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再念一次華頓商學院,我會有很不一樣的規劃:我選的課會「很」不一樣、我參加的社團會更多、我上課的態度也將不同。為什麼?現在資訊更多了,對自己更了解了。
每年看到 MBA 申請者,問的問題都大同小異,很多迷思也是年年出現:「啊!我不知道申請時不能是離職狀態,我已經辭職半年來準備考試了!」「工作越多年應該越有申請優勢吧?我現在工作六年,今年有可能被升遷,明年再申請好了。」
這些都是我寫 blog 的原因,我希望有這些迷思的台灣人越來越少!
因為工作開始重複,有點瓶頸 – 不然我來申請 MBA 好了!老爸老媽天天說我沒碩士學位,反正家裡有錢支持 – 不然我來申請 MBA 好了!以前大學同學和身邊同事都在申請 MBA – 不然我也來申請 MBA 好了!
真的嗎?妳確定 MBA 是對的下一步嗎?妳確定自己適合 MBA 嗎?MBA 真的可以給妳更好的「出路」嗎?
雖然我是 MBA 申請顧問,但我還真常勸退別人申請 MBA,或者我覺得適合念 MBA 但是自己搞不清楚原因的人,我常常花了與顧問費不成正比的時間和她們討論、引導她們思考為什麼念、怎麼念,最後才是來談怎麼申請。這或許是我每年都要拒絕很多客戶的原因,我希望我所有的學生都是很有目標,都可以萬分善用在商學院的1-2年時間!畢竟這是一個動輒台幣五六百萬的投資!
我很驕傲的說,我的學生有人一年級就得了學校案例研究競賽(Case Competition)的第一名;有人沒有被三大管理顧問公司發到面試,但是在自己爭取下,今年也將到三大之一實習;有人是今年唯一一個錄取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台灣人,而去年年底錄取的他,已經辦過多場校友會、幫忙主辦MBA高峰論壇,這些活動累積的人脈都對未來很有幫助。
我的「顧問方式」就是把學生當成當初的我,傾盡全力告訴他們我希望當初的我了解的事情;大部分的顧問負責申請 MBA 以前的所有討論與寫作,而我是在申請前與申請上 MBA 以後,還疲勞轟炸地告訴我的學生,他們在出國前可以做什麼樣的準備。一般而言,申請上 MBA 的時間是十二月或三月,而入學是七八九月,但因為大部分台灣人的小確幸,很多人在這段期間就是到處玩(也沒有不好);我當年進華頓後,才聽說好多大陸同學已經在三到七月這段期間作完一個實習了,並且得到該公司的全額獎學金及畢業後的工作!有些人甚至創了或參與了一個 start-up,學到了很多,履歷上也加了一筆;有人已經上了案例研究(Case Study)的課程,商學院還沒開始,就練習了十幾個案例研究!
我急於分享這些經驗給我所有的學生,希望他們就算選擇開學前去環遊世界,也是在聽過了我的經驗後作的決定。
現在,我希望不只是我的學生,而是所有對 MBA 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藉由這個 blog 知道很多我當年不知道的事情!如此才能更清楚地規劃自己的方向,而不是懵懂渾噩地作決定!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