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MBA,你會想回亞洲發展,還是待在美國或歐洲呢?答案因人而異,但是現任戴爾(Dell)全球營運策略(Global operations strategy)資深協理的Marshall,2009年從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畢業後,憑著MBA帶給他的能力,毅然決定從美國到香港、又回台灣,開啟事業的一扇又一扇窗。
畢業之際,遇上金融風暴
Marshall進入CBS就讀前,已經在華爾街累積6年的股票分析師工作經驗。他選擇念MBA是為了累積更多專業知識及人脈。他說:「可能是受到在美國公司工作的叔叔影響,我很早就知道要念MBA,也希望自己未來能成為企業的管理階層。」
Marshall在學期間,進入高盛(Goldman Sachs) 股權資本市場(Equity Capital Market)部門實習,畢業時遇上金融風暴,但他在這個時間點,還是順利拿到高盛的全職 return offer,再次回到金融業。事實上,他在香港高盛的工作量,一點都沒有因為金融風暴而減少,Marshall參與、執行了多個大型IPO項目,就在前途一帆風順之時,想到台灣的父母日益年邁,他毅然決定放棄有發展且薪資優渥的職位,回台灣闖一闖。(同場加映:跟多數人不同,他畢業後選擇回到台灣)
Dell全球營運策略部門逐漸壯大,分工宛如顧問公司
Marshall憶起當年到Dell面試,要加入的是一個由業內專家和麥肯錫顧問組成的團隊,抱持著對企業管理的熱情及MBA與金融業訓練出來的專業能力,他與其他同事一起建構團隊,目前這個部門已成長至60人,分工細緻就像一個顧問公司。Marshall在Dell主要職責為市場分析(marketing analytics),幫助公司分析市場環境和競爭對手策略。
而在MBA與金融業累積的分析技巧,是Marshall認為能讓他從金融業轉進全球企業的關鍵能力。他表示,在Dell的工作大部分是要試著了解問題、了解市場,這些正是MBA課程帶给他的分析能力。
他說:「其實,從 MBA 到金融業一路累積的分析能力,到哪個產業都幫助我很多。」分析能力幫助Marshall縮短轉換跑道的陣痛期,但面對MBA背景多元的朋友,到金融業以及現在的公司,來自各國的同事,還是有很多可學習之處。他提到,許多顧問背景的同事,常會提出管顧業慣用的模組或專有名詞,「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學習顧問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學習用他們的語言來說話,相對來說,對方也得多了解金融業的眉角。」
年輕人應追求最好的舞台,面對未知時時做好準備
面對台灣經濟不振,企業主不願花錢栽培新秀,導致人才紛紛出走,Marshall倒不這麼悲觀,他認為有越來越多大型台商企業,還是願意雇用MBA畢業的學生,「所以去讀MBA是件值得的事,至少回台找工作時,你的程度不會太低,能取得的職位也相對不會太差,尤其是從金融業或管顧業出身的人,可以為公司貢獻更多你的所學。」(念MBA除了可能讓職場位階升高,還有其他9大好處,快來看看)
Marshall也鼓勵年輕人走出台灣,去世界各地追求更國際化的舞台,他說:「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你能做的就是be ready and prepared。」他建議年輕人,要讀MBA,就挑戰最好的學校,實習也盡量選擇知名企業,在知名的金融、顧問業累積的經驗,會成為你轉戰其他產業的加分項目。(延伸閱讀:國際競爭激烈!台投信業最年輕女董座:走出去才看見自己不足)
我在Wharton念書時,也適逢金融風暴,雖然畢業後順利找到避險基金分析師的工作,還是感覺那不是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最後決定回台灣。我開玩笑的跟Marshall說,把眼光放遠一點看,或許那場金融風暴,讓不少受到影響的MBA畢業生因禍得福,找到人生中最想做的工作;我和 Marshall當年 MBA 的同學,就有不少人畢業後創業,甚至有的已經高價賣掉。
所以當學生問我畢業後在哪裡工作比較好,我總覺得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因為很多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更重要的是隨時準備好自己,抓住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
看完這篇文章,你覺得哪個朋友也應該看看這篇呢? 用三秒鐘的時間分享給他/她吧!
如果你確定想申請MBA,想跟Sabina聊更多,歡迎填寫免費評估表格,將會有專人與你聯繫喔!
想和Sabina有更多即時互動與問答嗎?歡迎關注Sabina姐分享MBA大小事,登愣 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