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商學院帶你去旅行》學生必推!從陌生到熟悉的團隊體驗
KWEST,全名 Kellogg Worldwide Experience and Service Trip,是給一年級剛入學的新生參加的活動,每年有超過八成學生(及學生的眷屬)成行,組成約 35個不同的 trips,KWEST曾經去過的國家有例如祕魯、義大利、冰島、土耳其、埃及、日本、中國等,或者美國境內的阿拉斯加、優勝美地國家公園。KWEST不只是一群 Kellogg MBA1去旅遊,還分不同的活動形式,有例如登山、溯溪、品酒等。
頂尖商學院就業報告- Class of 2015 MBA Employment Report
每個商學院都會公布就業報告 (employment report),統計當年度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其中包含 industry (consulting/finance/tech), function (marketing/operation/finance), location (east/midwest/west/non-US),甚至很多學校會列出所有雇用該校畢業生的企業名,及每個企業共錄取幾個該校畢業生,這麼細部的數據,你如果沒看過,就說你想要申請某某學校,那真的很有可能浪費了幾百萬的 MBA 投資!
和家人一起體驗 MBA Life – MBA Family Affair
MBA申請者,大多有 4-6年的工作經驗,平均年齡 26-30歲的 MBA 學生,很多人有男女朋友,甚至已經結婚生子。想和親密的另一半申請MBA,可參考這篇文章【不想遠距離戀愛,和伴侶申請 MBA 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不是每個人的另一半都剛好也工作4-6年想要申請 MBA,更不是所有伴侶都想要花兩份投資,就讀這個鍍金的學位;其實多數商學院為了吸引優秀的人才,為了讓優秀的candidate不要因為一些個人因素而放棄入學,大多會有所謂的family affair。舉個例子,假使candidate有家眷(先生/妻子、小孩)需要一起帶著來念MBA,那麼這些眷屬們便可以參加學校提供的family affair。
商學院最著名的教學方式- Case method! 培養優秀領導者
除了找工作、參加 party 以外,回學校當然是一件很不一樣的經驗,而頂尖商學院之所以要求申請者入學前要有 4-6 年的工作經驗,就是為了課堂上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方式 - “Case method”!Case method / case study 又叫做個案分析,這種教學方式與 lecture based 的課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同學的分享與教授的提問或解說,都在課堂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從教授身上學習,也可以從同學們彼此的經驗、分析、想法學習,所以每個學生不只扮演接受學習的一方,更扮演了讓彼此學習的角色。
2015 MBA 排名 – 剖析 MBA Global Ranking
很多時候我問學生有沒有看過MBA排名,幾乎大家都有,但是如果接著問:「有誰了解過排名都怎麼排的?」大概沒有1%的人點頭。各家排名不一樣,每年也都有新排名,到底這些排名差異在哪?又應該怎麼看待這些排名?
到底哪個 MBA 排名最準?除了各大報評比,我們也可以用 Yield 來看 MBA 排名 !
如果你還不知道MBA所說的 “M7” 是哪些學校,或許你可以先看完以上的圖表後,take a guess! 一般傳統的M7 (Magic 7 top b-schools) MBA 排名是 Harvard, Stanford, Wharton, MIT, Chicago, Kellogg, Columbia;但是今天我們不妨來討論一下,這張圖表告訴我們什麼其他的資訊,M7或許可以如何重新定義!
哈佛商學院的國旗事件:離開同溫層「溝通」的重要
這是一件台灣人在哈佛商學院念書時的經歷,跟大家分享。一個暑假的星期三早上,我和一個哈佛 MBA 一年級的學生,暑假回來,我們在咖啡店約見面聊天,聊到他開學不久時發生的一件事情。
哈佛商學院不再錄取管顧背景學生?搏君一笑的愚人節玩笑
一年一度的愚人節又來啦!如果說從愚人節玩笑可以學到什麼的話,這則哈佛商學院的玩笑,正好說明了管理顧問業之所以是 MBA 申請者背景的大宗,應該是因為他們的「愛分析」個性,正中 MBA 教育的下懷!不知道今年還會出現什麼樣幽默的笑話?我們拭目以待!
MBA一年級生,告訴你台灣和外國學生,多不一樣!
每年差不多八月中到九月初,MBA一年級生暑期實習結束,很多人在二年級上學期開學前,會回家看家人朋友,這也是我每年最期待的時候,身為 MBA 申請顧問,很高興學生們都會和我約吃飯,與我分享讀歐美商學院的感想、實習經驗,還有聊八卦!
台灣人用英文「社交」,最該注意的5件事
其實除了 MBA 以外,很多時候國外的大型會議、徵才活動、企業聚會,都有這種「看似」輕鬆的場合,這樣的交流,當然除了多認識人、互通有無以外,也是表現自己的好機會。只是很殘念的,台灣人除了崇尚謙虛便是美德以外,要從中文轉換成英文,又要適時表現自己,那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