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前進矽谷?先盤點你的優勢!看他活用財務實戰經驗,立足矽谷創投圈

Wharton校友Lee擁有矽谷的新創公司及創投經驗, 看著他的例子我希望提醒MBA學生,想要進矽谷或創業前,除非已經有確切想法,否則應該趁MBA及畢業後這幾年好好計劃,培養對的能力及經驗。像Lee透過金融業經驗,看得更廣更遠,所以我常對商學背景,卻急於步入矽谷科技業的學生說,想想你的優勢在哪,別跟風去矽谷。

Columbia MBA Class of 2018: 要先說服自己,才有辦法說服別人

我在學生時代就會跟朋友去美國自助旅行,也有申請到海外當交換學生,因為覺得多出去看看這世界不一樣的地方一定對人生有幫助。在荷蘭交換的那段期間,我看到了海外學生的上課風格和台灣原來這麼不同,驚覺自己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出國念書,因為海外的教學方式才是我想要的。

Harvard MBA Cathy:哈佛人相信「we’re here because we’re the best!」

我是在申請上 Wharton那年認識 Cathy的,我們當時一起申請上,被校友邀請去聚餐,其實高中的時候就知道她和雙胞胎姐姐的豐功偉業,是英語演講寫作比賽的常冠軍, 兩人學業表現也很優秀!後來她選擇去 Harvard Business School念 MBA,我們還是保持聯絡,她畢業後在香港工作,回台灣我們還是會聚聚,今天請她來分享哈佛的 MBA生活以及畢業後的生活。

美國科技業競爭白熱化,Wharton助我增長找工作能力

轉眼間Glen進入Wharton也快滿一年了,他在還沒進入MBA前,對職涯就有確切目標,擔任科技業的產品經理,儘管美國PM職缺熱門,競爭激烈,都沒有改變他的心意。為了這個目標,他善用學校資源,不只參加startup trek,接下來還要選修Wharton West課程,西進科技重鎮。

MBA資源何其多》認同永續發展價值觀,他善用MBA資源走出自己的路!

很多人認為,進入MBA未來就是要朝管顧業、金融業發展,卻忽略了其他產業的可能性,也忘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長久的道理。Ross的Alex過去就對農業有極大興趣,如今他因為想更了解環境永續發展議題,選擇攻讀雙學位,並善用MBA資源,爭取專案機會,走出一條跟別人不一樣的路。

Columbia MBA Class of 2018: 大學畢業後的學習不是教育,是「投資」

我一路從大學到研究所都知道畢業之後我不想只侷限在工程師的角色,我想要成為科技業高階管理人,但是我覺得新世代的科技業管理人才,不能只有工程背景或是只有商管背景, 要出類拔萃的話一定要兩者並重而且都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大學畢業後我先去Northwestern University念Engineering Master,接著在美商工作四年,好好地build up resume之後才申請MBA。

後疫情時代》找金融業與科技業實習,CBS MBA Kaarlo & Annie兩人情形大不同!

最近看到 CBS 情侶檔學生 Kaarlo 跟 Annie 到秘魯旅行的照片,包括坐火車看日出,火車有 open bar,還有 DJ 會來放歌、開 party,真的讓人羨慕不已。兩人也沒忘記跟我 update 一下他們找實習的狀況,Kaarlo 找的是科技業 PM 實習,Annie 則是投入金融業的實習。

為了孩子催生的品牌,堅持美感與實用性並行!INSEAD MBA Maggie:創業,讓我將MBA所學完全派上用場

Insead校友Maggie說,一個女人有了小孩之後,會更有效率,也加速了創業的想法。她與友人創立Mon Bonbon這個品牌,從網路販售慢慢變成實體店面,未來還有計畫進軍中國。她認為,創業是最能夠運用到MBA知識的地方,跟過去在金融業的工作有很大的差異,也非常享受自己從零開始做出一個東西的過程。

遊子的返鄉夢》他創共享機車WeMo,為台灣環境盡心力

CBS校友Jeffrey長年在美國生活,即使後來加入麥肯錫台北辦公室,依舊過著空中飛人般的生活。2015年他萌生想落地生根的念頭,想在有熟悉人事物的地方生活,於是跟幾個同樣遭遇的高中朋友、麥肯錫同事討論,對循環經濟、永續經營理念特別感興趣,便結合台灣特有的機車文化,發想出「Wemo」共享電動機車的即時租賃服務。

Columbia MBA Fay’s Life:以為自己是社交咖,但怎麼跟阿兜阿聊天那麼難

前陣子跟在Wharton的Glen聊天之後,寫了一篇【美國不是文化大熔爐,而是個大拼盤】,他正在為文化差異和數不完的社交活動而苦惱,現在在CBS的Fay也是,她不諱言自己也同樣面臨難解的社交問題,Fay:「崩潰呀!怎麼跟阿兜阿社交這麼難呢?我之前是業務,念MBA前還以為社交是自己的強項,但來到這裡,整個對話換成英文之後就不行了,話題實在很難接下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