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MBA拿到面試機會該有多高興?每個學校大不同
我有學生面試完哭著跟我說有多慘,說校友一直覺得他經驗太少,應該工作久一點再念MBA,他面試完好挫敗,但最後還是被該校取了;相反的例子當然也有。如果GMAT/TOEFL有個分數,那面試表現也有一個分數,最後就是比看誰總分高,所以不是拿到面試的人都齊頭並進。
我該今年申請MBA還是明年再申請?先搞清楚這四種情況大不同
如果你正在轉換跑道,手上有一些新的工作機會,那你要考慮的或許是,這個新的機會會不會讓你申請上 top MBA 的機率大大增加?例如你從一個較小的公司跳到國際知名的公司,如果今年申請,你的新公司資歷還不到半年,今年申請會不會加不到分?我覺得如果你的產業、function是一樣的,你就可以今年申請,因為你到另一家公司,不會需要一段時間上手,反之,如果你換了產業或 function(例如本來作行銷,現在做財務),那你應該累積一定的經驗再申請,才有辦法「用」到這個新資歷帶來的加分。
兩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上班族千萬不要離職來申請MBA
如果你週末有空去看電影,你就有時間準備 GMAT;如果你工作朝九晚八,你就有空準備 essay。這樣說好了,你每年看我們榜單,說那些「申請上哈佛的人還不都是管顧業、金融業?」你覺得他們申請很容易嗎?他們一週工作時數大概 100個小時不誇張,甚至有人一週五天都在 business travel,他們都沒有離職申請,你覺得你真的需要 quit嗎?
參加MBA招生說明會,千萬要注意這5件事 – MBA info session
什麼是MBA招生說明會(MBA information session)?商學院會派招生委員會(Admissions Committee, Adcom)世界巡迴,到一些國家辦說明會,向世界各地的潛在申請者介紹自己的學校。如果你有看過蒂娜・費(Tina Fey)演的電影《愛情招生處》(Admission),劇中普林斯頓大學Adcom四處辦的說明會就是info session。而coffee chat則是校友或正在就讀MBA的學生,以官方或非官方名義舉辦一個小型見面會,讓潛在申請者問有關學校的問題,目的也是更了解該商學院特色及資源。
學校教授、公司總經理…想出國念書,千萬別找這4種人幫你寫推薦信
申請MBA的文件裡,包含一到三封的推薦信,大部分學校要求兩封推薦信,也有少數學校,例如Michigan Ross,近年改成只要求一封推薦信。通常學校會希望你找現任老闆,如果你沒有這麼做,有些學校甚至會請你在optional essay裡解釋原因,因為學校在乎你近期的工作,不然MIT Sloan不會強烈建議申請者一律舉近三年內的例子,而你的現任老闆,就是最能為你現在的工作表現發聲的人。
看完這個時程表,你還覺得5月準備申請MBA太早嗎?
2015-16年度的MBA application,光我們的台灣學生(不包含其他大陸、美國、全世界的學生)就有38個「人」申請上M7,M7錄取數(number of admissions)更高達五六十之多(申請上的38人裡面有人拿到不只一個M7 admission,例如某人申請上Wharton & Kellogg,那就是1個人但2個錄取數)。
問自己五個問題,搞清楚可以申請到什麼樣的MBA?
假設你決定今年要申請 MBA 了,你有了幾年工作經驗,考了一次的 GMAT,正在前往大家說的 700 分的路上,把大學成績單翻出來,發現 GPA 有點低,整理從以前到現在做過的課外活動,好像有點少,目前有一些工作機會,要不要現在轉換跑道?這些問題,都是為了一件事。
頂尖MBA超重視「團隊合作」能力,就算essay沒問你也要用這三種方式展現出來
為什麼今年Wharton要出一個teamwork的題目?為什麼Kellogg,Yale往年出的essay題目,都在問申請者的teamwork經驗?為什麼Ross,Duke都如此強調teamwork的重要性?因為這是一個群體社會,你可以有很豐富的專業知識,但如果你不想只是當個專家,如果你想往上爬到管理階層,有朝一日成為影響力十足的高階主管,那你一定要瞭解團隊有多重要,要知道,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有限,單靠一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被GMAT大魔王亂了手腳嗎?但你還有這幾件事要做
最近送別很多今年要入學的MBA新生,也很期待他們未來的專訪;和學生聊到討論essay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是學生跟我都收穫很多,最後,大部分學生聊到GMAT,還是冷汗直流。我了解,你每天工作很忙,上班要表現得好,畢竟還要找老闆寫推薦信,下班要準備考試,GMAT以後還有托福,有些人還在補習,有人已經考過一兩次,但是不理想,一邊想著接下來的essay都還沒開始,眼看deadline就要席捲而來,怎麼辦?!
重點來啦!MBA常見的三個問題,你也有嗎?
今年我總共寫了兩百多篇部落格文章,應該也做了不下一百個免費評估(free assessment),所以我想分享一下心得,也順便回答一些大家共同的問題。我自己帶的學生會互相組成讀書會,討論申請、一起參加學校活動、問校友(我以前帶的學生)問題、練習面試;我知道很多申請者/讀者身邊,不見得有目標也放在MBA的朋友,所以也希望藉著這個週一專欄,給大家一個「虛擬的」線上讀書會,讓你知道其他人有什麼疑問、申請進度到哪裡。