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工作經驗,24歲申請上哈佛商學院》主動積極、多方嘗試,用豐富閱歷打動面試官

在美國度過童年,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進入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幾個月,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對於 Joey 申請 MBA 的時候,完全沒有當兵以外的工作經驗,很多人頭上開始有個大問號:「為什麼沒有工作經驗,可以申請上哈佛商學院?」一般來說,要申請歐美的頂尖 MBA,申請時的工作經驗約三到五年,入學前四到六年,低於這個工作年資,便很少有人能申請上商學院,當然,哈佛和史丹佛是兩間平均年齡稍微低一些的商學院,只是除了當兵以外沒有工作經驗,還是難上加難。

希拉蕊輸了?!哈佛學生說:「川普行銷策略太成功」

買椅子可以試坐後再決定購買,買飲料在買完當下就能知道好不好喝,但選了總統後什麼時候才知道好不好呢?因為總統造成的影響不能立即感受到,行銷時就不適合以功能為主打,反而適合訴諸情感。此外,選舉中的目標群眾一般較為廣泛,高層次的情感訴求更能產生共鳴(例:自由、平等)

MBA一定要到歐美念嗎?NUS MBA Sherman:瞭解自我優勢,在新加坡放眼全球!

Sherman選擇NUS的主因之一「新加坡專業人士多,競爭力強,不少公司會將亞太總部設立在此。NUS有龐大的校友資源,很多新加坡公司的高階主管都是NUS校友,這部分在開始找工作時確實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很容易約到不少校友聊聊,他們也很樂意推薦工作給後輩。」

非工科背景,想當科技業PM?看她用3面向自我剖析

最近好多學生都想前進矽谷,為此我特別找了Wharton的學妹Janet聊聊,她用3個面向分析自己的優勢,並立定目標前進。我認為大家都能學習她的做法,從一開始有興趣的開始,一邊努力研究產業,一邊在MBA藉由不同資源,瞭解自己的興趣及專長,將之結合,逐步找到喜歡在矽谷工作的方向及原因,做最準確的自我市場定位!

前進Google總部實習!Kellogg MBA Wayne:像參加了一場為期12周的超大型面試

Kellogg學生Wayne從進入Google實習開始,就知道這是場為期12周的超大型面試,「因為實習生第一天就知道,未來12周的每天,都會被人盯著!」會這麼說,其實是跟Google招聘的方式有關,因為他在做完實習後,需要由5人就公司看重的招募4大元素為他評分,並寫出具體例子,最後交由內部委員會決定是否錄取。

申請MBA有決心、沒毅力?Wharton MBA Annie:這段過程,徹底改變我為自己找藉口的心態!

做出要念MBA的決定,對Annie來說,可能是最簡單的一步,因為接踵而來的是考GMAT、寫essay等各種試煉;尤其對在海外工作的她來說,上班就夠辛苦了,還時不時要應酬,更抗拒不了和朋友吃喝玩樂的邀約,念書的時間相對很少,她笑說自己就是典型的有決心、沒毅力。

申請MBA不如想像中簡單!Cornell MBA David:深入瞭解學校才是終極之道

David在申請MBA初期,只想著要完成參加info session、與校友聊聊等項目,卻忘了靜下心來,思考自我優勢如何與學校特點結合,也不夠瞭解學校在找什麼樣的人,跟職涯目標有什麼連結。在R1申請未得到理想結果後,他找到改進方向,最後順利進入Cornell Johnson,並獲得獎學金25000美元。

Podcast EP 27: MBA然後呢?然後就當空中飛人了!-Berkeley Haas 校友 Ray Chou(下集)

上一集我們跟 Haas 校友、保德信金融集團 Head of Corporate Strategy International 的 Ray 聊到他長達15年的顧問生活。這一集,我們要繼續聊聊 Ray 當初是如何決定從管顧業轉戰企業?在長期當空中飛人的生活當中,他如何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一起來聽聽!

四大工作幾年適合挑戰MBA?CEIBS MBA Ken:如果你升到這個職位,比較有能力跟他人競爭!

CEIBS校友Ken認為累積超過3年的經歷,至少升至senior associate或assistant manager,擁有專案管理能力後再念MBA比較有利。「現實狀況是,有專案管理能力,甚至一定的業務經驗後,履歷比較突出。如果職級還沒到,可以離職去做個讓自己履歷與眾不同的案子,再去申請MBA。」
podcast-ep-11-iese-alum-raymond-hsu-digital-currency-entrepreneur

Podcast EP 11: MBA,然後呢?然後就展開大冒險了!-IESE 校友 Raymond Hsu

我們總會跟畢業較久的 MBA 校友聊到,MBA 讓我們勇於冒險,而我們又是如何將這樣的冒險精神內化到生活、職涯當中。 這一集,我們找來 IESE 校友,也是投資公司 Cabital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Raymond Hsu, 聊聊他在非洲、亞洲的職涯經歷,以及從傳統金融業挑戰金融創新,踏入數字貨幣的創業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