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MBA,你一定要知道志工服務到底有多重要

這可能是你最不想問自己的問題。你也許正處於工作很忙、案子很多而且每天上班到很晚的加班人生,還要煩惱如何跟老闆開口說你想要申請MBA,何況還要「順便」請他幫忙寫推薦信,更需擔心老闆會不會在你忙著申請MBA時刻意給你更多工作、給你臉色看。這麼多事情搞得你分身乏術的情況下,你心裡一定會吶喊:「天啊,我怎麼有辦法抽空去做volunteer work!」

USC Marshall MBA Nicolas:MBA 是一個途徑,不是結果

Nicolas 是少數轉戰 MBA 的科技新貴之一,出國以前,他在 Yahoo做工程師,其實台灣人從科技業轉戰MBA的不多,因為科技業薪資已經滿不錯了,但是Nicolas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他現在是 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的二年級生,很高興可以請他來分享自己從台灣科技業,藉著 MBA,到美國科技業的經驗。 Sabina:「 可不可以介紹一下 USC Marshall?」 Nicolas:「 USC經營亞洲市場較早,在台灣、香港、日本、首爾和幾個東南亞國家都有辦公室,而且在當地努力經營當地校友的網路。我當時選擇USC是因為我一直都喜歡從事科技業,所以想選擇post-MBA 從事科技業比例很高的學校,而USC是其中之一,根據2014年的full-time job rate,畢業生進入科技業的有17%,比例算是很高,是一所tech oriented的學校。(來看看即將加入USC Marshall的Victor的故事吧!) USC的傳播媒體業也算大宗,因為LA本身就是傳媒業的產地,而且很多來念的同學都是洛杉磯人,所以畢業後走傳媒業這條路的人也不少。但USC的台灣人真的很少,我這屆只有兩個台灣人,上一屆只有一個,聽說2008到2010年左右每年台灣人都約有八個,我覺得近年人數變少是因為大陸學生數量增加,中南美洲學生也增加,所以台灣人的數量就減少了。」 Sabina:「...

Columbia MBA Class of 2018: 關鍵時刻我選擇相信專業

家人對我有期待,希望我出國念書,所以我一直都有出國念書的打算,而大學我念的是商科,所以出國不是念MS Finance就是MBA,經過搜集資料進一步瞭解兩個學位的差異後決定還是申請MBA,畢竟MBA的value仍是比較高的。知道自己想念MBA,但一直猶豫什麼時候去念,因為MBA學費越來越貴,申請上又必須離家兩年,直到近期在工作上遇到些瓶頸,我有應徵香港IBD,但拿到面試後就再也沒下文了,這讓我發現自己的不足,香港的競爭比台灣激烈太多,思考過後,覺得若想在工作上更上一層,MBA勢必會是我要走的路。

頂尖商學院就業報告- Class of 2015 MBA Employment Report

每個商學院都會公布就業報告 (employment report),統計當年度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其中包含 industry (consulting/finance/tech), function (marketing/operation/finance), location (east/midwest/west/non-US),甚至很多學校會列出所有雇用該校畢業生的企業名,及每個企業共錄取幾個該校畢業生,這麼細部的數據,你如果沒看過,就說你想要申請某某學校,那真的很有可能浪費了幾百萬的 MBA 投資!

和家人一起體驗 MBA Life – MBA Family Affair

MBA申請者,大多有 4-6年的工作經驗,平均年齡 26-30歲的 MBA 學生,很多人有男女朋友,甚至已經結婚生子。想和親密的另一半申請MBA,可參考這篇文章【不想遠距離戀愛,和伴侶申請 MBA 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不是每個人的另一半都剛好也工作4-6年想要申請 MBA,更不是所有伴侶都想要花兩份投資,就讀這個鍍金的學位;其實多數商學院為了吸引優秀的人才,為了讓優秀的candidate不要因為一些個人因素而放棄入學,大多會有所謂的family affair。舉個例子,假使candidate有家眷(先生/妻子、小孩)需要一起帶著來念MBA,那麼這些眷屬們便可以參加學校提供的family affair。

Kellogg MBA Powen:比起執著於結果,要更珍惜途中學到的經驗

我認識 Powen 這麼久,他是我很「看好」的學生之一,看好的意思除了工作發展的好,其實也包含人生方向、人際關係,他是一個很紮實的台灣男生,他會說自己很宅,我說他什麼事情都喜歡研究到可以回答很多問題;他永遠會在要問我問題之前(MBA申請之前之後都是),準備好自己的答案及思考方法。我只是隨口和他提到家裡要換電子鎖,他就可以寄來幾個website 告訴我怎麼選最適合我們家的鎖,這就是我認識的 Powen!

商學院最著名的教學方式- Case method! 培養優秀領導者

除了找工作、參加 party 以外,回學校當然是一件很不一樣的經驗,而頂尖商學院之所以要求申請者入學前要有 4-6 年的工作經驗,就是為了課堂上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方式 - “Case method”!Case method / case study 又叫做個案分析,這種教學方式與 lecture based 的課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同學的分享與教授的提問或解說,都在課堂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從教授身上學習,也可以從同學們彼此的經驗、分析、想法學習,所以每個學生不只扮演接受學習的一方,更扮演了讓彼此學習的角色。

INSEAD MBA Jamie:除了學習、找工作,也要have fun

認識 Jamie 很久,她其實不是一般人心目中「典型」的 MBA 畢業生,她笑起來有點靦腆,在一大群人裡面也不是講話最大聲的那個(我就是),所以我記得當時和她在腦力激盪essay的過程中,知道她自己一個人曾經「搭便車環台灣島」,我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選擇MBA商學院,你一定要思考: Location!

我們討論過怎麼看各家媒體排名【2015 MBA 排名 – 剖析 MBA Global Ranking】,對於正在研究選校的MBA申請者,我除了建議大家先釐清不同排名的差異外,我也建議大家想想另一個應該對你而言很重要的選校因素 - 地理位置!學校的地理位置。以美國商學院為例,學校類型大致可分為三種:超大城市(New York City, San Francisco, LA)、大城市(Philadelphia, Boston, Chicago)、大學城(Duke, Ross)。

2015 MBA 排名 – 剖析 MBA Global Ranking

很多時候我問學生有沒有看過MBA排名,幾乎大家都有,但是如果接著問:「有誰了解過排名都怎麼排的?」大概沒有1%的人點頭。各家排名不一樣,每年也都有新排名,到底這些排名差異在哪?又應該怎麼看待這些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