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懵懂茫然後,前進Google!MIT Sloan Jane:感謝MBA的撞牆期,讓我更認識自己
Jane坦言進入MIT Sloan後就遇上撞牆期,由於她過去的工作經歷跟行銷相關,當周遭同學都打算要朝金融業、管顧業前進時,她也抱持著開放的心去嘗試,卻感覺格格不入,在一年級結束時就不打算走金融業這條路。她不斷的自我探索,深刻瞭解行銷還是自己最擅長的事之後,最後在二年級尾聲遇上Google到校徵才而選擇加入。
已經創業為什麼還要念MBA?Stanford MBA Grace:MBA無可取代的多元性,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Grace表示,決定念MBA時,很多人都認為她已經擁有自己的事業,想補充商業知識也可以靠線上課程解決,「可是我認為,什麼事情都能有替代方案,唯有人是不可取代的。」她說:「沒有一個方法像念MBA一樣,能在兩年內認識幾百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及領域的人,這是MBA真正吸引我的地方。」
Columbia MBA Kevin: 不是成就「多大」,而是你有「多用心」經營自己
我還記得三年前(gosh有這麼久嗎?)在大安站和 Kevin 見面(照片中間那位),當天就立刻叫他去樓下報名上GMAT,因為我覺得他雖然只有三年不到的工作經驗,但是今年申請M7應該都沒有問題,我很少對2年工作經驗的學生這樣評語,不只是因為他大學在美國念,不只是因為他工作都在國際知名的企業,是因為他的態度!
從《被動等待》到《主動社交》,商學院學生融入西方文化的重要關鍵
Fay說雖然找工作壓力大,但在學校,她現在很喜歡跟來自不同背景、產業、文化的人聊天,甚至覺得跟外國人打招呼和開玩笑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對比一開始剛到紐約時的畏懼,她變得如此open-minded,願意敞開心胸去認識每個人,我真的為她感到開心。
美國科技業競爭白熱化,Wharton助我增長找工作能力
轉眼間Glen進入Wharton也快滿一年了,他在還沒進入MBA前,對職涯就有確切目標,擔任科技業的產品經理,儘管美國PM職缺熱門,競爭激烈,都沒有改變他的心意。為了這個目標,他善用學校資源,不只參加startup trek,接下來還要選修Wharton West課程,西進科技重鎮。
Team Fuqua不只是一句口號!Duke Fuqua副院長Shari:我們樂於奉獻,將團隊擺第一
如果對Duke Fuqua這間商學院有點研究的人會知道,Team Fuqua是他們特有的精神,而副院長Shari表示:「Team Fuqua不是一句行銷口號而已!在Fuqua,每個人都代表著不同的背景,可是當我們聚在一起,我們會將團隊放在心上,看見彼此的優勢,朝共同目標邁進。」
Apple員工第一守則:保密、保密、保密!Apple實習生告訴你,公司高規格保密原則
蘋果對於研發的保密程度讓他大開眼界。在新進員工訓練的第一天,台上的主管就直接聲明:「請專注於自己團隊的事情,不要去干涉、探聽其他團隊在做什麼事。」我以前也聽過其他學生分享,進入蘋果工作,連自己家鄉在哪都不能隨便說,因為假設你從Detroit來,有人會聯想蘋果是不是在發展無人車,有點扯!
Podcast EP 17:MBA,然後呢?然後就從留學顧問變成投資人了!-Wharton 校友 Adam Cheng
當MBA申請顧問超過10年了,常常有人問我怎麼踏入這一行?每次談到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到智夢教育創辦人Adam。這一集,我們要與Wharton學長、 現為KHL Capital的Managing Director -Adam Cheng聊聊,他當初為何創立留學顧問公司,以及成為專業投資人的歷程。
Podcast EP 22: MBA,然後呢?然後就床頭吵、床尾和,還生了第三個!- Kellogg 校友 Mingdi Lee(下集)
上一集,我們讓10年前第一批帶的學生、Kellogg 校友 Mingdi,從她的角度來問一些我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關於如何在 MBA 決定交往、共組家庭,甚至是成為一起共事的夫妻。這一集,我們則討論了更多育兒及夫妻相處之道,希望透過這樣的分享,能繼續跟大家一同學習、成長!
想轉換職涯跑道卻苦無門路?UCLA Anderson MBA Kal:MBA所學,可以成為我的轉職跳板!
申請MBA一開始不簡單,不過只要有了開始就會一直有進展,除了跟我討論該如何將過往經歷與學校強項、未來目標連結之外,Kal也找了很多人討論,希望能讓他的故事更有說服力,他說:「在我深入研究之後,發現運動產業近年也越來越重視的策略或事業發展部門,都可能需要擁有金融知識的人力,也因此跟我的經歷更有共通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