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即失業讓人崩潰!他自我剖析優勢,得到更適合的機會

轉換職涯跑道,本來就不容易,但你若想在國家、產業、職位,這三個面向都做改變,更是難上加難。NYU Stern畢業的Kevin就遇上這個考驗,決心轉職的他,曾經面臨畢業前夕工作沒有下落的困境,他趁此機會好好審視自我優勢,最後找到了更適合他的工作機會。

Columbia MBA Eugene:長期擔任CBS的面試官,我對台灣人非常有信心

如果你曾經跟CBS的校友、admits聊過天,那麼你一定聽過這名字- Eugene,我也久仰他大名,沒想到他說自己也從學生口中,常常聽到我的名字。1996年從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畢業,就讀CBS那兩年時,是學校的台灣同學會會長,他說:「CBS有很多校友在各領域發光發熱,例如遠東集團董事長- 徐旭東、晶華酒店集團董事長- 潘思亮,還有政治人物- 連勝文。」畢業後四年,Eugene開始當起面試官,幫學校面試想申請CBS的台灣人,連學校每年都會來台灣辦的info session,也都是Eugene在接洽和規劃,「就算我那陣子不在台灣,也會特別飛回來籌辦這活動。」

金融業轉戰創業》因為INSEAD,讓她隨時充滿改變的動力!

INSEAD畢業的Joanne MBA前任職於金融業,回想自己敢走出舒適圈,勇於面對創業的挑戰,全拜INSEAD之賜。她認為進入INSEAD,就是希望有所改變,「你渴望改變,但是不知道從何開始,所以INSEAD教學生不要害怕嘗試新事物,讓我不害怕改變,讓我有動力去換環境,不論是開新公司或轉職,都先試了再說!」

Google經銷通路業務總監Jane:從MBA培養的溝通力,讓我更能洞察各方需求!

從MIT Sloan畢業後加入Google大中華區線上業務團隊的Jane,曾任中小企業客戶的業務經理、大企業客戶業務協理,現在又轉作經銷通路,幾乎服務過各面向客戶的她認為有效率的溝通力,不只是確認每個人在團隊中的任務是什麼,還要能從頭到尾洞察各方的需求,且在與時間賽跑的同時,確保達到團隊目標。

沒有人是完美的 Tuck MBA Egbert:MBA讓我更瞭解自己,凸顯個人優勢最重要!

任職於微軟美國總部、2017年從Tuck畢業的Egbert表示,念MBA之前,總努力要把不擅長的能力好好提升,不會想著要更凸顯個人優勢,「可是進入MBA,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與其想著加強自己不擅長的部份,應該要花更多時間在自己擅長的事,才能展現個人特質,這是美國社會很重視的一點。」

麥肯錫顧問談「做決定」:突破常規,持續前進的原因是我有足夠的動機

Emma去到Duke可以說是剛剛好,因為Duke本身除了附有醫學院,也有附設醫院,附近更有研究中心,Emma說:「我們有很好的機會可以去實際觀察醫院內部的運作,甚至有些專案會和醫院以及當地的醫療公司合作,資源非常充沛。」在她班上,有部分同學沒有醫療背景,卻想要往醫療產業發展,這時,動機就顯得格外重要。

台灣資源少、市場小 資深顧問:要與世界接軌,先打破心中框架

Booth校友Jason每年都到兩岸頂尖大學徵才,並參與beBit公司內部的招募面試。他觀察中國學生參加徵才相當踴躍,提出的問題很貼近未來職涯的發展;台灣學生因為較少接觸國際企業的機會,相對較不活躍,問題也都侷限在比較基本的層面。雖然如此,台灣學生的臨場反應卻讓Jason印象深刻,而且對未來都有屬於自己的想法。

想在歐洲找到工作 IESE畢業的她說:學習動機比流利外語更重要

許多人認為在歐洲工作,第二外語一定要相當流利,IESE畢業的Elly卻認為,擁有基本第二外語能力,等於在向面試官展現你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而這動機往往是最重要的。加上許多歐洲城市聚集大量外來人口,對於第二外語的要求已經逐漸降低,主要還是看你如何透過MBA這段期間培養更多技能,而且找到不需要精通第二外語的工作機會。

放棄大公司光環,創立影視製作公司 CBS MBA Tiffany:創業,是隨時都在與心魔搏鬥的過程!

提到CBS,Tiffany充滿著感謝。她記得當初畢業前,其實對創業不是這麼有信心,最後一學期在CBS Matters(CBS的傳統活動,讓每個同學輪流上台分享個人故事)提到自己未來的走向及擔憂,「很多同學活動後私下告訴我,他們相信我的才能跟想法,如果有需要介紹投資人,他們都願意出手相助,想到他們對我這麼有信心,對我來說很感動也更有動力。」

中國企業新職能-內部創新,Harvard MBA Leslie說:很適合MBA挑戰!

跨國企業的職能越來越多元,我跟任職於ABinBev的HBS校友Leslie聊天過後,發現了許多企業的新職能,很多都適合受過商業全面訓練的MBA畢業生挑戰。待過陸資與外商公司的Leslie,也就她個人的觀點,分享了許多獨特的見解,希望能讓有意前往中國工作的後輩們獲得更多實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