱,「你可能不會這麼快知道自己要什麼,但你會感覺到自己不想要什麼」,像當時的她覺得自己應該年後要找到一個工作,即使手邊有幾個看起來快要成功的 offer,但她還是遲遲無法做出決定。(Bernard 也來跟我們錄過 podcast 喔,點此閱讀)
Youchi 慢慢的發現自己改變了,過去很喜歡數據分析的她,碰到 case study 就覺得無聊,反而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有興趣,這也讓她在工作的抉擇上有不同的看法,她說:「很感謝大家願意給我機會,但我隱約就是感覺這些職缺 not the right person to marry to,我很怕自己如果就這樣投入工作,依照自己喜歡穩定、負責的個性,可能又是另一個十年過去。」
4. 投入不熟悉產業,把自己縮小、團隊放大
Youchi 最後在堂哥的邀請之下,加入他所屬的公司,成為環境工程公司的董事長。要投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產業,以及公共工程領域,肩上背的責任以及不確定性,讓她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
Youchi 記得要正式加入新公司的前一晚,迎來了劇烈的焦慮,「我以前不知道什麼叫panic attack,原來是一種很心慌、焦慮的感覺,然後有句俗話說『小孩開大車』,我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正在做這樣的事呢?」(那種 imposter syndrome,Kellogg 校友 Rose 鄒開蓮也曾經歷過,來看看她的分享)
於是她到大安森林公園裡不停的散步,練習讓自己活在當下,也跟朋友聊天,「我覺得我慢慢學會,不把過多的責任放在個人身上,而是我怎麼去跟團隊一起前進。因為有時候我們常常太自以為是,總覺得每個問題都是捨我其誰,我們就是顧問,我們就是神力女超人,但沒有人這樣期許你啊!你的角色可能不是像以前一樣,反而是橋樑,串接不同資源或是 translate 內部已經有的能力。」
熟悉產業及環境的過程中,當然會有磨合,不過 Youchi 認為自己在過去管顧業、新創所受到的訓練,能讓她不受角色、職能的制約,更宏觀的看事,而非陷入一個拮据的情境,成為她的最大優勢。
她說:「在這個過程當中,我還是不斷的需要去接受跟肯定自己說,我有好多事情不會,但是沒有關係,比如說透過我分析或是問問題的能力,我可以逐步的去 figure out ,比起沒辦法去接受自己有不會的事,我覺得這就是勇氣。」
最後她也感謝另一半 Bernard 的支持,尤其是企業團隊對於 AI 工具沒有這麼好的掌握時,Bernard 就成為她的秘密武器,兩人可以討論、測試團隊最適合的工具,一切宛如回到新創公司的共事模式,只是這一次,兩人能更自在地發揮各自的長處。
很感謝 Youchi 願意到 podcast 來,分享自己在3段職涯的各種獲得,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慢下腳步不是壞事,你會更認識自己,找到本位,自然就能看到更適合自己的路。
問題摘要
12:50|對於要找新工作,女兒有什麼看法?
27:15|神秘嘉賓-Bernard 的錄音檔
30:10 |決定新 offer 時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