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派對喝酒,擔心被貼上非典型MBA標籤?看她如何走出社交焦慮,找到自我定位

每次看到念MBA朋友的臉書,充斥著參加活動、派對的照片,你有點羨慕,又有點擔心自己不是派對咖,適合去念MBA嗎?MIT Sloan校友Jossy,也曾走過這一段社交適應期,嘗試過典型MBA活動後,發現自己真的不喜歡,最後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社交方式,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從各項活動得到更踏實的感受。

親愛的,一起出國念MBA吧!看個性互補的兩人,如何度過波折不斷的申請路

今年即將與未婚夫Joe一起前往CBS念書的Kris,兩人不論顏值或氣質都相當登對,每次出現在我舉辦的活動總會成為眾人焦點,但是一路陪著他們的我了解,能夠一起申請到同間學校,都是因為他們互補的個性,支撐著彼此走過這段不簡單的申請路,期待聽到兩人在紐約的更多獲得!

想在歐洲找到工作 IESE畢業的她說:學習動機比流利外語更重要

許多人認為在歐洲工作,第二外語一定要相當流利,IESE畢業的Elly卻認為,擁有基本第二外語能力,等於在向面試官展現你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而這動機往往是最重要的。加上許多歐洲城市聚集大量外來人口,對於第二外語的要求已經逐漸降低,主要還是看你如何透過MBA這段期間培養更多技能,而且找到不需要精通第二外語的工作機會。

MBA畢業後的求職戰場》金融業競爭激烈,他靠隱形技能拚輸贏

其實能進MBA都擁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所以畢業後求職的最大賣點,除了過去產業知識,反而是一些隱形的技能,能讓你在面試官前脫穎而出。Hank認為求職有點像申請MBA的延伸,也再次運用我們先前申請時討論、整理專屬於他的人生故事,充分掌握自己的優勢後,再協調手上資源,並與應徵工作的技能需求連結。

人生第一次,為了自己重返校園!她積極蒐集資料,找到最合適學校

跟大部分台灣學生一樣,Stacey不太有機會主動思考為何而學,形容自己順著長輩期待進入排名不錯的學校,用社團、活動及打工填滿生活,大學畢業後決定若要再進修,勢必要有確切目標。職場幾年的經歷,讓她更想學習制定策略、產品發展等能理解消費者想法的事,確認了要念MBA的念頭,她拼命補強技能、拓展人脈,最終進入理想學校。

美國、歐洲商學院氛圍大不同!他說:一個學習獨立,一個感覺像大家庭

MBA之前曾與親友一同開設醫療器材相關公司的Ted,對社會影響力有很大的興趣,除了在IESE參加相關社團之外,也申請到美國Darden當交換生,希望更了解美國社會企業的運作。體驗過歐美兩地商學院的他,見識到不同國家的社會企業經營模式,也感受到這兩個商學院營造出來的不同氛圍,讓他更珍惜在IESE的日子。

從美國商學院到美國職場,他深刻了解:鮮明的個人形象很重要!

今年從CBS畢業的Greg,前陣子找工作時吃了不少苦頭,在美國面試時,遭面試官質疑文化適應能力,找亞洲工作時,被質疑無心想回來發展,他自認應對進退做得不錯,卻無法讓面試官買帳。我聽了他的困惑後,認為他應該是因為缺乏鮮明的個人形象,使得面試官不記得他,這是亞洲學生的通病,因此練習表達及塑造個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事。

邁向MBA的路,他走了7年,只因為:一旦開始就不輕易言退!

Victor找我合作前,已經歷了兩個代辦,都沒有得到理想結果。我們首次評估時,我不改問到底的個性,在電話中問了好幾個問題,「勸退」了當時還沒完全想清楚為何要念MBA的他。Victor經過職場的更多磨練,並深思MBA對自己的意義後,再次找我諮詢,我們一起討論他的人生經歷,並與工作經驗結合,完成屬於他的essay。

非工科背景,想當科技業PM?看她用3面向自我剖析

最近好多學生都想前進矽谷,為此我特別找了Wharton的學妹Janet聊聊,她用3個面向分析自己的優勢,並立定目標前進。我認為大家都能學習她的做法,從一開始有興趣的開始,一邊努力研究產業,一邊在MBA藉由不同資源,瞭解自己的興趣及專長,將之結合,逐步找到喜歡在矽谷工作的方向及原因,做最準確的自我市場定位!

善於理解包容,顛覆外國同學刻板印象!看他們在IESE,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橋梁

最近邀請剛從IESE畢業的Ted、Sannie跟Elly來家裡吃飯,配著他們從西班牙扛回來的白酒跟橄欖油(超有心的,好感動!),天南地北的聊了好久!看著他們一路的成長,還被外國同學認為心胸開闊,很不像印象中的亞洲人,我想這就是台灣人的優勢,可以接受外來文化,又懂得自身傳統,是企業要向外擴張時,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